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车一早在街头穿梭,路上行人匆匆,咱们赶上圣彼得堡的上班尖峰。
02 street (5).JPG

圣彼得堡的电车比莫斯科多了许多,城市氛围和莫斯科相差甚远。
02 电车.JPG

密密麻麻的电车缆线占领天空不打紧,还直挺挺地往两旁宏伟建筑刺下去,管你旁边是大卫还是彼得站岗,丝毫不留情呐!俄罗斯国土辽阔本钱厚,大城主要街道都从八线道起跳,一般街灯不够看,直接在电缆线上加上照明灯,干脆不扭捏,讲究效果不问造型。至于破坏气氛这档事,很明显地完全不在俄人考虑范围内,不管你怎么拍都躲不掉缆线,就当成圣彼得堡的特色一起入镜吧。
02 street (3).JPG

车窗外飘然闪过的四马桥虽看不清楚有无马蹄、驯马士表情是否狰狞,四尊造型各异的雕像,栩栩如生的律动与传达的力道都令人难以忽视。

02 四马桥 组图.jpg

不管哪个角度看浴血教堂都很吸睛
02 street (14).JPG  

蓝天下雄伟的冬宫好气派
02 street (18).JPG

车子驶过冬宫与旧海军总部之间的宫廷滨河路,通过宫廷桥来到北边的瓦西里岛。面积约11平方公里的瓦西里岛是涅瓦河三角洲的第一大岛,西面是芬兰湾,南北两面分别是大小涅瓦河。

在彼得大帝的雄心谋略中,圣彼得堡是俄罗斯西化的门户,靠近出海口的瓦西里岛原规划为圣彼得堡的行政中心,因此在十八至十九世纪期间大举建设。后因岛屿交通依赖水路不够便利,将行政中心往南移到圣彼得堡市区。

岛上可见到许多承袭古典希腊风格的建筑,知名的圣彼得堡大学主楼也座落此岛。

瓦西里岛东南方岬角面对涅瓦河分支点的海神柱是我们今天的第一站。(鸟瞰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海神柱原名为罗斯特拉(Rostrum)灯塔柱,曾为入港船只导航的灯塔。一对高达32公尺的耀眼橘红色灯柱矗立半圆形广场中,就像一对烛台,方圆百里都无法忽视,可称为瓦西里岛的代表地标 。
03 海神柱 (8).JPG

现今海神柱顶的灯塔已不再照明、导航作用,只有节日庆典时才点燃。
03 海神柱 (5).JPG

原名"罗斯特拉"是拉丁文船首之意,柱上的船首装饰典故源自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把战败船只的船首钉在圆柱上,作为海战胜利的象征。一对柱子轰轰烈烈满布16个船首,彼得大帝的雄心可见一斑。(这和把敌人的头砍下,挂在城门警示是一样的道理呀~)
03 海神柱 组图1.JPG

花岗石基座上,摆放著四座雕像,象征著俄罗斯四大主要河流:伏尔加河、沃尔霍夫河、第涅伯河及流经圣彼得堡的涅瓦河。 
03 海神柱 (3).JPG

严格来说,这个男性雕像应该不是海神,因为手上拿的是铲子,不太理解为何大家暱称它为海神柱。
03 海神柱 组图2.jpg

海神柱附近的景致优美,宽阔如海面的水道、各式大小的观光汽艇以及水道旁精致的建筑,勾勒出不比威尼斯逊色的水都风光。

04 (4).JPG

南面隔大涅瓦河与圣彼得堡市区相望,可见到圣以萨大教堂黄金圆顶在宫廷桥的另一头闪耀著。
03 (9).JPG

北面隔小涅瓦河与兔子岛相望,这儿能欣赏彼得堡罗教堂的黄金尖顶。
03 (11).JPG

一旁设有步道吸引观光客亲近水域
03 (10).JPG

 海神柱旁河岸环景图

还有一处舒服大公园,放置象征海事的船锚
03 海神柱附近公园 组图.JPG

公园对面有座相当宏伟的建筑,由44根陶立克式圆柱环绕建筑体的基本构架,几乎承袭希腊神殿的主要特色。于十九世纪初落成之际,原为圣彼得堡的交易所,二十世纪改为海军博物馆。
03 海军博物馆 (4).JPG

建筑顶端有一组雕塑,描述手持三叉戟的海神波赛顿从涅瓦河与沃尔霍夫河中骑马走出海浪,象征著俄罗斯海军及商业的繁荣发展。
讽刺的是,海神脚下的斑剥砖瓦,默默透露出丧失首都光环的圣彼得堡,
繁盛似乎只存过往。
03 海军博物馆 (6)1

在离去的车窗中,终于捕捉到海神头顶旗帜开展的模样,这面白底蓝叉旗,即是俄罗斯海军的代表旗帜。
03 海军博物馆 (7).JPG
03 海军博物馆 (8).JPG

接著参见圣彼得堡之父-彼得大帝之雕像。
彼得大帝为了争夺面向西欧的出海口,在西元1700年开始对瑞典发动北方战争长达21年,终于从瑞典手中夺取到英约尔曼兰,并在这里修建城市,取名为圣彼得堡。1713年彼得大帝甚至把首都从莫斯科搬到圣彼得堡,倾全力将涅瓦河出海口的冲积三角洲建立成为俄罗斯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这个城市处处有著彼得大帝的意念,说他是圣彼得堡之父,再贴切不过。

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Медный всадник)位于涅瓦河南岸十二月党人广场中,它不但是圣彼得堡的象征,也是俄罗斯推动西化改革的象征。铜像建于1766至1782年,高5公尺,重20吨,底座是重达40吨的花岗石。

05 彼得大帝青铜骑士纪念碑 (6).JPG

彼得大帝所骑的马代表俄罗斯,它双脚腾空,好像要冲破一切阻力勇往直前,在马蹄下有一尾被踏死的大蛇,它代表了一切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维新的守旧派 (当地导游则说,蛇代表的是死对头瑞典)。
正如铜像展示的一样,彼得大帝冲破了重重阻力,在这片沼泽地建立起美丽的圣彼得堡,并建都于此,把落后贫穷的俄罗斯,带向了海洋与繁荣。
05 彼得大帝青铜骑士纪念碑.JPG

这一雕像曾受到诗人普希金的高度赞扬,写下著名的诗集 [ 青铜骑士 ]我们要由这里来对抗瑞典人,为了和那傲慢的邻人争一口气,我在这里开始奠基筑城;我们被一种自然的力量所驱使,由此处开一条通往欧洲的出口,我们踏著坚定的脚步,由海上站立了起来!

从任何方向欣赏这座雕像,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当你站在骄傲威吓的青铜骑士像前,真会有股不得不臣服的敬佩。77特别喜欢把元老院屋顶纳入画面, 天使们传送祝福象征著天主与君同在,飘扬的俄罗斯国旗象征著国威远扬,这般霸业谁与争锋!

05 彼得大帝青铜骑士纪念碑 (9).JPG

当年下令修建雕像的是叶卡捷林娜二世(俄文发音,即世人熟知的凯萨琳女皇、俄国版武则天),由于她以武力政变夺取沙皇宝座,为了强调她是彼得大帝正统的继承人,对彼得大帝多所推崇,特别聘请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法尔科耐创造出这项杰作 。

铜像底座是40吨重的一整块花岗石,当年在芬兰被发现,叶卡捷琳娜二世悬赏七千卢布,让数百名农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巨石拖出沼泽之后,再用几根底部挖有沟 槽、装有铜球的大木梁进行运输。 这块巨石沿著一条专修的道路滑行了整整一年才拉到了芬兰湾,最后用木排从水路运到了这个广场。这位俄罗斯史上最富野心的女皇,最终得以在花岗石上面刻著 「叶卡捷林娜二世纪念彼得大帝一世于1782年8月」。

铜像所在的十二月党人广场也是来头不小,广场坐落涅瓦河南岸,邻近元老院(或称参政院)旁,原名为元老院广场(Senate Square)。
1825年12月由俄国军官率领三千名士兵以反对帝俄专制为号召的武装起义,后人称之十二月革命,有关的起义者都被称为十二月党人,革命发起地就在青铜骑士像所在的元老院广场。西元1925年为纪念十二月革命的一百周年,更名为十二月党人广场。苏联解体后又重新起用了原先的名字-元老院广场,但是圣彼得堡人还是喜欢称它十二月党人广场。

 十二月党人广场环景图

彼得大帝在黄泉下看到,后人竟在宣扬赞颂他的雕像之处,进行推翻帝俄的起义革命,真不知做何感想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