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一种「社区病」、「环境病」,且病媒蚊对于叮咬对象并无选择性,一旦有登革病毒进入社区,且生活周围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环境,就有登革热流行的可能性,所以民众平时应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此外,民众平时也应提高警觉,了解登革热的症状,除了发病时可及早就医、早期诊断且适当治疗,亦应同时避免再被病媒蚊叮咬,以减少登革病毒再传播的可能。

(一)一般民众的居家预防:
家中应该装设纱窗、纱门;睡觉时最好挂蚊帐,避免蚊虫叮咬清除不需要的容器,把暂时不用的花瓶、容器等倒放。家中的阴暗处或是地下室应定期巡检,可使用捕蚊灯。家中的花瓶和盛水的容器必须每周清洗一次,清洗时要记得刷洗内壁。放在户外的废弃轮胎、积水容器等物品马上清除,没办法处理的请清洁队运走。平日至市场或公园等户外环境,宜著淡色长袖衣物,并在皮肤裸露处涂抹卫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药剂。

(二)清除孳生源四大诀窍-澈底落实「巡、倒、清、刷」:
1.「巡」─经常巡检,检查居家室内外可能积水的容器。
2.「倒」─倒掉积水,不要的器物予以丢弃。
3.「清」─减少容器,使用的器具也都应该澈底清洁。
4.「刷」─去除虫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积水养蚊。

(三)感染登革热民众,应配合的事项:
(对病人、接触者及周围环境之管制)
感染登革热民众,应于发病后5日内预防被病媒蚊叮咬,病房应加装纱窗、纱门,病人可睡在蚊帐内。防疫单位应进行孳生源清除工作,并依相关资料综合研判后,评估是否有必要实施成虫化学防治措施。登革热患者周遭可能已有具传染力病媒蚊存在,所以应调查患者发病前2周以及发病后1周的旅游史(或活动地点),确认是否具有疑似病例。

 

 

(文:卫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