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更多的VR遊戲資訊 一定要關注VR陀螺!

文/案山子

經歷蕭條過後,VR逐漸走上了復甦之路。這個階段沉澱下來的,也都是獨具一格、方向清晰,且擁有一定競爭力的企業。

2018年,整個VR產業以行業應用為核心,慢慢滲透到各個領域中,一股來自傳統領域的力量,正推動著這項技術的落地。

VR技術,必須落到實處纔有未來

「VR只有緊密結合實體經濟纔有穩定的未來,虛的技術一定要坐實,而實的產業一定要學會虛。」在南昌世界VR產業大會上,馬雲提到。

2018年,面向C端的Oculus GO硬體面世,這款被認為能讓VR在C端爆發而被寄予厚望的產品,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數十萬級的體量,依然不足以撬動消費市場這塊大蛋糕。

反觀另一面,VR在產業端卻有著長足的發展。

一方面是硬體廠商針對行業應用做了諸多調整。如開放定製系統,增加眼球追蹤等功能,讓企業能夠自行根據需求進行軟體內容定製。

2018年,行業應用端最大的買家依然是政府機構。根據VR時代統計的2016-2018年上半年VR/AR政府招投標的情況來看,每年的需求以及採購金額都呈增長趨勢。

製圖:VR陀螺 數據來源:VR時代
製圖:VR陀螺 數據來源:VR時代

2018年上半年的VR/AR項目金額同比2017年增長了67%,其中VR項目213個,採購金額為2.6億元,佔比51%;AR項目19個,採購金額為4259.89萬元,佔比8%;虛擬模擬項目184個,採購金額總計為2.06億元,佔比41%。VR和虛擬模擬項目佔比達到90%以上。

從招投標的領域來看, 2016-2017年,教育領域的VR/AR/虛擬模擬項目佔比均超過了75%,而2018年上半年,教育領域的VR/AR/虛擬模擬項目超過80%,高校和職業技術類院校均為主要項目來源。

如國泰安將VR技術融合到汽車維修的相關培訓中,藉助VR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觀摩整個過程,還可以看到制動器運行時零件內部的工作情況,更具象化地理解部件架構、拆裝以及動作原理等;網龍華漁教育則將VR與室內設計專業課程結合,提供專業教學、實訓整體解決方案,已應用在大田職業中專學校、泉州華僑職業中專學校、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嘉興市建築工業學校、晉江華僑職業技術學校等職業教育學校。

除了教育領域之外,2018年也有越來越多其他領域的企業、機構開始應用VR技術。綜合來看,VR落地最大的幾大場景為企業培訓、家裝、醫療、博物館/科學館等。

如京東使用VR進行物流培訓,員工藉助VR來學習分揀、粘貼面單、纏繞膠帶等業務動作;世界上最大的公路承包商Colas,使用VR進行安全培訓;UPS採用VR培訓快遞司機;肯德基使用VR培訓員工炸雞等等。

家裝相關企業也出現了諸多代表性企業,諸如酷家樂、打扮家、愛空間等,在VR中設計軟裝,據瞭解,打扮家去年的軟體營收達到了6000萬元,現在還用BIM(建築信息模型化)軟體將VR技術的應用深入到工程中,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在醫療領域,VR技術的應用則主要為教育培訓及輔助治療,涵蓋手術培訓、疼痛管理、病人教育、臨牀醫生教育、理療和復健、PTSD、轉換性障礙治療、戒煙、應對恐懼、腦震蕩評估、養老、緩解壓力、健身、培訓助產士、牙醫等各細分科目。代表企業包括醫微訊、伯通信息等。

文旅、展覽展示,包括博物館、科學館的數字化亦為VR帶來了機會,歷史事件通過VR生動地再現,讓博物館「活起來」、科學技術可視化等等,VR在生活中的滲透率在不斷攀升。

2018年,面向B端的產業服務成為了整個互聯網的大趨勢,新零售、新金融、新生活……,幾乎所有的新物種都是圍繞著B端行業的深度改造入手,產業互聯網的大勢為VR也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因為VR的作用亦是賦能。

VR行業應用三大趨勢:角色轉變、渠道為王、細分&專業化

VR與行業應用的結合經過幾年發展,在2018年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VR+變成了+VR。不只是對VR的定位有了新的認識,參與進來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

早期做VR+行業應用的角色以創業公司為主,這些公司大多規模小,不僅分散,價格亂象也常有發生。

但2018年,VR+行業應用的主角開始轉向傳統企業。如貝殼找房,其基於原有的渠道和資源,在原有的團隊基礎上組建VR拍攝團隊——如視,既節省了成本,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規模化。成立僅僅1年多的如視,已經掃描重構房源超71萬套,每月新增超過10萬套。

除了貝殼之外,安居客、我愛我家、房天下等其他看房、房產中介平臺也都加入了VR看房功能,無論是出於營銷目的,還是為了提升體驗,VR以各種各樣的渠道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確切來說應為全景)。

另一方面,有天然優勢的渠道方的進入也讓分散的VR+行業應用越來越系統化。

在去年Vive舉辦的行業解決方案大會上,Vive與國內四大線下IT銷售渠道中的兩家——翰林匯及偉仕佳傑合作,建立了客戶、平臺、開發者三方的合作體系,將原本分散的對接方式統一化。開發者提供內容,結合Vive硬體,由渠道打包成整體解決方案推向客戶。

成立於1993年的翰林匯,先後與IBM、HP、TOSHIBA、APPLE、DELL等全球知名企業合作,成為了這些企業筆記本產品的中國總代理。其渠道規模包括近30000家客戶,其中行業客戶超過7000家。其與Vive合作,在2018年1-10月期間,配合、支持VR授權投標項目近80個,其中金額大於百萬的項目約25%。

Vive與翰林匯合作模式

另一家偉仕佳傑則是亞太區最大的科技產品解決方案與大數據綜合服務企業,其成立於1991年,2002年在港交所上市。這家成立了26年的企業,擁有40000個渠道夥伴,覆蓋18億人,並且擁有線下、線上渠道,以及龐大的企業客戶基礎。

Vive與偉仕佳傑合作模式

強渠道的進入一方面有利於VR技術的規模化應用,另一方面也能讓市場更為系統化,但不可避免的是,其也會對現有的部分公司造成衝擊。

最後一個趨勢是細分&專業化。2018年的VR應用落地用百花齊放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VR黨建、VR消防、VR看房、VR家裝、VR挖礦、VR禁毒……腦洞足夠大,似乎一切都能與VR結合,細分到紛繁多樣的場景。

如專門使用VR做視力驗光的歐普特,其曾經在傳統領域從事驗光10餘年,後結合VR技術升級,研發了VR版驗光應用,專門用於驗光及輔助治療假性近視,這是一個極其細分的領域。相關負責人提到,在全球做驗光的大的企業就4家,歐普特從10多年前就一直做試光,在線下積累了小1000個渠道,包括眼科醫院、眼鏡店等。其認為,之所以很少有人做,一方面是由於太過專業,另一方面也因為市場規模太小,1000萬元的市場規模很多公司都看不上。

如合肥耀安科技切入煤礦這個細分場景,研發了安全培訓軟體,培訓礦井工人模擬井下作業,以減少安全事故。東湃互動、時空門科技等也是均以消防、地震等安全培訓內容切入,落地到社區、學校、企業等。

紅色內容也是2018年頗為熱門的一個細分領域。如山東電視臺旗下的山東廣電視覺公司,其在中宣部委託山東省委組織部的紅頭文件下,從2016年10月開始拍攝紅色旅遊,包括遵義會議、井岡山等地點,將拍攝出來的內容集成硬體打包銷售給相關部門、企業的員工學習,一套50臺設備大概65-70萬元。

將VR融入到傳統領域中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特別是像教育、醫療這種專業度要求極高的領域,外行人即便再瞭解VR技術,也難以在傳統行業中分得一杯羹。

所以專業化的團隊,才能得以生存下來。據伯通信息CEO王震坤稱,醫療領域已經經歷了一輪洗牌。「比如市場上流行一套人體模型,很多人的產品就會用這套人體模型來改,沒有人沉下心來和專業的醫學院合作,把真實的心臟解剖開,沒有人沉入到教學裡面,跟醫學教育的人研發獨特的東西。2016年我知道的做VR醫療的有20-30家,後來很多都轉型了,現在比較大、垂直的可能不到10家,大部分團隊就十多個人,我們算中型團隊,再往上有大的有100-200人以上,那種也很少,他們就什麼項目都接,專研的這種還挺少的。」

政府政策推動產業落地

2018年的VR/AR發展中,政府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從工信部的《關於加快推進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到天津、附件、浙江、山東、北京、成都、貴州、瀋陽、廈門、廣東等省市地區的相關政策文件,都在加速VR融入產業的速度。

9月,教育部正式宣佈在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業)院校中設置「虛擬現實應用技術」專業,虛擬現實應用技術將作為標準課程進入高職院校,並從2019年開始實行。

這一年針對VR的政策不再是口號,而是進入到了執行層面,一方面以採購的形式讓VR落地,另一方面也在資金、資源、人才等多個維度用實際行動推動著產業的發展。

青島

2018年9月,青島市人民政府、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虛擬現實內容製作中心聯合主辦,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承辦的「2018國際虛擬現實創新大會」在青島舉行,青島計劃將嶗山區建設成「中國虛擬現實產業之都·國家虛擬現實產業基地」。

除了引進VR頂尖科研機構和團隊之外,其在產業佈局上,還提供約45萬平方米虛擬現實產業發展載體空間,到2017年底,虛擬現實產業發展載體投用24萬平方米。

在資金支持上,嶗山區成立了1億元的VR天使創投基金、5億元的協同創新基金、30億元的VR產業投資基金,全力支持虛擬現實產業加快發展。在產業政策上還出臺了促進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12條政策,優化虛擬現實產業生態環境。

南昌

2016年開始,南昌市委、市政府就宣佈打造全球首個城市級VR產業基地。據瞭解,南昌將以紅谷灘新區為主構建輻射全市的產業佈局,重點建設包括VR創新中心、VR雲中心、VR體驗中心、VR展示中心的「四大中心」以及包括VR標準平臺、VR交易平臺、VR教育平臺、VR資金平臺的「四大平臺」。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南昌市共對接VR產業硬體製造、軟體開發、平臺搭建等各類企業300餘家,邀請90餘家企業代表來南昌考察,正在洽談的項目有43個,擬簽約項目56個、擬簽約金額達127億元。

政策層面,根據南昌市最新發布的《關於加快VR/AR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修訂版)》,南昌政府將繼續大力引進知名VR/AR企業,其中,為了培育龍頭企業,將對新引進實際到位投資額達500萬元(含)以上的VR/AR企業,按其到位投資額的6%,給予不超過5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而對併購境外或省外科技型企業,分別按併購額的10%和5%,給予單項不超過1000萬元的補助。

同時,在創新融資服務上,南昌聯合社會資本設立規模10億元的VR/AR產業天使投資基金,專項用於VR/AR產業孵化和投資發展;而為了支持VR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政府將按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相關辦法給予資金支持,對新認定的VR/AR產業領域的創新平臺,給予500萬元或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其他地方的相關政策在此不一一列舉。

5G為VR帶來新一輪熱潮,仍需臥薪嘗膽

2018年年底,5G陸陸續續開啟了試點,在2019年的MWC上,5G+雲VR幾乎成為了全場的焦點,4K、8K、12K……一個個數字刷新著用戶的觀看體驗。

如龍捲風般襲來的5G,將VR再次捲回到舞臺中央。

2019年短短2個月中,從央視、江西春晚紛紛採用5G+VR直播開始,到發改委宣佈可對VR/AR企業進行補貼,緊接著湖南省工信廳及信化廳宣佈密切跟蹤VR、AR等前沿關鍵技術研發,再到北京市委市政府宣佈加強影視業與AR/VR等技術融合政策的下發,一樁樁一件件,VR利好的消息幾乎未曾斷過。

VR/AR被認為是5G網路最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甚至有說法稱5G是為VR/AR而生。VR特別是在線遊戲、多人社交、觀影、直播等場景都對網路有著極高的要求,5G以低延時、高帶寬的特點著稱,最高下行理論速率可達到10Gb/s,即便是最低值也可達到100Mb/s。

借著5G的東風,VR也將迎來新一輪熱潮,包括市場和資本層面。不過5G真正要規模化普及至少要到2020年,在這兩年間,陀螺君認為VR企業依舊需要臥薪嘗膽,勒緊褲腰帶求生存。

行業應用仍舊會是這兩年VR發展的主要舞臺,這幾年雖然VR已經開始逐漸滲透到傳統行業,但傳統行業和VR企業之間的鴻溝仍未真正得到解決,相互之前還需要經過認知、試錯、磨合的階段,規模化應用之路道阻且長,還需細細耕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