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0

 

有些生活中的事情,不知不覺累積起來,便從一小塊騷癢處形成了一整片疙瘩。雖說家醜不得外揚,但筆者先聲明,我們一家目前都非常快樂,家裡的臺柱母親大人經過了這二十年每天早上五點就要開始起牀打理小孩子的一切,二十幾年來全年無休,也都是小孩子同學家長之間的模範母親,家裡總是乾乾淨淨,對於小孩子的學習也從不馬虎,是一位非常偉大非常有責任感及勤勞,非常有智慧的女性。而家裡那棵遮風避雨的大樹,也是孩子們的最佳榜樣,這二十幾年來一手支撐著讓母親和孩子們過著衣食無缺的日子,也把良好的運動基因傳給兒女,雖然有點普龍共,但是還是默默在關心和了解家裡每個成員的一舉一動。三個孩子還在經歷人生的20到30歲,最重要的是三姐弟感情非常好,有事一定回家一起商量,要出去玩也喜歡互相揪,Line和FB裡面的對話總是非常好笑。三姐弟雖個性不同卻互補地恰到好處,大女兒從小就是頗會念書的那種人,而且喜歡參予各種活動,也是運動好手,不過比較三八,沒有要自誇,但是她對自己要求頗高。二女兒平常樂在家當個貼心搞笑古靈精怪二公主,喜歡小動物且善良有創意。小弟平常話不多但一出口就是大爆笑,跟大姐一樣比較有念書細胞和運動天分,是個非常帥又非常善良的小孩。 啊,順帶一提家中新成員老J,能讓資優生如此佩服的人,能力就不多說了,重點是非常照顧大女兒,事實證明他到了一種愛到瘋狂的地步。(羞)

 

雖然不是每個家庭都是完美的,人和人之間的摩擦衝突也一定有,但是從我出生那刻到現在,我每天每天都很感謝而且心中總是因為家的溫暖而充滿愛。

 

爭點要出現了, 母親大人的阿姐嫁給一位德國先生, 剛開始認識相敬如賓一切也都好好的, 直到最近這十年, 阿姨和德國uncle生意越做越大賺了非常多錢也到處置產買地買房子, 但是可怕的是, 幾乎每次聚會都變本加厲喜歡批評人, 最開始是對我們說"爸爸笨, 媽媽笨, 全家笨", 看我們一家好好的也沒理會他, 只是他辦的聚會我們大家心裡都會有一個共同念頭"少去", 他則是越看愈不順眼, 一直到今年暑假我們三姐弟和母親大人到大陸去拜訪阿姨, 本以為來者是客, 畢竟我們是因為阿姨盛情邀約才決定去, 誰知道到了大陸以後, 他開始"全家人都沒用, 全部去死", 這一纇非常刺耳的話直衝耳門, 三姐弟跟母親大人說"這麼神經的人... 下次不要再去大陸了!", 最近期的一則是, 昨天是雙十國慶, 在臺灣的家人約在阿姨南寮公寓看煙火, 不巧德國uncle也在, 他大概是覺得我們對於他的話不痛不癢, 開始攻擊新成員老J, 對不起這個點導致筆者上課上到一半理智斷線!!!!!

 

---------------------理智斷線部分請自動忽略--------------------------------------------------------------------------

實在, 實在是無法理解這種人, 對老孃沒用, 沒用到從小在書桌前貼滿紙條逼自己要用功要練身體不能輸, 沒用到高中把自己逼死考進政大, 再把自己逼死苦練英文進北卡到現在在美國上課受到老師同學一致認同, 但是沒有辦法接受別人批評我的家人和老J, 這麼努力這麼認真, 暑假時工作到肩膀和背部肌肉拉傷發炎, 醫生說至少休息一個禮拜他休息三天就因為老闆一通電話又跑回公司, 他每個月支付他在OBX我在Chapel hill的房租生活費, 最近因為我開始喊冷, J終於決定換車換成坐墊可以自動加熱的, 他也決定, 如果我要繼續念書他會繼續支持我, 如果我要找工作, 他也願意辭職找另一份離我近的工作。這麼好的一個人憑什麼被什麼都不懂不瞭解的人來批評? 還有他到底有什麼資格來批評我們家????? (掀桌)

--------------------回歸正題----------------------------------------------------------------------------------------

 

既然是讀書人, 就用讀書人的方法來瞭解, 已下。

 

研究案例: 讀國古先生

 

研究行為: 喜怒無常, 嚴重喜歡評斷和批評別人的傾向, 讓人難以親近相處

 

研究報告:

其實中外都有非常多文獻對於以上症狀的人多有研究, 尚不論其背景因素, 單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

 

首先在《清心與自在:佛法的心裡學分析與應用》-作者鄭石巖, 一書中有特別從佛法心理學提到,

 

" 克服不安的方法之一就是自我麻醉, 除了酒精, 淫色雨狂歡之外, 也有愛聽好聽的話, 以及愛批評別人以自我安慰或補償... 愛批評別人的人, 總是深深自戀, 他無法清楚瞭解自己和別人, 這種人的人格發展不免有缺陷, 因為負責辨別是非及處事能力的自我會漸漸喪失創造力, 而無法發展服務, 給予和愛人的能力。"

 

再來從西方心理學的對於"缺乏自信心的人"的特點來分析,

 

一、疑神疑鬼憑空揣測,懷疑任何人事物。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沒有信任感,總會怕別人迫害或加害自己,所以就會像刺蝟一樣武裝起來,以免受到別人的傷害,其實別人不一定有這種想法,卻是自己先懷疑別人。

 

二、喜歡批評挑釁別人,證明自己的價值。因為無法找到自己的價值,點亮自己的存在,既然從自己的身上找不到成就感,那當然要從別人身上找尋,讓自己覺得比別人優秀厲害,最 簡單的方法當然就是後面所說的踩低他人。

 

三、控制慾強,深怕不掌握在手中就會失去。要將所有的一切都控制自己認為好的範圍內, 但很多非自身的因素根本就不能控制,像是控制別人的行動,控制別人的言行,要求別人應 該要怎樣做,不照著自己所想而做就不滿意

 

四、不相信別人,只會相信自己。相不相信別人,這並不是用言語強調,而是用行動證明,這是一種很抽象並且模菱兩可的心理想法,有的人就是給人一種不信任的感覺,就因心裡深 處很懼怕而不敢相信別人,實際上擁有自卑感的人會太過兩極化。

 

五、假裝誇大自己沒有的優點,掩飾缺點。一般人都是想辦法增強自己的優點,纔可以縮小自己的缺點,因為有的東西就是有,沒有的東西就是沒有,不可能透過謊言之後,就會變得 擁有過,對他人的觀點則是相反,放大缺點縮小優點。

 

六、不習慣正面跟人溝通,總是要繞圈拐彎。就像自知理虧的成人,總是對小孩說:別吵! 你們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別插嘴,有相同的意思,通常問一些問題,他都不會正面的回答你 ,而是扯到天南地北上面,就算遠離問題本身也不想回答原本的問題。

 

七、喜怒難測,情緒起伏不定。對有些人有些事物,會有極大的差別,就像對特定族羣的態度很差,也對特定族羣諂媚,雖然人的喜惡是有分的,但是沒自信的差別會認為自己討厭的人事物罪無可赦尖酸刻薄,唯有這樣才能釋放負面情緒。

 

八、喜歡歧視欺負自己看不起的人,這跟第二點相似相像,就算對方與他無爭無仇,也要見高踩低,因為本身缺乏信心,所以才需要藉由這些行為,掩飾心中的不安全感,就算他們不 願承認,基本上就是由對自己的自卑感非常強烈。

 

有些人為什麼喜歡批評別人看不起別人,總因是來自對於自己的自信不足,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而這個對並沒有客觀的理由支持,有自信有胸襟的人可以包容有別於自己的 其他人,看到別人的優點,也進而看到自己的缺點,這才能進步。有時有自信的人看到別人再多的挑釁也可能不予回應讓挑釁者自討沒趣,因為他不是不在乎,而是認為這一些事情對他而言是一點都沒幫助的。關於被批評這點,必須要說沒有人是完美的,都是集優點缺點於一身,如果人要雞蛋裏挑骨頭吹毛求疵的去批評,只挑缺點來說,當然可以把對方批評得一文不值得,體無完膚,但這對雙方是沒有幫助的。

 

沒有自信也代表著不快樂,一個人如果深信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都不是東西,肯定非常的不快樂,對別人痛恨抵毀或許是一種快感,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只有踩低別人,方可抬 高自己。攻擊的對象名氣越盛、聲譽越高,才愈能把自己給抬的更高,相反的對自己有自信的人,方能容物、有容乃大,只有沒能力以及別有用心者,才會一直不斷的去抵毀攻訐別人,對他有沒有幫助不重要。

 

沒自信就等於自卑,尊卑有別,尊是上卑是下,上下之別,自大與自卑也是並存的事情,有些人看起來天不怕地不怕,其實在心中害怕的事情很多,就跟挑釁的行為一樣,看起來雖然強捍卻是弱點不少。就像大自然的動物中,有很多體型加上天生條件不足以保護自己的動物,牠們要保護自己,靠的就是以虛張聲勢來嚇退敵人,利用外表的偽裝與吼叫各種手段,才能讓自己活下來,因此也是一種本能。

 

結論

 

把上面引述結合起來, 便可以透視其行為模式, 由於不安, 所以開始自我麻醉, 將自卑膨大成自信成自大。 對於他看不順眼的, 父親的大肚量和母親對於孩子的責任感, 大女兒對於知識的追求, 二女兒崇尚逍遙的人生, 以及兒子即將往上發展的人生。

 

最後就是老話一句,還好他不是我爸!

 

 

2013.10.11

 

打到手好痠...

 

但是親愛的媽咪~~~

 

生日快樂~~~

 

在網誌的最後獻一下殷勤給我媽咪!! 最愛妳了~~~ (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