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值

物流有保值作用。也就是說,任何產品從生產出來到最終消費,都必須經過一段時間、一段距離,在這段時間和距離過程中,都要經過運輸、保管、包裝、裝卸搬運等多環節、多次數的物流活動。在這個過程中,產品可能會淋雨受潮、水浸、生鏽、破損、丟失等。物流的使命就是防止上述現象的發生,保證產品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移動過程中的質量和數量,起到產品的保值作用,即保護產品的存在價值,使該產品在到達消費者時使用價值不變。

二、節約

搞好物流,能夠節約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能源,同時也能夠節約費用。比如,集裝箱化運輸,可以簡化商品包裝,節省大量包裝用紙和木材;實現機械化裝卸作業,倉庫保管自動化,能節省大量作業人員,大幅度降低人員開支。重視物流可節約費用的事例比比皆是。被稱為"中國物流管理覺醒第一人"的海爾企業集團,加強物流管理,建設起現代化的國際自動化物流中心,一年時間將庫存佔壓資金和採購資金,從15億元降低到7億元,節省了8億元開支。

三、縮短距離

物流可以克服時間間隔、距離間隔和人的間隔,這自然也是物流的實質。現代化的物流在縮短距離方面的例證不勝枚舉。在北京可以買到世界各國的新鮮水果,全國各地的水果也常年不斷;郵政部門改善了物流,使信件大大縮短了時間距離,全國快遞兩天內就到美國聯邦快遞,能做到隔天送達亞洲15個城市;日本的配送中心可以做到,上午10點前訂貨、當天送到。這種物流速度,把人們之間的地理距離和時間距離一下子拉得很近。隨著物流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國際運輸能力大大加強,極大地促進了國際貿易,使人們逐漸感到這個地球變小了,各大洲的距離更近了。

城市裡的居民不知不覺地享受到物流進步的成果。南方產的香蕉全國各大城市一年四季都能買到;新疆的哈蜜瓜、寧夏的白蘭瓜、東北大米、天津小站米等都不分季節地供應市場;中國的紡織品、玩具、日用品等近年大量進入美國市場,除了中國的勞動力價格低廉等原因外,則是國際運輸業發達,國際運費降低的緣故。

四、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服務水平

在新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同樣的經濟環境下,製造企業,比如家電生產企業,相互之間的競爭主要表現在價格、質量、功能、款式、售後服務的競爭上,可以講,像彩電、空調、冰箱等這類家電產品在工業科技如此進步的今天,質量、功能、款式及售後服務,目前各企業的水平已經沒有太大的差別,唯一可比的地方往往是價格。近幾年全國各大城市此起彼伏的家電價格大戰,足以說明這一點。那麼支撐降價的因素是什麼?如果說為了佔領市場份額,一次、兩次地虧本降價,待市場奪回來後再把這塊虧損補回來也未嘗不可。然而,如果降價虧本後仍不奏效又該如何呢?不言而喻,企業可能就會一敗塗地。在物資短缺年代,企業可以靠擴大產量、降低製造成本去攫取第一利潤。在物資豐富的年代,企業又可以通過擴大銷售攫取第二利潤。可是在新世紀和新經濟社會,第一利潤源和第二利潤源已基本到了一定極限,目前剩下的一"未開墾的處女地"就是物流。降價是近幾年家電行業企業之間主要的競爭手段,降價競爭的後盾是企業總成本的降低,即功能、質量、款式和售後服務以外的成本降價,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降低物流成本。

國外的製造企業很早就認識到了物流是企業競爭力的法寶,搞好物流可以實現零庫存、零距離和零流動資金佔用,是提高為用戶服務,構築企業供應鏈,增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的21世紀,企業只有建立現代物流結構,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五、加快商品流通、促進經濟發展

在談這個問題時,我們用配送中心的例子來講最有說服力。可以說,配送中心的設立為連鎖商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利用計算機網路,將超市、配送中心和供貨商、生產企業連接,能夠以配送中心為樞紐形成一個商業、物流業和生產企業的有效組合。有了計算機迅速及時的信息傳遞和分析,通過配送中心的高效率作業、及時配送,並將信息反饋給供貨商和生產企業,可以形成一個高效率、高能量的商品流通網路,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同時,還能夠大大加快商品流通的速度,降低商品的零售價格,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從而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六、保護環境

環境問題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保護環境,治理污染和公害是世界各國的共同目標。有人會問,環保與物流有什麼關係?這裡不妨介紹一下。

你走在馬路上,有時會看到馬路一層黃土,這是施工運土的卡車夜裡從車上漏撒的,碰上拉水泥的卡車經過,你會更麻煩;馬路上堵車越來越厲害,你連騎自行車都通不過去,噪音和廢氣使你不敢張嘴呼吸;深夜的運貨大卡車不斷地轟鳴,疲勞的你翻來複去睡不著……所有這一切問題都與物流落後有關。卡車撒黃土是裝卸不當,車箱有縫;卡車水泥灰飛揚是水泥包裝苫蓋問題;馬路堵車屬流通設施建設不足。這些如果從物流的角度去考慮,都會迎刃而解。

七、發現社會效益和附加價值

完成裝卸搬運作業機械化、積極化,不僅能提高勞動生產率,並且也能禁錮生產力。把工人從繁重的耐力勞動中脫節進去,這本身便是對人的恭敬,是發現社會效益。

比如,日本多年前劈頭劈臉的"宅急便"、"宅配便",國際頻年來展開的"宅急送",但凡為消費者處事的新行業,它們的呈現使住民生活更舒適、更利便。當你去滑雪時,那些繁重的滑雪中國貨運信息網用具,不消你自己扛、本身搬、本身運,只有給"宅急便"打個手機就有人來取,人還沒到滑雪場,你的滑雪板等器具也曾先到了。

再如,超市購物時,哪裡不只單是商品廉價、安然,情況好,何況為你提供手推車,你可以省不少實力,輕鬆購物。手推車是搬運器械,這一個小小的效能,就能給消費者帶來諸多利便,這也是發現了社會效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