發生在心臟的毛病都可以叫做心臟病。從組織結構來分,一種主要表現在心神經方面(指揮系統),另一種表現在心臟結構改變上-----冠狀動脈供血供血及心肌、瓣膜變化方面(器質形狀結構變化)。

心臟神經官能症,又叫神經性血循環衰弱症、焦慮性神經官能症等,主要表現在心臟指揮系統方面----神經的問題,也有是心微血管堵塞導致神經濡養不足,出現功能異常的現象。

常見癥狀有心悸、心前區疼痛、頭暈、失眠、多夢、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疲乏等。患者自覺癥狀顯著,但多無心臟血管病理性改變。

該病大多發生於青壯年,以20~40歲最多,多見於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婦女。發病的主要因素與患者存在焦慮、緊張、抑鬱、憂愁等不良心理有關,也與環境因素、工作壓力過大、極度疲勞、其他疾病或醫生解釋不當等不良因素有關。

而通常理解的心臟病主要是指器官的結構和形狀變化上:

如慣心病就表現在心臟的主供血動脈冠狀動脈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堵塞或半堵塞;

擴心病表現在心臟的肌肉肥大,導致瓣膜閉合不能嚴絲合縫,泵出的血液有迴流現象;

先天性心臟病主要表現在先天發育不全,心臟瓣膜缺損,閉合不嚴。


心臟神經官能症跟心臟病有什麼區別?

心臟神經官能症,也叫神經官能症,是指由於焦慮不安導致一系列圍繞心臟不舒服,有癥狀的心理疾病,現在普遍叫疑病症,有的叫植物神經紊亂,解決這類問題主要從改變患者不合理認知,建立新的思維程序,優化個性,培養自信等角度開展,這幾個問題解決了,癥狀就基本消失,可以不使用任何藥物。

心臟病,確切的叫心血管病,包括心梗,冠心病等,給人的錯誤理解是心臟出了問題,實際更多的是血管於堵,血管老化失去彈性,造成血液不能及時完成供血任務,心臟出現了各種不舒服,雖然是心臟不舒服,但是供血出了問題,所以解決的重點是疏通血路,醫院常做的是支架,就是把血管用合金架支起來,利於血液流過。

這兩種本質是不同的,但發作的時候癥狀相似,所以很多人誤把官能症看成是心臟病治療。準確的把握兩種病的病因,有利於正確治療,及時康復。


中醫稱心腎不交,常因心腎兩虛所致,表現如盜汗健忘膽怯,腰痠背痛,覺心臟大力跳動,無故煩燥,冒冷汗臉色蒼白,胸悶心慌,心悸氣短,精神疲勞全身乏力,全身竄痛,多夢睡眠不佳,劇烈頭暈時伴有嘔吐癥狀,無法集中精神想事情,胸痛,頭暈痛,頭腦不清晰恍惚,手微顫抖無法勞作等


心臟神經官能症總結來說,就是身體體質太虛弱引起的一系列身心問題,最主要是要是要養心。

屬於心理病引起的一些軀體不適,身體沒有質變。我以前也得過,實在是折騰了一年,慢慢體質好了就沒啥了。

我以前性格執拗,不聽勸,因為得病,自己的很多弱點和毛病倒是得到了給改過來了。

前段時間心情不好,身體不舒服,唸了念《心經》,整個人放鬆了,可以建議你試試。再有就是要積極向上,把心結解開,就好了。


可能你有一字打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