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劉德華因為喉嚨疾患中斷紅館演唱會,當時他在舞臺上愧疚得淚流滿面,承諾會善後,而以後也一定會在合適的時候補償歌迷。結果新聞出來之後,很多網友幸災樂禍,指責劉德華人設坍塌。

事情發生後,接下來的兩個月裏,劉德華都在不遺餘力地申請補場。可申請卻遭到了紅館的拒絕,1月18日,官網只好發出通告:公佈退票退款的方案。這一次,網友又沸騰了,指責他「過氣」「出來撈金」……遣詞用句不堪入耳。一片罵聲中,大家以為事情就此落幕了。可在2月16日,「被罵」事件再次反轉:劉德華通過官微向網友打臉,他宣佈將自費申請紅館檔期:「新春期間一直惦念著!我準備自資,從現在開始申請二月紅館檔期,直到成功為止!每月會公佈成功與否,已退票的朋友,會有優先購買的權利。我將儘力讓退票和不退票的朋友們,可以在同一地方、同一位置、只是不同日子觀看,我會為大家努力一次。」

不僅是歌迷,很多路人也不禁感嘆,有人是明星,而有人就是傳奇。劉德華能火這麼多年不是沒有道理的,他實實在在配得上名字裏的「德」字。

遇到這種事情,明明一句道歉,根據程序處理退票就行了,但他偏偏把那句承諾牢牢地記在了心裡,並在兩個月內平復各方利益關係,快速地響應了自己的承諾,在損失已經超過千萬的情況下,還自費出資補償歌迷,做賠本的生意。

生活中我們常常脫口而出許多隨風而逝的諾言,或是不計後果的客套。但很少人真懂得,越是小小的承諾,越值得被珍視,這和鄭重的承諾一樣重要。

1在小承諾上敷衍,容易在大事上拖累

生活中最容易被濫用的,常常就是隨口而出的承諾。我們也許對以下的話語很熟悉——「下次,一起喫飯吧」「改天再約」「那份文件下午給你」「借我3000塊發工資還你」「我先忙了,空了找你……」結果事情的結果往往會變成——

你們永遠不會再在一起喫飯;你們不會再約下一次;說好的文件杳無蹤跡;借出去的錢彷彿打了水漂;忙完手裡的事情,早就忘記所謂的「空了找」……

因為你會轉眼把這個隨口的承諾忘得一乾二淨,在你眼裡,這只是一句「客套」罷了,你永遠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做。隨口說的話,一次兩次沒有兌現,也許並不會造成什麼即時的大礙,但是總是「隨口說說」,最後你卻可能會被貼上「說話不算數」的標籤,時間長了,一旦形成對方對你形成定式思維,你的話再也沒有人相信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需要很長的時間建立,而且大多是通過一些很小的事,但要毀掉它卻很容易,因為信任太脆弱了。所有的失信都是一點點堆積起來的,在小承諾上敷衍,就很可能會成為日後在大事上的拖累。

就像一對戀人,一開始約好要一起看電影,結果因為工作失約了;約好喫飯,又因為應酬忘記了;約好去旅行,又因為臨時出差,取消了……到最後,只能落得分手的下場,承諾看起來每次都不大,但一次次的失約卻暴露了你是否有把對方放在心上。每實現一次約定,在別人心目中,你的信用值就會增加一點點,反之亦然,人生之事皆如此。反過來,如果生活中常常把說出口的小承諾放在心上,並一一實現,對方就會感受到你的誠意,認為自己得到了惦記,自然對你信任倍增,久而久之,在他別人眼中,你就是一個靠譜的、值得信任的人。

2小小的約定,也是生活的光有時候遵守一些小小的約定,會給生活帶來意料之外的收穫。日劇《小花的味噌湯》裏,千惠因為「神醫」的建議開始喫糙飯,這讓她在一定時間內遠離了癌症。於是她覺得這種有規律的飲食方式也能預防癌症,她希望女兒小花能學會做味噌湯。

她與小花鄭重地約定:「小花啊,你一定要學會做味噌湯。只要學會了做味噌湯,就一定可以活下去。要是哪天媽媽不在了,你要努力做一個對別人微笑,健康又努力的孩子。所以就從學做味噌湯開始,然後再學其他事情吧。」逐漸地,千惠教會了小花味噌湯和日式點心,還為小花製作了菜譜。她們約定,以後家裡的味噌湯就由小花來做。

在千惠即將離開的日子裡,小花一直堅持著和媽媽的約定,自己做飯,堅強獨立。最後,千惠走了,小花很傷心,但依然堅持每天5點起牀準備早餐,每天晚上和爸爸一起做晚飯。

一般故事到這裡就該結束了,但因為這是一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所以電影結束了,生活還在繼續。2013年,小花與爸爸和天堂裏的媽媽一起合出了《小花的味噌湯》。小花在書裏給媽媽寫了一封信:「當我做飯的時候,我會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當然,這也是媽媽教給我的。最近我的拿手菜是咖喱飯和土豆燒肉。打掃浴室和洗衣服的活兒,我有點偷懶了,上了四年級我會努力的。因為我和媽媽說好了,你就在天國看我的行動吧。」「不說別人的壞話,不忘記微笑,這些都是媽媽教給我的。而我,也一直是這麼做的。」

千惠雖然早早就離開了人世,可她與小花的約定卻成為小花人生的坐標,她循著與媽媽的約定,一天天、一步步成長為堅強有愛的自己。

生活中類似約定其實很常見,答應媽媽會按時喫飯,規定自己每天堅持1小時運動,承諾上司按時完成當日內容,允諾朋友每年一次外出旅行……

這些約定都很小,但是如果我們把它一個一個堅持下來,除卻使我們成為一個重允諾的人之外,更重要的是,這些小小的約定有一天會帶你去到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你或許會在體檢的時候變得更健康,在升職考覈的時候變得更為可靠,在人生選擇上更加開闊……

對待約定,人和人真的不一樣。鄭開司在《動物世界》裏說,「老子信的道,老子自己來守。」這個所謂的「守道」,說到底就是一種對待承諾的態度。很多時候,我們會成為怎樣的人,只是因為,我們守住了哪些與自己有關的約定。

3隨口承諾,不如認真拒絕無可否認,生活中有人不管做不做得到,就喜歡隨口承諾。

有讀者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她跟要好的朋友約見面,第一天說好去看電影,結果朋友睡晚了去不了,朋友隨口說:「那就第二天約喫飯吧!」結果第二天,朋友又因為有別的應酬來不了,只好不了了之。過了兩個月,又約上了。但當天朋友又說手頭上的事情還沒做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下班,改到了第二天,「明天我一定有空!」結果第二天,朋友卻忙到連要見她這件事都忘了,她一個人在咖啡廳等到了打烊。那之後,她們也再也沒聯繫過。

文學家南懷瑾曾形象地講述過隨口承諾:「有人託你上街代買一塊豆腐,另有個人託你帶一包鹽巴和糖,你都說可以,結果回來時都忘了,反而害得人菜炒不成,咖啡喝不成,誤了別人的事。觀察一個人,如果是輕諾者,此人多半寡信。」許下一個承諾很簡單,有時候要實現它卻很難,有人隨口答應很多事情,結果一樣都辦不成。

成熟的人在承諾之前,會好好想過,自己有沒有那麼多的精力,有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為這個承諾買單,他們既會認真承諾,也會認真拒絕。人生是由細節組成的,前面說過信用也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所以越是小的承諾,就越要認真拒絕。實際上當別人向你提出要求的那一刻,已經做好了被拒絕的心理準備,你的拒絕已經在他的心裡打好了草稿,選擇權在你的手裡。但如果你優柔寡斷不懂拒絕,答應後又以各種理由拖延不做,事情就會變得不可收拾,最後你的不懂拒絕反而成了最大的自私和傷害。

實在抽不出時間,就別隨口答應下班後的約會;工作做不完,就不要多管閑事接下同事的小case……不要硬給承擔不起的東西負責,不要光嘴裡說說「沒問題」「我會想辦法的」「我改天一定給你答覆」,真正承擔得起,才向別人點頭,力所不能及就果斷拒絕。同樣的,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不僅承諾要認真拒絕,被承諾也一樣。

不要輕易接受別人的承諾,先做好自己手上的部分,再去接受他人的饋贈,這樣一來,別人的承諾只是錦上添花,即使他最後失信了,自己也能開合自如。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後大抵不過坦然地面對自己,真誠地對待別人。

今 / 日 / 互 / 撩哪些事情你一定不會隨口承諾?圖片大部分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字由極物原創,轉載請說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