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我問老公,選擇二胎,後悔嗎?

他說,後悔倒不至於,只是二胎給生活帶來的變化,是遠超預期的。

我又問他,如果當時預期到了有這麼多的事、要勞累那麼多,還會要老二嗎?

他,這位曾經堅定的二胎黨,卻說,還真不好說了。

一轉眼,我家弟弟已近2歲,而我也是在弟弟年滿一歲之後,徹底從心理上慢慢接受了這種異常繁忙的生活狀態。作爲一位希望上班和育兒兩不誤的老母親,突然心血來潮,和大家說說心裏話,生了老二之後,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是錢嗎?

一聽說我生了老二、且又是兒子,很多阿姨輩的人第一反應是,費用喫不消。

沒錯,二胎的生活花銷必然是增加的,但對我們家來說,似乎算不上最大的難處。

究其原因,主要我很早就放棄了生兒子要給他準備一套房子的念頭,我給孩子的養育預算,只限於喫喝拉撒讀書和我覺得夠得上的娛樂。

另外,早些年我有一個學姐(現旅居海外、有3個孩子)跟我說過一句話,孩子是自帶錢包來找爸媽的,她說自從有了3個孩子,不得不和先生更認真地規劃自己的職業路徑,更努力地賺錢養家,把精力和心思放在能效率最大化的地方,最後的結果是,雖然支出端的斜率走高了,但是收入端的斜率也走高了,所以財富積累的速度並沒有減緩。

這位學姐是我的榜樣。

是房嗎?

更完整的說法是,是居住空間的侷促嗎?

對於我們家來說,這是一個與日俱增的困難,最近引發衝突的頻率在加大。

我們家是緊湊的兩房,我和老公平時睡覺基本是一大帶一小,但是喫完晚飯但睡覺以前,大家會在公共空間內活動。隨着哥哥和弟弟的逐漸長大,兩個孩子對於各自活動空間的需求也會逐步擴張,比如玩具毯上哥哥攤開的磁力貼還沒有玩盡興,弟弟已經把積木撒了一地;又或者是哥哥還在小書桌前寫字,弟弟會突然一把要推倒哥哥,自己爬上書桌去塗鴉(沒有空間放下第二套書桌)。

但這應該也不算是最大的困難。捫心自問,現代人對於居住空間的需求,其實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我小學畢業以前,一家四口(我有個雙胞胎妹妹)住在一套不足50平的兩居室(90年代的上海可能這樣的情況不少見),還不是一樣磕磕碰碰地長到12歲才自己擁有一個獨立的房間。

所以,我們家如果在孩子稍大一點後仍然沒有能力去置換,也許我會選擇用租房來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似乎沒那麼難。

那麼,我所經歷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一是個人精力的不濟,卻不得不連軸轉。我是在27歲出頭生下的哥哥,3年半以後生下弟弟。事實上,從懷孕到生產再到坐月子、產假自己帶孩子,我能感受到隨着自己年齡的上漲,體能和精力上的不濟。更重要的是,一旦擁有了兩個孩子,我們夫妻二人真的沒了喘口氣的時間,必要的時候還得工作育兒連軸轉。

在還沒生弟弟的時候,我和他可以一個人陪玩或者陪讀,另一個人隨意加班、葛優癱甚至睡覺;而現在,一大帶一小的狀態下,誰都不能得閒。最可怕的是一方出差或病了,另一方就不得不一挑二。有一次我加班到10點多回家,老公和我吐槽,哥哥說一個人睡覺有點害怕,他就讓哥哥開着門,自己一邊哄弟弟睡覺,一邊隨時準備迴應膽小的哥哥。

二是什麼都想要、什麼都不願意舍的心態。這是一種因爲過去的順境和自信產生的執念,不僅會給自己設置了高壓,也會讓我們無視自己與身邊人的努力與付出。

在一段時間內,我怎麼看老公、孩子都不順眼,總覺得他們不體諒我的犧牲。再後來,我選擇了和自己和解:那就是承認自己的新狀態——一個平凡瑣碎的二胎媽媽,繼而放棄永爭第一的個性。

二胎很苦,其勞心勞力程度遠超我們原本的預計,而且暫時我也沒有找到這種辛苦得到緩解的盡頭,所以,如果手機前的你有二胎的規劃,我希望你可以把情況想得糟一點、更糟一點,也許預想中最糟的情況,在實際的生活中都是理想狀態。

但如果,你已經和我一樣選擇了二胎,或者打定主意要生養兩個孩子,我這裏有三句建議要送給你:

第一, 二胎實苦,但辛苦可能就是人生的本質,在這個過程中,除了苦也會實實在在地體會到自己的成長、伴侶的成長,以及孩子的成長。

第二, 二胎有得,因此必有棄。不要執着於什麼都想要,放低要求,是成全自己、也是成全家人。

第三, 保重身體。若不然,你的伴侶將不得不挑起異常艱辛的重擔,那可能是比我上文中提到的任何一個困難都更爲艱難的境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