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5653866


我來自香港,04年出生,今年初三。我以前有用很多內地的學習應用程式,有空也會看中國詩詞大會和喫雞直播,因此對內地的文化頗熟悉。

我在香港一間傳統的男女中學讀書。身邊的同學有一兩個會看內地的直播,有五六個人有看內地的綜藝節目,也有不少同學喜歡tfboys和其他內地偶像。我們學校的附屬小學,小學一年級已經開始用普通話上中文課,而全校同學也會說流利的普通話(起碼與內地人溝通是能應對自如的)。

同學對內地也有不錯的認知,我們學校在內地有幾間分校(也許有人已經能猜出我的學校了),小學六年級時會回內地其中一間分校進行交流,而中學會安排部份的運動隊伍和數理的尖子們回到內地和分校進行交流和友誼賽。基本上所有人都有到過內地。

我們同學也很喜歡內地的流行用語,比方說前一陣子就很多同學愛說666。我們學校也有一些內地轉學來的學生,他們的成績通常都比一般同學好,比普遍香港的學生用功一點。在我們學校裏,內地來的學生給人的印象是數理好,語文好(尤其作文和說話)。而性格方面,我發現內地來的學生,除了比較勤奮,也比較成熟,因此我很喜歡和他們交朋友。

我們偶爾會有一些全國性的比賽可供參加,例如作文和數理。我覺得普遍香港年輕人都認為上海北京的學生有很多是學霸,都很牛逼。一些節目例如《最強大腦》, 讓愈來愈多人都覺得內地人很牛逼(^o^)

對內地人厭惡的香港00後也是有的。有的人認為內地人在香港的表現顯示他們的文化水平低,有的人認為內地的環境衛生差,有的人認為內地人來港把樓市炒高了,感到氣憤等等。記得前幾年常常會看到有媒體報導內地人隨街便溺丶插隊等, 的確這樣做在香港人的觀點來看是「沒文化」的, 但是我覺得這可能是本身的社會背景和歷史因素等等所造成的差異, 媒體不斷報道只會加深兩地的矛盾......

我認為香港和內地的00後差別也不算很大,香港的也會淘寶購物丶玩抖音和看網路小說。現在有了互聯網,彼此的文化差異好像愈來愈少了。

有了高鐵和其他交通配套,最近也好像多了內地人來港。一般來說年輕人看到內地人還是不會有什麼感覺的,當作普通旅客看待。但是當看到內地人的遊客拿著大包小包的東西,然後在地鐵或其他公眾地方大聲談話,又不遵守秩序,心中可能會有一點點的不高興吧。但我們大部分00後是理性的,不會故意針對或是歧視內地人~

感覺自己有點離題所以再補充一下,有人問我會不會覺得內地很落後。其實我覺得內地的扶貧工作做的挺好的。不過之前到過內地的農村義教,我發現留守兒童問題還是挺嚴重的。而我覺得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發展得很好,絲毫不比香港遜色,甚至更加先進和發達。

——————————分割線—————————

在這裡補充幾點,

我本身會看簡體字,也會寫一些,由於方便大家閱讀因此用了翻譯軟體換成全篇簡體字~

在香港的中學,很多名校都是用英語上課的~ 而香港的學生有大概七成都是會說普通話的,現在的話幼兒園的學生也開始學了。

另外,我覺得內地的物價比香港的低,內地大概是二三十塊以內就能夠喫一餐吧?香港的話是要四十多五十多塊的。而且內地正常的書好像都是三十多塊以內,但是香港的話起碼要六十塊吧,教科書的話到二百多塊還是有可能的。

如果你問我,我覺得內地的小朋友分為兩種,一種是玩抖音的,一種是不玩抖音的↖(^ω^)↗

第一次在知乎回答問題,以上純粹個人意見和分析,不喜勿噴,謝謝:)

歡迎點贊和關注我,哈哈~~

送上我的中文作業照片一張:D

(抱歉字醜,我一定會好好練字的)


作為一個剛成年的臺灣高三生來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總體來說,我身邊的同學對於大陸基本上都一知半解,除非家裡有人在大陸工作,否則絕大多數人都是通過新聞媒體來瞭解大陸的。

日常生活中,我們其實很少會談到大陸,大陸對於我們來說,是相當遙遠陌生的詞彙。雖然常常會有新聞談到大陸,可是對於我們這些高中生或者更年輕的小孩來說,大陸的情況似乎跟我們日常生活沒有任何的關聯。

所以,我們其實對於大陸真的不怎麼瞭解,頂多道聽塗說的從網路上搜集一些資料,然後在學校上課時應付作業。

當然,學校在歷史課以及地理課時都會教到大陸(高一上臺灣,高二上大陸,高三上世界)。不過,課本的內容除了在考試的時候,其他時間我們也不怎麼會關注。

我曾經在高二的時候去青島當過交換學生,根據我在大陸為期一個禮拜的經驗,我總覺得大陸高中生跟我們臺灣的高中生有很大的差別。尤其是在對待學業上,我們總是漫不經心的,而大陸學生卻比我們認真無數倍。看到他們這樣努力,總覺得會感到一種羞愧,覺得自己實在不像樣。

至於我們對待大陸到底是什麼看法?我真的很難回答,因為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太一樣,所以我也只能就我個人而言來回答。

在我的想法裡,大陸感覺是一個先進又落後的地方,大城市裡面的繁榮相當令人震撼,不過一些鄉村地區似乎又很落後。有個長輩曾經形容大陸為「即是二十二世紀,也是二十世紀」,似乎可以總結對於大陸的看法。

因為叔叔是臺商的關係,所以我很常會去大陸的深圳探親,也會在寒暑假的時候來大陸旅遊。所以我去過大陸蠻多地方的(雖然我在旅遊的時候時常滑手機然後沒去認真觀察),所以相對於其他臺灣同齡人來說,我覺得自己應該是較為理解大陸的。

我的同學時常會問我有關大陸的問題(因為我是我們班唯一有去過大陸經驗的),不過他們的問題有的時候總讓人哭笑不得。

根據我的經驗,大陸同齡人相對於我們,在思想上以及行為上無疑都成熟很多。在青島當交換學生的時候,我跟同學聊天時,他們對於很多問題上的看法都讓我相當佩服。總覺得他們對於事情的理解都相當深刻,而不會像我一樣總是膚淺的在乎表面。

我在知乎上常常看到臺灣人鬧的笑話,很多人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我們臺灣會這麼封閉,明明網路上可以查到許多資料,卻從來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大陸。我覺得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從小到大對待生活日常的事物,總是用一種得過且過苟且的心態來應付。所以到最後,大家都只對自己生活周遭發生的事情注意,至於其他的地方?他們根本不會去試圖瞭解。

這造成了我們跟大陸同齡人相比,總是給人一種幼稚甚至白癡的感覺。

至於國家認同問題,同齡人當中絕大多數人都不怎麼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當然啦,如果你問他們是不是華人他們還是會認同的,問他們是不是中華民國國民,他們大多數也會回答是。

不過,如果把他們跟大陸連結在一起,絕大多數人都會不滿的。至於原因?很多人會覺得大陸是一個獨裁的國家,就算他經濟發展的很好,但他既然是獨裁的就必定是邪惡的,所以我們絕對不可以被大陸統一,否則就是正義被邪惡打敗了。

臺灣高中生幾乎人人都是中二病,談到民主的時候總會有一種我是正義使者的想法。所以在他們看來,臺獨無疑是挫敗邪惡帝國征服世界的偉大舉動,有的時候他們甚至會入戲太深的喊說「寧做餓死的野狗,也絕不當肥死的家畜。」之類的話。

另外臺灣高中生(或者說臺灣人?)對於看法不同的人也很難包容,如果有人跟他看法不一致,很容易就會被當成異類或是敵人。所以久而久之,大家對於某項事物的看法都會趨於一致,哪怕有人心裡不贊同都不敢說出來。(似乎有個理論叫做沉默的螺旋?講的應該就是這種情況)

以前我也覺得民主就是正確的,一切不採取民主制度的國家都是落後的。可是因為跟著親戚來到大陸許多次後,我見證了大陸是如何一步步的發展,一步步的繁榮,我開始困惑在臺灣時所接受的觀念。

讓我真正改變對於民主看法的是我們高中一次班聯會主席(相當於學生會長),我們高中其實不是什麼明星高中,不過作為老牌的公立高中,班聯會的選舉其實還是有不少人關注的。

當時主要是兩批人推出候選人,一開始雙方都只是平平常常的推出一些政策,可是到後來,為了爭取選票,他們居然開始抹黑同學。不只是在現實生活,甚至在黑特版上肆無忌憚的造謠。本來同學彼此間的感情也還算不錯,可是卻因為這件事情逐漸分裂成兩邊。

這實在是很莫名其妙的事情,最初他們還只是取笑對方的政策,到後面卻變成了胡亂指責。而且最重要的是,班聯會主席明明又不是擁有多大權力的職位,可是即使如此,他們還是為了這個職位如此拚命的造謠。

更可悲的是,其他同學明明知道狀況,卻依然故我的沉迷於這種情況,彷彿在那一瞬間,他們從普普通通的學生變成了足以決定學校未來的大人物。(然而從來沒有人真正思考過,班聯會主席到底擁有什麼權力)

所以到後來,我越來越覺得所謂的選舉,感覺不過是一些真正的大人物(像是我們的校長還有督學),為了讓我們學生以為自己可以決定學校的未來而推出的一種措施,如此一來,他們就不用去擔心學生們去反抗他們了,因為學生們以為學校的一切都是由他們掌控。

更好笑的是,當班聯會主席終於選出來後,再也沒有人關注校長之前發生的爭議,一直到我上高三後,校長本人才因為當初的畢業旅行事情而調職。

從學校聯想到社會,我們選民們真的是國家的主人嗎?所謂的選舉真的代表民主?我們真的有辦法決定國家政策?

似乎事實並非如此……

另外,如果你們在日常周遭的時候,發現臺灣人實在很噁心的話,我覺得你們也不用去試圖改變他們的想法。因為據我所知,一旦被打上敵人的標記,不管你說得多有道理,他們都不會相信。這也是為什麼明明有很多臺商在大陸發展後,會帶臺灣宣傳大陸的好,臺灣人卻不怎麼在乎的原因。

在他們看來,臺商或支持統一的政黨,全部都是特權階級,都是隻會欺負平民老百姓的臺灣蛀蟲。(可是他們卻沒想過民進黨難道有真的會為了老百姓奮鬥?)所以,不論那些瞭解大陸的人怎麼宣傳,都只會讓支持臺獨的人更囂張。

總而言之,臺灣00後對於大陸普遍不瞭解,內心裡充滿歧視甚至仇恨。或許有少數真正願意去了解大陸的人,也不敢發表自己的看法,因為怕會被其他人當成異類或者叛徒。

………

取匿了,感覺沒什麼匿名的必要。其實我註冊知乎本來是不怎麼想要談論有關政治議題的,不過看到一些臺灣的問題還是忍不住回答了。


01年的香港高中生

怎麼看內地的啊

舌尖上的中國

小姐姐們都很會打扮自己超好看

可以穿漢服~~

大好河山

————————說幾個跟陌生內地人相處的小經歷吧哈哈哈,有好有壞,玻璃心請不要往下看。

1.在海洋公園麥當勞兼職收銀遇到了一個小哥哥,然我怦然心動啊,小哥哥說話很溫柔,然後也一直笑,很有禮貌各種禮貌用詞都用上了,什麼你好啊謝謝啊,最重要讓我很喜歡的一個細節就是,他連給錢都是用雙手遞給我的哈哈哈簡直太紳士。

2.見過很多說英語的內地人,(不流暢卻堅持講的那種),一個小姐姐很害怕的感覺過來點餐,全程說this this and this,聲音很小,一開始我覺得蠻奇怪的因為他跟友人是講普通話,而且看我的眼神很害怕,,,後來下載了知乎好像突然發現原因了哈哈哈哈。

3.最不喜歡的是一句話都不講,全程用手指指的人,(還要用中指!!!在香港中指是髒話啊雖然知道是無意的但是ewwww)讓我很糾結到底一會要用什麼一樣跟他交流(因為公園裡遊客很多基本上三種語言都要用QAQ)。然後如果聽到那人跟旁邊友人講話,我就會自動說那種語言,然後有些內地的同胞就會一臉驚訝的看著我「你居然會說普通話?」ummm雖然大部分香港人普通話的確不好,可是這怎麼說也是遊客區吧。

4.1 為我大四川打call。遇到了兩件事覺得我四川人真的很可愛。第一件是一個年輕媽媽帶自己的小孩子來,然後那個小男孩一來就用四川話講:給我來個大薯條。然後媽媽就皺著眉頭講:我跟你說了多少次了,到這邊要講普通話或者英語。小男孩就哦了一聲 用普通話重複了一遍。然後我就用普通話回復:沒事,四川話那麼好聽隨便說。然後小正太就看著他媽媽說了一句,看嘛人家聽得懂。真的可愛到爆啊。

4.2遇到一個四川的小姐姐,一開口也是用四川話點餐。

小姐姐:那個,給我來個麥辣雞腿堡。

(第二次遇到四川人膽子大了用四川話回復)我:嗯好的,喝啥子

小姐姐:可樂

我:好,要薯條還是玉米。

小姐姐:好多錢?

我:xxxxx(忘了多少錢了),銀聯還是現金?。

全程自然流暢

然後小姐姐就取餐走了,突然好像get到什麼一個猛回頭看了我一眼哈哈哈哈

有種剛剛發生了什麼的表情。

5.去北京考察的時候,坐火車去長春。整個團30多人一起去的,進火車站的時候,一個大叔帶著一家大小插隊,然後我身後的小哥哥就護著我跟另外一個女孩子,並對那個大叔說,不好意思我們是一個團的,請不要插隊,然後那個男的就開始罵髒話,小哥哥祖宗十八代都被問候了,旁邊的保安大叔一直沒說話,我一疑惑的看了他一眼,他才講:咳咳請文明一點。彷彿習以為常吧。。。後來還是讓那個大叔擠進來了orz好後悔沒有懟他。

6.同樣海洋公園的洗手間裡面,一個內地年輕媽媽帶著一個小女孩在我前面,小女孩大概三四歲左右?然後小女孩很著急,媽媽就一直說寶寶再忍一下,下一個就到我們了。正當門打開了的時候,一個也是內地的大嬸突然從洗手間門口沖了進來,然後搶先一步搶到廁所,然後那個媽媽就說:誒你這個人怎麼這樣?那麼沒素質直接插隊,然後那大嬸就說:忍不住了忍不住了,讓我先去。然後那個媽媽就說:小孩子都能忍住你一個大人忍不住?。

後來在我的建議下,媽媽帶著小女孩去了旁邊的殘廁

的確啊一個大人居然不會提前去廁所???

內地人的素質真的跟香港的貧富懸殊的差別一樣大

以上便是我遇到的一些比較奇葩和可愛的事當分享了。

感受嘛,我對內地人沒什麼偏見,若非要說偏見就是四川人真的好可愛啊哈哈哈哈。然後也希望知乎的各位將每個人看作獨立的個體吧。


不請自來。

作為大陸的95後,接觸臺灣人還是很多的,從初中開始翻牆縱橫ptt到現在大學快畢業,近十年了吧,自認為還是有點發言權的。

私以為,新生代,會以平常心看大陸的港澳人很少,臺灣人大抵更少罷。港澳接觸不多不好評論,如果不是這樣先道歉。但接觸臺灣人還是比較多的,知乎軟體用戶本身和這個問題「大陸地區」又框定了一個邊際,決定了看到這個問題的人和願意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本來就是一個小圈子裡的少數人。所以儘管我看了一些回答很感動,可這並不能說明這個問題下面的答案具有代表性。

很遺憾,但是這的確是事實,畢竟我看到了更多的是所謂臺灣人的主體性———不論是推特,臉書,油管,亦或是line。

那就談談臺灣吧,為什麼我不抱希望?

2004年,杜正勝出任「教育部部長」,此公以提出「同心圓史觀」而聞名於江湖,其觀點主要內容是「以臺灣為中心,一圈圈往外認識世界,認識歷史」,實際上就是劃分了臺灣、中國與世界三條平行線,讓臺灣與中國涇渭分明。張元的課綱碰巧和他的價值取向相契合,因此上任後他力主重新推行2003年課綱,但因其並未完成完整的修改流程,所以被稱為「95暫綱」,於2006年實行。「95暫綱」實行後,杜正勝授權逢甲大學周梁楷,在此基礎上繼續進行課綱修訂,最後於2008年通過,因課綱原定於2009年實行,又被稱為「98課綱」。在課綱修訂期間,臺灣「教育部」曾委託「臺灣歷史學會」對課綱之中「不當之詞」進行過修訂,其中包括「國父」改為「先生」,「光復」改為「戰後」,「國字」改為「中國字」等5000個詞。至此「98課綱」基本上脫離了中國框架,而在長期的課綱修訂過程中,臺灣主體思想也漸漸成為社會主流。

阿扁貪腐下馬,民進黨一時間被民眾棄之敝履。時論該黨二十年翻不了身。這一切馬英九在位八年,立法院,行政院皆是藍天,但是,這八年,課綱一字未動,藍營大而無當。因為馬為了一己之私,得隴望蜀,想著綠色選票———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樣,臺灣政治人物沒有良心啊,一如呂秀蓮忘了當年她在福建祖居水井邊感慨做人要飲水思源,一如謝長廷忘了曾幾何時他平潭祭祖動情深處擦拭的眼淚。

所以,馬英九此公。。我有必要一次次鞭屍,比起他的三不政策,更重要的是他沒有撥亂反正。這段話還要送給他一萬次———沒有歷史的高度,沒有戰略的思維,沒有民族的胸懷,沒有管理的智慧,沒有危機的意識,沒有系統的理論,只有愚蠢的善良,無知的鄉願,以及的蒼白的儒雅。

畢竟,這可能撥亂反正最好的機會,也是最後的機會了。

往事休敘,看看十四年後的今天,2018年的臺灣在做什麼呢?根據臺灣十二年教育新課綱草案,也就是前兩個月的課綱。臺高中歷史將不再分為「臺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而是分成「臺灣史、東亞史及世界史」三個領域,將過去的中國史內容大幅刪減,從原本的1.5冊內容縮減為1冊,並將中國史放入「東亞史」的脈絡下進行討論。順便將朝代順序史改為了主題單元史。

至此,可以這麼說,如果真有「天然獨」,多半是教育「去中國化」的產物。也就是「人造獨」。他們只知道「乙未割臺」不知道「甲午戰敗」,只知道「臺灣光復」不知道「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現在甚至連「光復」也不能提了。對,叫「接收」。日本投降叫「終戰」。

這樣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即便忽略他們對政治的漠不關心,就真的可以樂觀到如我們一些媒體所說的,指望高度發達的資訊瞭解大陸發展就夠了嗎?恐怕不見得吧。他們中的大多數,恐怕都不會想明白一個這樣淺顯的道理———

這世界上沒有一塊大陸叫做中國大陸,一如沒有一個國家叫做臺灣。

我們因內戰而分隔,因人心而淡漠。

教育永遠是三觀之母,有母若此,其子自知。

哪怕即便他們中有些許人來了大陸,哦,不,是「中國」,他們只會感慨系之:曾幾何時,原來我們誤會的窮鄰居,比我們想像要闊嘛。

———更。2018.11.18

臺「文化部」部長 鄭麗君


澳門的。

身邊的朋友同學大多是對內地都沒有太大感覺,很少見到有人對內地表達出強烈的喜愛或者討厭。可能是因為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還有每天晚上電視臺的國歌(?)雖說沒有強烈的國家歸屬感,但在身份上,我們都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然後因為我們大多數都會使用兩邊的通訊軟體,像是微信、ins、微博、油管、嗶哩嗶哩、愛奇藝這些,對內地也會有一定的瞭解,也會明白內地當下最火的梗,最熱的點。

還有一點,我認為內地的科技越來越先進了,進步的速度也不停地提升,這些體現都在支付寶、微信支付上,買完東西掃一下碼就行了,真的是很方便省時啊(發出羨慕的聲音)

我們這邊也常用淘寶,這一兩年還多了一個行業叫淘寶代收,就是有人專門替你把珠海的包裹拿回澳門,然後在店鋪裏按包裹大小付三到二十塊錢,就能把包裹拿回家了。畢竟港澳臺長年不屬於包郵地區。

年級裏有幾個內地的,普遍印象都是刻苦努力,數學特別厲害。至於在內地的學生,都是認為很牛逼,競爭很大,不過在英語方面比較差,當然按道理差距沒有那麼大,但身邊也是有人抱有「內地的高一是澳門初一的程度」的想法。(答主中文學校)

至於簡繁方面,大部分都是看得懂,會讀,部分不會寫,我們不太在意這個,我們的數學書是用內地的,所以閱讀上基本沒有困難。寫的話,不得不認同,簡體字寫得更容易,偶爾做筆記也會用上簡體,但有些字簡得太厲害,一時半刻想不起簡體,還是會選擇繁體。但在測考中,是不允許使用簡體字,會被當作錯字處理。

答主常用的輸入法是倉頡,身邊有人用倉頡拼音速成。因為學校只教聽讀說普通話,沒教過拼音,所以特別佩服那些會拼音的人。也覺得拼音打字是快,也能用英文隱晦地說髒話(其實倉頡也行的,但有時候連自己都看不懂...)

以上。


破百讚了,小透明表示高興(?????????)

感謝大家對表情包的喜愛

關於包郵,主要是外地的貨物要進來是要過海關的,要檢查我一來二去,郵費自然而然地增加了,所以基本不包郵

關於倉頡,是一種把字拆開,依不同部件的倉頡碼打出來

就好像「我」字能拆分成「ノ扌戈」,那它的倉頡碼就是「竹手戈/hqi 」。如果有興趣,可以在網上找資料繼續瞭解(っ???)??


好久沒更新啦,我胡漢三又回來啦

剛好前陣子去了軍訓,在內地也不知道算不算生活了一段時間

飲食方面明顯感覺到內地是重油重味的,早餐喫的還蠻清的。內地的蚊子螞蟻很兇殘啊。然後還有幾個被同學們認為「洗腦」的活動

下面內容帶有主觀性

和同學聊天也發現其實大家都是認同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但是,但是大家都明白在某部分上的確不如外國的,比如環境、素質(僅是少部分人,沒有以偏概全)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因為幾乎大家都出過國,才會有一個對比在。

但是,就我看法而言,中國並非要改變模式,而是去汲取別國的好處加以改善,中國也是有好東西的啊,那就繼續保留唄

然後東西是真的便宜,一個雪糕四五塊錢味道還不錯,雖說澳門也有本地品牌,但味道真的是一言難盡,就是在澳門買個普通的雪糕也要十二三塊。不過,看到這麼便宜的東西,被澳門物價逼瘋的我們,還是會下意識去擔心食品安全??

就食品安全這個點,在同齡人中算是內地的一個黑點?其實不知道為甚麼,可能是環境的渲染下,總會認為內地食品不安全?

說個小插曲

有個臺灣的同學,就是澳門出生持臺灣護照的。經常會好奇地問她如何看待兩岸問題,每次她都呆萌地表示她不知道她是澳門人、中國人還是臺灣人。她也認真地表示過她對政治問題沒有興趣。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