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愚童书

  3到12岁孩子的阅读乐园

  大家好,我是大愚童书的小愚老师。

  近日,王鸥回应粉丝的事上了热搜

  王鸥在微博宣传自己的新戏《芝麻胡同》

  有一个名为「杨幂诈捐」的粉丝询问新戏有关问题

  但王鸥没有回答

  反而说「您把名儿改改」

  底下的网友也是一水儿地劝她改名

  而且大部分用上了「您」

  但这口气怎么看都不太客气

  王鸥和杨幂的恩怨暂且不去说

  「您」字到底怎么用才是正确的?

  为什么可以用于

  尊敬和不尊敬两种不同的语境中?

  「您」是「你们」的合音

  就像「甭」是「不用」的合音

  「诸」是「之于」的合音一样

  /相声里「您」和「甭」较为常见/

  

  「您」最早出现于金元时期的俚曲

  杂剧(当时「你们」作「你每」或「你懑」)

  如《梧桐雨》:

  「杨国忠杀了,您众军不进,却为甚的?」

  《赵氏孤儿》:

  「将您满门良贱,尽行诛戮,尚有余辜。」

  

  最开始「您」是「你」的俗字

  意思跟「你」一样,并没有尊敬的意思

  《篇海类编》:

  「您,俗你字。」

  比如上面提到的《赵氏孤儿》中

  使臣假传王命,要杀尽赵氏,却对赵朔称「您」

  这并不是尊称,只表示「你」

  

  另外,「您」的语义也缩小了

  古代它可以代称一人或多人

  如《西厢记》:

  「不索打官防,教您夫妻尽百年欢偶。」

  这里「您」就指张生和崔莺莺二人

  现在「您」专指一个人

  如果超过一个

  一般用「您两位」「您几位」

  南北方在「您」字的使用上存在较大差异

  

  北方(主要是北京)频繁地使用「您」

  不分场合和对象

  对长辈、平辈和晚辈都可以用

  比如某北京大爷哄孙子:

  /微博 @海海遨游/

  这一方面是因为北京话发音靠后而且鼻音重

  发「nin」这个音很自然

  另一方面是相声的传播,让「您」字频繁出场

  北方人从小听相声长大,「您」字张口就来

  而南方用得较少

  很多南方地区的方言(如粤语)

  没有「您」这个字或「nin」这个音

  

  在北方,对尊长必称「您」

  人们很看重「您」的尊称意义

  在有些规矩大的老北京家庭

  子女必须称父母为「您」

  比如姜文导演的《一步之遥》中

  马走日因为武七少爷求他办事

  却没有称「您」而感到不悦

  南方不看重「您」的尊称意义

  甚至有些排斥

  南方的长辈们不习惯被称为「您」

  大家都没那么正式

  「您」在南方用得最多的场合

  是小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时

  脱离了那个环境,就不太会用了

  /课文《老师,您好!》/

  点击参与本周绘本抽奖,《集合!恐龙侦探》新书尝鲜读!

  

  在北方,「您」可以表达各种语气

  它可以表示尊敬,也可以是泛称

  北方人一般对不太熟悉的人称「您」

  对于熟人则会称「你」表示亲近

  平辈之间也是如此

  甚至连骂人都可以一口一个「您」

  在《熊猫直播》中,曾有一位旷世奇才药水哥

  跟观众连麦对骂「您配吗」

  足足对骂了一个通宵

  使得「您配吗」一度成为网络流行语

  /还上了热搜也是很厉害了……/

  还有「您脑子有病还是咋的」

  「您可拉倒吧」等口语

  如果被南方人听到会觉得很奇怪

  因为在南方「您」只有尊敬的语气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

  优雅而准确地使用「您」字呢?

  

  首先要与时俱进

  现在「您」字已经专门表示第二人称敬语

  就应该在正式场合

  对尊长称「您」以表示礼貌

  /叔叔您好,给您鞠个躬!/

  

  其次要入乡随俗

  语言的运用也要看当地的文化环境

  比如到了北京,就可以多用「您」字

  在南方地区,口语中尽量少用「您」

  否则被人嘲笑也是有可能的

  

  最后要遵循规范

  比如「您们」这个词虽然用得较多

  但还未收入《现代汉语词典》

  就是不规范的用法

  在正式场合不能用

  但日常生活中也不必过于排斥

  毕竟语言容易积非成是

  也许某一天「您们」就合乎规范了

  所以,日常生活到底用不用「您」

  其实全凭您自个的使用习惯

  你家娃会用“您”称呼家长吗?

  有没有因为用错「您」闹出的笑话?

  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 字媒体日刊之《「您」的用法》-

  策划丨李楚翘

  撰文丨赵缦缨

  编辑&制图丨圆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