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凱因斯之三-「出社會歸零」的真正意思

歸零   

前幾天在捷運上,我聽到幾個年輕人的談話,某個酷帥的斯文男對著另一個拿著化學方程式狂背的眼鏡男說:

這麼認真要死喔!!!

你沒看詹母大那篇文章喔!!!

( http://topic.cw.com.tw/2012edu/article/article1-08_pg1.aspx )

出社會還不是要重學!!!

而且現在碩、博士也不值錢,大學多玩一點比較實在!!!

這句話聽在耳裡,有兩個滋味湧上心頭。

 

第一、他們好像誤會「出社會歸零」的真正意思!!!

而這句話也被青年學子誤用,以為現在學的出社會後一無是處,只要再重新學習就好,故對於自己專業領域上的培養隨意點,並無妨。

 

第二、有些碩、博士不值錢這是事實,但有些很值錢,就像牛肉麵一樣,有1萬元一碗的,也有80元的,媒體單一方向濫加的渲染,已經對青少年學習造成影響。

我想詹母大那篇文章關於「出社會歸零」的主題,是希望各個領域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歸零好好學習。

對於這句話我只肯定一部分,應該是心態要歸零,而學校專業的部分要溫故而知新,並透過職場經驗再加值。

以一個資深研究員的我來觀察,專業是由碩、博士訓練的薰陶中、打好良善基礎的,其中老師教我最多的並不是每個議題的研究內容,而是研究方法,也就是說透過別人的看法(文獻蒐集),找出問題的原因,再試著用數據或模型找出解決的辦法。

找出解決的辦法,需要靠的是內功與外功,而學校往往教的是外功招式。首先老師透過基礎學門的教學過程,希望我們把馬步扎穩,再透過選修學門讓大夥能學得一招半式的入門功夫。

就像產業經濟學絕對不會有很多時間教你如何分析資通訊產業,但是這個學門會告訴你,產業的類型、競爭模式,以及如何分析產業的基礎方法。相同的總體經濟學,不會告訴你外匯線型的判斷,但他會花很多時間告訴你各個學派再不同時期所提出的看法,讓你明白投資、利率、購買力和商品貿易間與匯率的關係。

出了社會,到了業界或研究機構。

他們只想知道HTC未來走勢如何?可不可以買?

日圓會不會繼續貶值? 人民幣會不會再升值?

問題很簡單、也很複雜,猜對了就是贏者,猜錯了一切專業將被別人質疑,而化為烏有!!!

皇機設計有沒有問題? 只要問下游廠商,受不受歡迎看市場炒作氣氛。

日圓今天會不會貶值要看市場氣氛,還有也要觀察德拉吉是不是說了什麼,線圖是否三角收斂….

贏家可以說,這一切跟當初大學或碩、博士裡面學到的議題,不甚相關,重點是線圖,甚至可以用嘲諷的口吻戲謔那些教授,用一堆狗屁預測模型,還不是估不太準!!!

我不能說這個說法錯了,因為他在市場中是贏家,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直覺、線圖或者內線等等,這些都是他成功的原因。

但是,回過頭來看,他的直覺來自於當初碩、博士裡面學到的那些基礎,加上到社會中對市場觀察、磨練的反應能力,而這樣的直覺就需要有許多方法驗證,包括觀察其他研究員看法、數據報表、CALL 公司等等,這一切不是就是碩、博士培養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就像一把劍,學校教你鑄一把劍,好不好用、能不能在戰場制敵都看自己淬鍊的本事。

只要能夠成功擊退市場的惡狼,那怕是丐幫的打狗棒法,或者是自創的必寫劍法,都是好劍法。

只是別忘了,很多的成功絕不是單單靠自己的努力而得,他有天時、地利、和人和,而成功的要素也不是後來的單純投入,而是一步一腳印的堆疊出來。

一樣的碩士或博士,30年後有人當上了外商總裁、領千萬年薪,也有像我這種活在半學術圈自得其樂的笨蛋,更有當初放下一切去炸雞排而成為連鎖店的老闆,當然也有因為內線交易法或其他違法事由關進監獄的貪心者。

學習的東西相同,隨著人生規劃跟興趣的改變,揮舞的劍法也不同,造就經歷與成就也不同,但相同的是每段時間都用盡全力努力的心,這是不容改變的。

最後再次強調職業不分貴賤,每件事都要有人做!!!

學校只會教學科基礎、學習態度跟研究方法,其餘的需要自己不斷努力學習,以充實內外功,盡自己的本分與專業義務,讓社會更美好。

但也不能忘本,隨口就以「出社會歸零」一句口號,誤讓年輕人忘本,忽略過老師的教育與努力!!!

 

共勉之 王不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