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微信公眾號:紫禁城的禮物(gugonggift)

原文鏈接:末代皇帝溥儀的人生剪影

官方旗艦店:故宮博物院出版旗艦店

尚書房——文淵閣小學士帶你一起發掘不同視角下神祕或有趣的歲月痕跡。


義大利知名導演、編劇、製作人伯納多·貝託魯奇去世,終年77歲。也許有人對這位導演的名字不熟悉,但對他所拍攝的一部電影有所耳聞,這部電影就是《末代皇帝》

1987年,他來到北京在紫禁城實景拍攝了電影《末代皇帝》。這部中、意、英合拍的《末代皇帝》以溥儀為中心,展現了末代皇帝作為一個「人」在歷史洪流中的悲劇。

電影更多是從藝術的角度出發,對溥儀的一生進行剪影。如果我們從歷史的角度出發,以文字剪影表現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這些剪影的片段會以怎樣的方式劃分,其中又分別有哪些內容?

《末代皇帝》電影海報(圖片來自豆瓣)


荒唐登極,體面退位

清代最後一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十四生於什剎海醇王府邸。生父醇親王載灃是光緒帝的弟弟,生母蘇完瓜爾佳氏是大學士榮祿的女兒。

電影《末代皇帝》劇照(圖片來自豆瓣)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慈禧太后以「繼承同治,兼祧光緒」的名義頒布懿旨,立溥儀為嗣皇帝。溥儀離家進宮後第二日,光緒帝逝於瀛臺涵元殿;第三日,慈禧太后逝。十一月,兩歲的溥儀在太和殿登極,以次年為宣統元年。

一個兩歲的孩童登極是怎樣的場面呢?

電影《末代皇帝》劇照(圖片來自豆瓣)

溥儀在他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回憶了這一畫面:

我父親單膝側身跪在寶座下面,雙手扶我,不叫我亂動,我卻掙扎著哭喊:「我不挨這兒,我要回家!我不挨這兒,我要回家!」父親急得滿頭是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沒完沒了,我的苦叫也越來越響。我父親只好哄我說:「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

這一幕被許多王公大臣們當成是大清皇朝的不祥之兆。

與其說這是種不詳之兆,倒不如說這是這些人在陰雲籠罩下的心情投射。

年號「宣統」意在宣揚廣大列祖列宗的文治武功業績,使清朝的統治一直延續下去。不過,清朝的封建統治已經走向無可挽回的末路,再多的美好期望也不過是在自欺欺人。溥儀在位還不滿三年,1911年就爆發了辛亥革命。

1912年2月12日,在裕隆皇太后的主持下,溥儀接受了「優待條件」,宣佈退位,中國的封建帝制也就此宣告結束。


紫禁城裡遜清皇室

雖然已經宣佈退位,但溥儀所接受的「優待條件」使他得以在紫禁城裡繼續度過了一段悠閑自得的生活。

溥儀朝服像(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退位後,溥儀的皇帝尊號仍存不廢,繼續居住在紫禁城內廷。這時期,溥儀學習了「四書」、「五經」,跟著老師學習滿語、漢語,還請了「外教」莊士敦,負責教授英文、數學、歷史、博物、地理。

溥儀夫婦與莊士敦等人合影(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英國紳士莊士敦在溥儀的生活裏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溥儀從莊士敦那裡得到的不只是一個英文名Henry,他還見識到了西方最新的物質文明成果,受到了來自西方文明和現代觀唸的薰陶。儘管在根本上,溥儀對於西方文明和現代性的理解還是膚淺的,他也常常因為追求歐化和附庸風雅表現的滑稽可笑。

溥儀回憶他穿上西裝的場景:

我穿上一套完全不合身、大得出奇的西服,並且把領帶像繩子似地系在領子的外面。當我這樣的走進了毓慶宮,叫他看見了的時候,他簡直氣得的發了抖,叫我趕快回去換下來。第二天,他帶來了裁縫給我量尺寸,定做了英國紳士的衣服。

但他也確確實實因為這些來自西方的文明和現代觀唸的影響做出了一些有力的改變,比如他剪掉了自己的辮子。而因為他的這一舉動,數日之內宮中千餘人的辮子大半都不見了,引來了中外媒體的爭相報道。

溥儀便服像(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1924年4月,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在徐志摩等人的陪同下參觀遊覽了當時還並未對外開放的紫禁城內廷,溥儀還以遜清皇帝的身份在紫禁城接待了泰戈爾一行。


驅逐出宮,身份變換

1917年,張勳導演了一場復闢鬧劇,溥儀在這場鬧劇中僅當了13天的短命皇帝後,就再次寫下了自己的第二份退位詔書。而這場鬧劇的閉幕,卻也不過是溥儀接下來輾轉流亡、波折生活的開始。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修改了《清室優待條件》。11月5日,北京警備總司令鹿鍾麟通知溥儀以及宮內人員,要求他們在兩個小時內全部搬出,否則外邊的部隊就要向這裡開炮。無從選擇,溥儀在修改後的優待條件上籤了字,交出了兩枚印璽:「皇帝之寶」和「宣統之寶」。

溥儀就此被驅逐出宮,離開了他生活了16年的紫禁城。

電影《末代皇帝》劇照(圖片來自豆瓣)

出宮後,溥儀先是居住在醇親王府,之後又在天津張園度過了長達8年的寓公生活。1932年溥儀在日本侵略勢力扶持下逃往長春,出任了偽滿洲國「執政」,成了日本侵華者的「傀儡皇帝」。抗戰勝利後,溥儀被蘇聯紅軍俘虜,被移送至中國撫順戰犯管理所,成了一名戰犯。

1959年,溥儀被特赦,成了一個普通的公民。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病逝。


末代皇帝的家庭

說到溥儀的家庭,不得不說的就是他的妻子。

溥儀先後共有過五位妻子。

溥儀與婉容(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皇后」郭布羅·婉容,達斡爾族。1922年12月1日,16歲的婉容與溥儀在宮中成婚,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后。儘管當時溥儀已經遜位,但大婚的場面依然十分壯觀。

電影《末代皇帝》劇照(圖片來自豆瓣)
電影《末代皇帝》劇照(圖片來自豆瓣)
電影《末代皇帝》劇照(圖片來自豆瓣)

之後溥儀被驅逐出紫禁城,婉容隨他一同輾轉移居幾地。1945年8月,偽滿洲國覆滅。翌年,婉容於動亂中病死於延吉監獄,結束了短暫的一生,終年39歲。

電影《末代皇帝》劇照(圖片來自豆瓣)
電影《末代皇帝》劇照(圖片來自豆瓣)

「淑妃」額爾德特·文綉,1922年與婉容於同日嫁給溥儀,當時僅有13歲。1925年隨溥儀到天津後,在排擠與歧視中生活。1931年,文綉向法院起訴與溥儀離婚。之後她做過小學教員、報社校對員。1953年病逝,終年44歲。

文綉照片(圖片攝影《故宮藏影 西洋鏡裏的宮廷人物》)

「祥貴人」譚玉齡,溥儀在長春納娶,1942年逝;「福貴人」李玉琴,與溥儀在長春結婚,後離異;妻子李淑賢,1962年與溥儀在北京結婚,以平民的婚姻為開始,一同度過平民的家庭生活。

溥儀在人生的開始階段,就身不由己的作為不同力量間博弈的棋子,被捲入進歷史的洪流中。之後的人生裏,他的對抗或選擇,也都沒能逃出這樣的軌跡。

電影《末代皇帝》片段(圖片來自網路)

參考資料:

  • 《清朝十二帝》,閻崇年著,故宮出版社
  • 《遜清皇室祕聞》,秦國經著,故宮出版社
  • 《故宮藏影 西洋鏡裏的宮廷人物》,單霽翔主編,故宮出版社

【小提示】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僅為配圖表達。如有問題,請聯繫「紫禁城禮物:城主」(添加微信gugongwc123)說明,萬分感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