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該領域,中國正樹立全球新標杆,潘院士:就要敢做沒人做過的事

量子衛星

實際上,從上世紀末開始,各國就在一項技術中投入了巨大的精力,這項技術的出現,促進了感知、通信、計算、應用等過程的一體化融合。可以說這項技術推動了人類社會進入真正的信息時代,而從各國近幾年的發展來看,中國似乎樹立了這方面的一個標杆。

近幾日,中國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將2018年度紐科姆·克利夫蘭獎收入囊中。作爲一項設立於1923年,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早頒發的一項,也是其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這次的獲獎也是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獲得這一榮譽,可見中國在量子技術裏所取的位置。

“墨子號”就是上文所說,推動人類社會進入真正信息時代的,量子信息技術的應用之一。目前很多發達國家都將量子技術納入到系統性國家級科技計劃中,其中英國就投入了4億英鎊(約合人民幣35.48億元),美國也投入約1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3.81億元)。不過從目前來看,還是中國在這一領域取得的成就最高,或許正因爲這樣美國物理學會將“墨子號”列爲2018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進展。

在該領域,中國正樹立全球新標杆,潘院士:就要敢做沒人做過的事

“墨子號”

從上面我們也能看出,美國、歐洲對中國“墨子號”的重視。據潘建偉教授介紹,“‘墨子號’量子衛星的出現,圓滿的實現了預定的全部三大科學目標,爲我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愛因斯坦生前一直對量子糾纏保持着懷疑的態度,他曾稱其爲“鬼魅般的超距作用”。而墨子號的出現就我們首次實現了,在空間尺度上開展量子糾纏分發實驗。實現了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和地星量子隱形形態等科學目標,爲量子技術的研究論證了方向。

“墨子號”的出現也開啓了全球化量子通信時代的大門,中國顯然是在這一領域跑得最快的那個,“墨子號”就是中國量子通信領先世界的標誌。隨着中國乃至是其他國家在這一領域的投入越來越多,整個量子保密通信技術正在蓬勃發展,而它從實用化跨越到產業化,標準化就將是其中關鍵的一步,也是未來產業成熟發展的重要基石。

在該領域,中國正樹立全球新標杆,潘院士:就要敢做沒人做過的事

潘建偉院士

​而我國作爲這一技術領域走在前面的國家,已經正式開啓了QKD(量子密鑰分發)的全球首個國際標準項目。QKD的國際標準化進程,正在按照中國標準樹立全球新標杆。潘建偉院士對此表示,“不少外媒評論,這次,中國真正引領了一個時代的到來。”“創新就要敢做沒人做過的事情,我國在量子信息領域整體上已經具備了和發達國家展開競爭的能力,在多個研究方向上處於國際領先的地位。”(智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