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545字,閱讀時間約11分鐘

近日,一則“3歲女童打狂犬病疫苗後第二天死亡”的新聞在各大媒體和朋友圈。

「3歲女童打狂犬疫苗後死亡」的真相 說出來怕你不敢信 新聞 第1張

微博裏瘋狂傳播。

我們來簡要回顧一下事情的經過。

女童名叫妍妍(化名),今年3周歲,家住連雲港市。

4月26日下午5時,妍妍右手小手指被同學家的寵物狗抓傷。

4月27日下午4時,妍妍在當地醫院接種了第一針狂犬疫苗。

「3歲女童打狂犬疫苗後死亡」的真相 說出來怕你不敢信 新聞 第2張

妍妍的疫苗接種記錄及病史記錄

4月27日晚10時,發熱至38.4℃。服用退燒藥後1小時體溫降為36.7℃。

4月28日凌晨2時,再度發熱,出現抽搐、嘔吐癥狀。家人送其至區人民醫院。

但此時開始昏迷不醒。早晨6:32,被轉院送至連雲港市第一醫院。

7:20,被轉送進PICU(兒科重症監護病房)。

16:25,心率下降,刺激無反應。搶救無效死亡。

如果粗看這個事件,再聯想到近年來我國疫苗領域出現的負面事件,很容易將該女童的死和狂犬病疫苗質量問題聯繫到一起,甚至會直接得出“狂犬病疫苗再次出事”、“接種狂犬病疫苗導致死亡”的結論。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本期我們邀請了疫苗科普大V陶黎納醫生,為我們梳理一下幾個關鍵問題,或許對此事件的理解有所幫助。

「3歲女童打狂犬疫苗後死亡」的真相 說出來怕你不敢信 新聞 第3張

女童需要接種狂犬病疫苗嗎?

需要,而且必須接種。

根據新聞描述,女童是被小狗咬破了手指,按下圖已經屬於Ⅲ級暴露。

如果其從來沒有全程接種過狂犬病疫苗,那麼應當及時接種,同時在傷口局部浸潤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3歲女童打狂犬疫苗後死亡」的真相 說出來怕你不敢信 新聞 第4張

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 版)

考慮到狂犬病的病死率接近100%(一旦發病後,幾乎必死),任何人如果達到Ⅱ級或者Ⅲ級暴露,必須接種狂犬病疫苗。切不可抱有任何僥幸心理!

打狂犬病疫苗後會發熱嗎?

會,而且很常見。

根據國內外監測數據,接種狂犬病疫苗後,約有35%-45%的人接種部位會出現一過性的輕微紅疹、疼痛和/或紅腫;5%-15%的人會出現發熱、頭痛、頭暈、胃腸道癥狀等輕微全身不良反應。

但上述不良反應多數會在3天內自行消失,不用特殊處理。

女童是因得狂犬病而死嗎?

不大可能。

一方面,女童從發病至死亡的全過程中,始終未出現狂犬病的典型癥狀(恐水、怕風、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等)。

另一方面,狂犬病的潛伏期通常為1-3個月,最短也要感染後4-5天才可發病。被咬傷後第二天即發病死亡,在醫學機制和現實報道中均難以解釋。

「3歲女童打狂犬疫苗後死亡」的真相 說出來怕你不敢信 新聞 第5張

圖片素材:Emoji

是狂犬病疫苗存在質量問題嗎?

沒有可能。

狂犬病疫苗是滅活疫苗,不含活的微生物體,不會造成接種者感染狂犬病。

經初步調查,女童接種狂犬病疫苗的門診具備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資質,接種行為也符合工作規範的要求,接種醫生具備預防接種人員資質,家屬知情同意和接種留觀有記錄。

而該批次狂犬病疫苗具備國家批簽發合格證書,在有效期內,運輸和儲存也符合規範。同批次疫苗自2019年3月11日起使用至今,其他接種者均無異常接種反應報告,表明該批次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良好。

是否可能是葯物原因?

根據網絡信息,女童在當天發熱入院後進行了臨牀治療,所用的葯物包括“安定、頭孢呋辛、地塞米松、熱毒寧、氨基比林等”。

在治療之後和搶救過程中,女童出現了突發性休克、昏迷、DIC、代謝性中毒、肝功能損害、心肌損害、肺出血等,高度懷疑出血性休克以及腦病綜合徵可能。

單看葯物本身,熱毒寧和氨基比林都屬於嬰幼兒禁用、兒童慎用藥物,而且都有過敏性休克的可能。除此之外,使用上述所有葯物也都有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葯物不良反應。

還會有其他原因嗎?

考慮到女童入院之後的病程進展十分迅速,結合“重症感染”的診斷來看,目前也無法排除因感染所致,如速發性“病毒性腦炎”。

如果是近期有其他病原體感染,而在狗咬後(接種疫苗後)恰好發病,則是一種偶合反應,屬於與疫苗完全無關的情況,但也需要屍檢才能得出結論。

從目前的消息來看,家長同意配合屍檢,這是非常值得贊賞的。

兒童為狂犬病傷害的重要人羣!

據統計,狂犬病在全球每年可導致近60000人死亡。WHO在2018年指出,被疑似狂犬病動物傷害的受害者中,15歲以下兒童佔40%。

在我國,每年狂犬病暴露估算人數為4000萬。相比而言,兒童更易受到疑似狂犬病動物的攻擊,被致傷後往往也不敢告訴父母而又無經濟負擔能力,不能及時規範的進行暴露後預防處置,導致狂犬病發病悲劇時有發生。

「3歲女童打狂犬疫苗後死亡」的真相 說出來怕你不敢信 新聞 第6張

A:狂犬病死亡人數

B:人均死亡率(每10萬人口)

灰色為無狂犬病區域

受傷後,第一步傷口處置非常重要

規範的傷口處理包括徹底沖洗、消毒處理和外科處置。傷口處理越早越好。

(1)傷口沖洗:用肥皂水(或者其他弱鹼性清潔劑)和一定壓力的流動清水交替徹底清洗、沖洗所有咬傷和抓傷處至少15分鐘。

(2)消毒處理:徹底沖洗後用2-3%碘酒(碘伏)、75%酒精或其他具有病毒滅活效力的皮膚黏膜消毒劑消毒塗擦或消毒傷口內部。

(3)外科處置:在傷口清洗、消毒後,根據需要進行後續外科處置。

狂犬病疫苗怎麼打?

1.暴露前預防

「3歲女童打狂犬疫苗後死亡」的真相 說出來怕你不敢信 新聞 第7張

接種3針,在第0、7、21天(或28天)分別接種一針。

2.暴露後預防

有“四針法”和“五針法”。

① 四針法(2-1-1)程序

於第0天分別在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種1針(共2針),此後於第7天、第21天分別再接種1針。

「3歲女童打狂犬疫苗後死亡」的真相 說出來怕你不敢信 新聞 第8張

② 五針法程序

於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分別接種1針。

「3歲女童打狂犬疫苗後死亡」的真相 說出來怕你不敢信 新聞 第9張

兩種程序的保護效果沒有差別,都能產生足夠抗體。

四針法產生足量抗體的時間更快一些。注意,一旦需要接種,越早接種越好。如因各種原因未在24小時內接種首針,也要盡快接種疫苗獲得足夠的免疫力,真的發病就來不及啦!

3.再次暴露預防

如果既往接種過全程狂犬病疫苗(無論暴露前還是暴露後程序),無論間隔多久,再次暴露都不用接種免疫球蛋白,只要接種2針間隔3天即可。

狂犬病疫苗怎麼選?

目前,全國市場上有20多家狂犬病疫苗生產廠家。從工藝上說,可以大體分為四類:

「3歲女童打狂犬疫苗後死亡」的真相 說出來怕你不敢信 新聞 第10張

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 版)

一般來說,前兩者的產品比較常見。研究認為,兩者的保護效果沒有本質差異,全程接種均可產生足夠抗體。而理論上說,“人二倍體細胞”工藝的疫苗更安全些,但實際的不良反應監測數據還沒能證明這點,其價格最貴的。陶醫生建議選擇性價比高的Vero細胞疫苗即可。

哪些動物會傳播狂犬病病毒?

從全球範圍來看,99%以上的人類狂犬病病例是由犬類和被狂犬所傷的貓引起,極小部分是由野生動物(如狐狸、豺、狼、蝙蝠、浣熊、臭鼬和貓鼬)引起。被這些動物咬傷或抓傷,建議及時接種狂犬病疫苗。

豬、牛、猴、馬、羊、驢、鹿等各種哺乳動物本身可能感染狂犬病,但造成狂犬病病毒持續傳播的概率極低。

嚙齒類動物,如老鼠、倉鼠、兔子等極少感染狂犬病,也未發現此類動物導致人間狂犬病的證據。

各種禽類、魚類、昆蟲、蜥蜴、龜、蛇等不會感染和傳播狂犬病。被這些動物咬傷或抓傷,無需接種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在人與人之間通過咬傷、抓傷的傳播從未得到證實(偶有移植狂犬病患者捐贈的器官或組織發病)。因此,如果被人咬傷或抓傷,無需擔心感染狂犬病病毒,無需接種狂犬病疫苗。

孕婦或哺乳期女性可以打狂犬病疫苗嗎?

可以。

狂犬病疫苗的暴露後接種沒有任何禁忌。哺乳期、孕期婦女、嬰兒、兒童、老人或患有疾病的人都應及時接種。

規範、正確、全程接種對人體產生狂犬病免疫力非常關鍵。目前沒有狂犬病疫苗會對孕婦和胎兒造成健康損害的科學證據。

在打狂犬病疫苗期間,可以接種其他疫苗嗎?

可以。狂犬病疫苗為滅活疫苗,在接種狂犬病疫苗期間、前後均可以正常接種其他疫苗,不會相互影響。

如果與其他疫苗有接種沖突,優先接種狂犬病疫苗。

“十日觀察法”到底怎麼用?

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所說的“十日觀察法”是要求——人受傷後及時接種疫苗,與此同時,觀察貓狗的健康情況。如果動物健康存活10天,那麼可以確認動物在傷人時不帶毒,人也可以中斷後續的疫苗接種程序(也就是剩下的1針或2針疫苗不需再接種)。

但在實踐中,我們依舊建議完成全程接種,否則將來一旦再次暴露,仍需按首次暴露處置,有些得不償失。

「3歲女童打狂犬疫苗後死亡」的真相 說出來怕你不敢信 新聞 第11張

接種完狂犬病疫苗後需要忌口嗎?

不需要。

在部分狂犬病疫苗說明書裏明確提到“忌飲酒、濃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劇烈運動等”。但這句話是50多年前我國生物製品規範中的原文,迄今未修改。

那時的疫苗生產工藝落後,接種後不良反應較多,刺激性飲食和運動有可能加重這些不良反應,所以當時設置了這樣的條款。

目前狂犬病疫苗的生產工藝非常成熟,疫苗的安全性也和兒童常規接種的疫苗沒有實質性區別,並不因為其預防的是致命的狂犬病而不良反應更多些。所以,接種狂犬病疫苗後不需要有任何禁忌。

END

參考文獻

[1]世界衛生組織立場文件:狂犬病疫苗(2018年4月).

[2]《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 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3]《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工作規範(2009年版)》. 國家衛計委

運營編輯 潤一

騰訊醫典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