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最後關於「三德案」只有兩個當事人的口述,一個是千永德,一個是智英,但兩人回憶中關於細節的描述完全相反。沒法斷定誰說的是真話,誰說的是假話。根據千永德的回憶,他在案發後趕到現場時院長還沒死,他用左耳貼近院長問真兇是誰。院長說是俞老師後,吐血而亡。血吐在了裏長的左耳根後。另一個是智英的回憶,智英在車上看到千永德的右耳朵後有血所以認為千永德殺了人。兩個人的關於誰是「三德案」的真兇認定原因相互衝突,所以兩人關於真兇的認定都不可信,但二人回憶中不相衝突的描述可以為找出真兇做個參考。

導演在影片中沒有真正揭露「三德案」的兇手是誰,這個迷是留給觀眾的根據其他劇情自己推理。誰纔是「三德案」的真兇?答案只有一個——聖人俞木刑。

從案發時間上看:「三德案」案發後第一個在現場的是俞木刑,因為俞木刑去教堂時天才微亮,太陽還沒出來,數和樓房上都看不到物體的影子。而千永德趕到現場時太陽已經升起,他衝進教堂後可以看得見窗簾縫隙中透過的陽光。後來在車上當千永德問俞木刑有沒有去過教堂時,俞木刑居然說沒有去過。智英當時也感到很困惑。俞木刑的嫌疑當然最大。

從俞木刑的動機上看:「三德案」的受害者是什麼人?全部是俞木刑以前的教徒,之後又背叛他的人。背叛俞木刑的人會有什麼下場?俞木刑對待世人的罪惡有兩種態度 「寬恕」以及「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片中後半部分出現了另一個背叛俞木刑的人——千永德。雖然大家都認定俞木刑是個傳道的聖人,聖人是不會做出什麼不規矩的事。但千永德十分肯定俞木刑當晚會來殺他,而設下圈套。結果是俞木刑晚上果然來拿刀準備入室殺人。為什麼?千永德的心裡因為有「三德案」的前車之鑒。

從千永德的動機上看:千永德一直都知道俞木刑是「三德案」的真兇,但他為了利用俞木刑的號召力來建立自己的帝國,而把「三德案」的真相一直隱瞞了下來。他一邊利用俞木刑一邊又儘可能提防的俞木刑。正因為這種態度後來他救了自己一命。影片最後千永德也說如果他是「三德案」的真兇那一刻他就開槍自殺,而那一刻他沒有扣動扳機而把槍放下了。雖然結局還是他開槍自殺了,但不是因為「三德案」,而是因為倉庫中的賬本被人發現。

從智英對「三德案」的態度來看:智英一開始並不知道「三德案」的真兇是誰,片中也沒明確的描述後來她知不知道。其實智英對於「三德案」的真兇是誰,根本不關心。她關心的只是如何利用「三德案」和手上其他的材料來除掉千永德,而取得所有的財產。即使她真的從看到俞木刑拿刀殺人的那一刻明白「三德案」的真兇是誰,到最後她也只會一口咬定「三德案」真兇就是千永德。因為不除掉俞木刑她智英永無翻身之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