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家單幹這種事,其實是早晚的事。

這一點不僅劉秀心裡明白,劉玄也一點不糊塗,否則他就不會對劉秀採取措施了。

劉玄對劉秀採取的措施說起來也簡單,就是擺在明面上的「陽謀」。一是明升暗降。封劉秀為蕭王的同時,要求他遣散軍隊,回到長安聽從調遣。二是釜底抽薪。將自己的心腹派到幽州、漁陽和上谷主事,佔領劉秀的根據地。

調虎離山也好,挖牆腳、參沙子也罷,作為名義上的君主,劉秀如果對劉玄還尊重或者說有所顧忌的話,那是必須要聽從的,哪怕是要他的命,他也不能違抗。因為違背了這個根本的政治原則,劉秀自己也要站不住了。除非劉秀選擇自立。因為一旦他和劉玄翻臉,那就不用再顧忌那麼多事了。

可是,現在還不是時候。

為什麼呢?因為天下還遠不太平。

一方面劉秀集團的內部還算不上團結穩定。原因說起來也簡單,劉秀現在的這片天並不是他自己一點一點打下來的,而是靠當地豪強投奔而帶來的,其過程之順利,幾乎有點「天上掉餡餅」的意思,恐怕連劉秀自己也要暗地裡感謝上蒼的眷顧。可是這世上哪裡真有這種好事呢?這裡不用付出,就必須要在別處作出補償,所以,如何安撫河北豪強,保證集團內部穩定,是劉秀首先必須考慮的問題。

另一方面,河北還沒有真正平定。此時的中原地區,還有大量的農民軍存在。據《通鑒》記載,當時這一地區還有「銅馬、大彤、高湖、重連、鐵脛、大槍、尤來、上江、青犢、五校、五幡、五樓、富平、獲索等各領部曲,眾合數百萬人」,他們到處「寇略」,攪擾百姓無一日安生。數百萬軍隊既是敵人也是「資源」,所以必須儘快平定這些農民軍,恢復社會秩序,最好還能順便整頓出一些好的兵源,這樣既有了牢固的根據地,又有了自己的親兵,下一步就好做打算了。

所以劉秀的如何選擇其實也是明擺著的事。

當然,還有屬下們的進言。

之前第一個提起這件事的是朱祜。朱祜是劉秀的親隨,當年劉演起兵時他就跟在身邊,即使曾經被俘虜,也沒有影響劉秀對他的信任。所以他提起這件事也是水到渠成,另外,也不排除是其他人讓他先去劉秀那裡投石問路探探口風的意思。

當然,劉秀沒允許。不過,也沒治罪。按道理來講這種事只要出了口,就是死罪,他還活著,就足以說明劉秀的心意了。他沒死,第二個馬上就來了。是誰呢?耿弇。

耿弇這位年輕的小將軍,自從聽到劉秀的名聲起就對劉秀死心塌地,劉秀的有今天這片天地,他的功勞無法埋沒。誅滅王郎之後,他又向劉秀提出:回上谷調兵。

當時的情景特別有意思:

當時,劉秀正躺在邯鄲的溫明殿裏休息,不知道他是否睡著了,也許正在恍惚之間,耿弇進來了。他直接走到劉秀的牀前,要求和劉秀單獨說幾句話。劉秀很奇怪,但是仍然答應了。在劉秀的左右都離開之後,耿弇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吏士死傷者多,請歸上谷益兵。」

此時的劉秀並沒有透露自己的真實想法,而是問耿弇:「王郎已破,河北略平,復用兵何為?」是啊,仗都打完了,還要軍隊做什麼呢?這其實是在考驗耿弇。耿弇真是忠心耿耿的將軍,他直言不諱地對劉秀說:「王郎雖破,天下兵革乃始耳。」接下來他向劉秀說了自己的分析與判斷:赤眉、銅馬之輩眾數十百萬,所向無前,劉玄是沒有辦法的,很快就會失敗。所以,使者要求您回長安,堅決不能去。

敢說當今皇帝必然失敗,這也稱得上是大逆不道了。於是劉秀佯怒,起身說,你說錯了話,我要殺了你。耿弇說,您對我像父親對待兒子一樣,所以我纔敢對您說實話啊!劉秀這才露出真面目,對耿弇說,我跟你開玩笑呢,你為什麼說更始必敗呢?

耿弇繼續說,老百姓痛恨王莽,所以思念漢朝,聽說漢軍來了無不欣喜。可是劉玄剛做了天子,就發生了諸如「諸將擅命于山東,貴戚縱橫禹都內」的事,他們絲毫不顧百姓死活,到處燒殺擄掠,弄得老百姓又開始思念王莽了,您說他能不失敗嗎?再說,您自起兵以來,名聲特別好,如果能以正義的名義征伐天下,那麼,「天下可傳檄而定也」你可不要錯了主意,讓別人搶了老劉家的江山啊!

這一番話入情入理,忠心耿耿,劉秀被感動了,當然,決定也早就做出了——單幹!於是他很快拒絕了劉玄要求他入朝的命令。

拒絕了炮彈,留下了糖衣。「蕭王」的稱號留下了,因為畢竟「王」比「大司馬」的職銜要好用的多。單幹就不能惜力了,必須儘快蕩平河北,建立穩固的根據地,才能真正擁有問鼎天下資本。劉秀開始出擊了。

他要面對的第一波對手還是諸多的農民軍。他先是任命吳漢、耿弇為大將軍,然後派他們「持節北發幽州十郡突騎」。而這個時候,在幽州主事的是劉玄派出的幽州牧苗曾。苗曾是劉玄的臣子,自然要替劉玄考慮。所以他暗中敕令諸部,不得聽從劉秀調遣。

而耿弇面對的則是上谷和漁陽兩郡的新太守韋順和蔡充。這兩位和苗曾一樣,是忠於劉玄的,所以採取了和苗曾一樣的措施。那吳漢和耿弇怎麼完成任務呢?很簡單,殺!苗曾等人自恃「天子使臣」覺得吳漢等人並不敢把自己怎麼樣,加上吳漢拜見時所帶人馬又很少,所以他們根本沒有做防備,沒成想,他們這種角色,在決意與劉玄決裂的劉秀的臣子面前根本就不算什麼。吳漢帶著二十個騎兵,直接就把出迎的苗曾斬殺於馬下了。韋順和蔡充也是一樣的結果。

這下子,北方諸郡都震動了!這表明,劉秀要和劉玄決裂了!危險來臨了,但是機會也來臨了。現在,又到了選邊站隊的時候,看你們的了!最後的結果,大家都把寶壓在了劉秀的身上,「悉發其兵」。

「錢杆子裏出政權」,古今一理,劉秀真的來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