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幾年健康界的新星,益生菌算是C位爆發。市場上標注有“益生菌”的產品也越來越多。

然而,真實情況是:大多數人只會籠統地說,益生菌有助於腸道,到底怎麼個好法,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這麼火的益生菌,是時候多方位瞭解一下了……

真的假的?益生菌還有這麼多「祕密」! 新聞 第1張

“萬年”益生菌的前世今生

1.漲姿勢!益生菌源自希臘文

益生菌(probiotics)詞源來自希臘語,含義是“對生命有益(for life)”。

1965年由美國聖約翰大學的Lilley和Stillwell第一次使用,用來描述由微生物分泌的可以促進其他微生物生長的物質,與抗生素(antibiotics)相對應1。

此後其含義發生了多次變化,目前廣泛使用的是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給出的定義:益生菌是指活的微生物,當攝取足夠數量時,對宿主健康有益2。

真的假的?益生菌還有這麼多「祕密」! 新聞 第2張

2.古老的中國是益生菌食品的最早發源地

別看益生菌這個詞比較新,但是人類開始食用的益生菌食品“雛形”已經有大約一萬年的歷史了。

早在九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公元前7000年),中國河南賈湖地區的人們就已經將稻米、蜂蜜和水果混合,通過酵母發酵而成飲料,這也是現今能找到的最早有關益生菌食用的記錄3,4。

真的假的?益生菌還有這麼多「祕密」! 新聞 第3張

3. “長壽”酸奶的祕密

酸奶的食用歷史已久。

第一次證實其有益作用的則是在著名的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工作的俄國科學家Élie Metchnikoff博士。他認為人體腸道末端中寄居着不少有害健康的微生物可引起腸內「腐敗」和產生多種「毒素」,而食用益生菌則能“中和”這種危害。

1905年,通過對保加利亞當地居民飲食習慣的詳細研究,Metchnikoff博士提出這裏的人們長壽的祕訣一部分與他們長期食用發酵的牛奶有關。保加利亞科學家斯塔門·戈裏戈羅夫從中分離出使牛奶變酸的細菌,並將其命名為“保加利亞乳桿菌”,這一細菌到現在仍是酸奶發酵工藝中最廣泛使用的細菌。而他也因提出“為促進健康而攝取微生物”的概念而被稱為“益生菌之父”5。

雖然目前證據仍不足以支持酸奶有助於長壽的觀點,但是不可否認酸奶対人體健康確有多種有益作用。

真的假的?益生菌還有這麼多「祕密」! 新聞 第4張

4. 重口味的“糞便膠囊”,你能接受嗎?

健康成人腸道內約定植着百萬億個、兩千多種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在腸道內生活居住,形成一個人體腸道特有的生態系統,被稱為“腸道微生態”系統,其中數量眾多的細菌組成了“腸道菌羣”。

根據致病性可將這些細菌分為益生菌(好的細菌)、致病菌(壞的細菌)和條件致病菌(中性菌,誰多就幫誰)。在健康的狀況下,有益菌的數量是大大超過致病菌的。但當致病菌超過有益菌時,人體的健康就會受到威脅。

真的假的?益生菌還有這麼多「祕密」! 新聞 第5張

糞便移植是一種將健康人糞便中的菌羣移植到患者腸道內,重建其腸道菌羣,從而實現治療疾病目的的方法。

早在1700年前,中國傳統醫學中就有用大小便給病人治病的記錄,有名的「三國演義」裏就有相關的記載。

近代關於糞便移植療法的報道是在1958年,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的外科醫生Eiseman等3人用糞水治療4例嚴重偽膜性腸炎。

此後,科學家又在此基礎上提取有益菌、研發出“糞便膠囊”,可以進一步提高艱難梭菌感染等腸道疾病的治療有效性。

目前,“糞便療法”主要應用於治療艱難梭菌的感染等,其對肥胖、脂肪肝、代謝綜合徵等腸道菌羣相關性疾病也能發揮作用。

你對益生菌的誤解有多深?

所有益生菌產品都是一樣的?

你以為所有的益生菌產品都是大同小異?

too young too simple!

首先給大家科普一下菌屬、菌種和菌株的知識點。

可以簡單理解為:細菌界(原核生物界)就像一所學校,菌屬就是不同的年級,菌種就是各個年級裏的各個班級,菌株則是各個班級裏的各個同學。就像同一班級的學生雖然會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不會完全相同,也有成績好壞的差異,同一菌種下的不同菌株的功能有些可能具有相似性,但也可能存在不同,甚至相反的作用。

真的假的?益生菌還有這麼多「祕密」! 新聞 第6張

中國營養學會益生菌益生元分會委員、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何方表示,市面上不同的益生菌產品,可能因含的菌株不同而效果不同。

此外,有些益生菌產品中只含有單一菌株,有些則包含幾種。因此,市場上供應的益生菌產品因使用的菌株的特性及數量不同,各益生菌產品在其作用上的差別很大,這也是為什麼專業的益生菌品牌會分為嬰兒、兒童、女性、成年等細分類別。因為,每個人羣所需要的益生菌還真的是千差萬別。

補充益生菌=喝酸奶?

還有一種普遍存在的誤解,認為“喝酸奶等同於補充益生菌”。

一般情況下,我們所喝的普通酸奶主要是由發酵劑菌種發酵而成,在發酵過程中使乳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等發生一定程度的水解,轉化產生更有利於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並產生一定的風味,增加口感。

因此,酸奶是非常好的營養來源,但普通酸奶所用的發酵劑菌種主要用於發酵,不能被稱為益生菌。目前,隨着益生菌的興起,部分酸奶產品中也會額外添加一定數量的益生菌菌株,大家可以按需選擇對應的酸奶產品。

真的假的?益生菌還有這麼多「祕密」! 新聞 第7張

真的決定了要補充益生菌,還是要如上述第一點所說去認真瞭解一下這個產品所含的菌種是什麼,適不適合自己。而在常見益生菌產品中,一般粉劑的益生菌產品是將益生菌進行冷凍乾燥處理,含活菌數高,而且比液態形式更利於儲存噢~

益生菌產品必須要冷藏?

這種誤解就是典型的以偏概全。相關研究表明,對大部分益生菌,低溫乾燥保存可以最大限度保持其活性益生菌的數量6。

但是,這不代表益生菌產品不能常溫保存。市面上很多益生菌補充劑已經具備常溫保存技術,如微囊化包埋技術等,能夠讓益生菌產品在常溫狀態下長期儲存,保持所含益生菌的活性。

因此,對於益生菌產品到底要怎麼儲存,建議大家最好按產品說明的保存條件儲存,並在保質期內盡快食用,在沖泡時可以盡量使用不高於37℃的溫水。

真的假的?益生菌還有這麼多「祕密」! 新聞 第8張

益生菌不能連續吃?

目前,我國要求益生菌產品菌種均為人體正常菌羣的成員,普通食品可添加的菌株都有明確的法規要求,生產用菌種的生物學、遺傳學、功效學特性都必須是明確和穩定的,保證食用安全、無不良反應。

有人覺得一旦停止補充益生菌,效果就沒有了,因此推導出“益生菌連續服用產生依賴性”的錯誤結論。實際上,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

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自身的腸道菌羣比較頑固,服用短期內,新的健康的菌羣尚未建立;

另一方面可能是所補充益生菌株不能長期或者永久在人體腸道內定植,一旦停止補充、會遂步從人體腸道內消失,効果也會隨之弱化,因此為了繼續獲得相同效果,建議長期使用,這和依賴性完全無關。

科學證實,益生菌有這些作用

過去的15年間,益生菌受到了巨大的關注,相關研究呈井噴式的增長,其中臨牀研究的數量也在逐年上升。

根據國際胃腸道組織“WGO”以及國際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學協會(ISAPP)等的官方指南顯示,益生菌對免疫功能、消化、降低抗生素相關腹瀉、緩解消化道癥狀、提高對感冒的抵抗力、泌尿生殖道健康、提高對乳糖的消化、控制血糖、控制體重、降低焦慮、感染性腹瀉、濕疹、絞痛等疾病防治具有積極作用7,8。

參考文獻:

1. Lilly, D. M. & Stillwell, R. H. Probiotics: Growth-Promoting Factors Produced by Microorganisms. Science (80-. ).147, 747 LP-748 (1965).

2. FAO & WHO. Evaluation of health and nutritional properties of probiotics in food including powder milk with live lactic acid bacteria. Córdoba, Argentina. Oct. (2001).

3. Zhang, J., Harbottle, G., Wang, C. & Kong, Z. Oldest playable musical instruments found at Jiahu early Neolithic site in China. Nature (1999). doi:10.1038/43865

4. McGovern, P. E., Zhang, J., Tang, J., Zhang, Z., Hall, G. R., Moreau, R. A., Nunez, A., Butrym, E. D., Richards, M. P., Wang, C. -s., Cheng, G., Zhao, Z. & Wang, C. Fermented beverages of pre- and proto-historic China. Proc. Natl. Acad. Sci. (2004). doi:10.1073/pnas.0407921102

5. Fuller, R.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probiotics. in Probiotics (1992). doi:10.1007/978-94-011-2364-8_1

6. Szajewska, H. & Mrukowicz, J. Z. Pro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acute infectious diarrhea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ublished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s. in 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 (2001). doi:10.1097/00005176-200110002-00004

7. 《Global Guidelines: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2011)

8. 《 Probiotics: A Consumer Guide for Making Smart Choices》(20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