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一位阿姨(外商銀行主管)聊天,激發我寫這篇文章的動機

她感嘆說臺灣現在基本上還是勞工密集性產業多,我也有同感。

甚麼創新,政府提倡了這麼久,臺灣人每次出國科技比賽也都有名次,

可是為什麼臺灣的外交並沒有比較順利? 臺灣人的生活也沒有比較好過?

 

第一,政府和民間企業到底花了多少心血和金錢在

給這些創新產品一個市場,給這些有創意的人一個環境繼續創造?

還是這些研究人員就也得開始應付腐敗的制度和職場上的鬥爭?

藍海講了多久了,推薦書的時候很多人跑出來,但是臺灣企業到底做到多少?

還有,不是從事研發的人就沒有創新精神嗎?  小祕書也可以有創新精神,大老闆們你們相不相信?

我堅信,有理念和發揮空間的人才和文化是真正成功的企業的金鑰匙!

 

另一點就是國際上有很多大公司其實經營理念就是隻要有佔到市場就好: 

「創新讓別人去,拷貝成功的創新我來!」

因為創新不只投資金錢時間,新產品推出總是不確定消費者到底會不會接受或喜歡

如果妳的創新很容易被拷貝,那妳整天創新根本來不及對手拷貝的速度,怎麼辦?

難不成又擺出價格戰,自貶身價,看誰死賴著市場久嗎?

還是急急忙忙去申請一堆專利,佈下天羅地網,等著對手觸線打官司?

別看那些冠冕堂皇的口號。其實很多隻是在打爛泥戰。這樣都不會賺的,也沒有意義,不是嗎?

臺灣企業學了太多中、美、日的缺點,

是該有人高聲一呼把漂亮的口號背後的醜陋說出來,並走出一條改變的路了!

 

創新有不同層面,底下這個英國管理學家的歸納非常值得臺灣省思

到底我們過去強調的創新都是哪一個層次的創新呢?

只有這樣的創新真的就可以把臺灣帶到哪裡嗎?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webinar:

The Management 2.0 Challenge, featuring Gary Hamel.
Download Executive Summary here.  Audio recording highlights here.

 

成立 E.V.L 的時候,我也有考慮到以上這幾點,因為我知道我的教學創新很容易被拷貝走,

很快地臺灣就會有一批人打著跟我一樣的招牌(其實根本對新式英語教學一問三不知),靠著唬大家賺錢

所以我設下了可以堅持經營理念繼續活下去的不同機制

讓這些對手怎樣都無法在價格上和我的堅持競爭

沒有了 quick cash,他們自然就會往別的領域去唬人了

 

你呢? 你要讓他們來偷你的產品嗎?

那你得先改變自己內部的制度!

 

請尊重作者著作權,轉貼文章前請告知本人,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