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張無忌叫張三豐太師父?類比一下,爸爸的爸爸叫祖父,祖父的爸爸纔是太祖父。張三豐→張翠山→張無忌,這少一輩兒啊……

另外,風清揚→嶽不羣→令狐沖這條線也是叫的太師父?反觀黃藥師→曲靈風→傻姑這條線叫的是「師公」。到底是哪裡不對呢?


1.張無忌稱張三豐

小說中張無忌稱張三豐為太師父。

「師父」是張翠山對張三豐的稱呼,「太」是「輩分+1」。這個稱呼等於「師祖」。

2.令狐沖稱風清揚

小說中令狐沖稱風清揚為太師叔。

同理,「師叔」是嶽不羣對風清揚的稱呼,「太」是「輩分+1」。等於「師叔祖」。

3.傻姑稱黃藥師

小說中傻姑稱黃藥師為「爺爺」,稱黃蓉為「姑姑」,雖然不準確但輩分沒錯。沒出現「師公」這個稱呼。

桃花島只有一個亂輩分的稱呼:程英作為黃藥師的弟子比傻姑高一輩,但她年齡實在太小了,所以叫傻姑「師姐」。


前邊都說的差不多了,補充一下

連載版笑傲江湖裡,風清揚比嶽不羣高兩輩,令狐沖對他的稱呼是「太師叔祖」

(梅莊那裡向問天讓令狐沖自稱嶽不羣師叔,如果把令狐沖算成風清揚的弟子,正好是嶽不羣師叔。修訂版改了以後就是單純冒充了)

後來三聯版修訂把風清揚改成了只比嶽不羣高一輩,令狐沖的稱呼也相應改成了「太師叔」


題主說了,「類比一下,爸爸的爸爸叫祖父,祖父的爸爸纔是太祖父。」

稍微提一句,祖父還有另一種叫法——「太父」。

所以張無忌纔是叫太師父,而不是叫太師祖啊…

武當派系統應該是這樣的喏,張三豐→武當七俠→宋青書、張無忌→清風、明月

以及,令狐沖叫風清揚是叫太師叔…


不同稱呼唄,一般來說太就是往上加一輩兒,太師傅就是師傅加一輩,我們這邊叫師爺~文點叫師祖~

就好像爺爺的父親叫太爺,如果說太父,太母那應該就是爺爺奶奶。所以太師傅叫法沒錯,如果叫太師祖那就錯了


沒亂啊

根據題目描述的命名規則以及生活中常見的一般用法

「祖」相比於「父」,備份+1,例如祖父和父親,師祖和師父

加「太」字,備份+1,比如太祖父和祖父

所以他爹叫師父,他叫太師父,沒毛病

叫太師祖才差了一輩


你自己說的「祖父的爸爸叫太祖父」

這句話不就已經說明瞭,加個太字就是再長一輩麼?


因為題主的類比裏,師父和祖父這倆本來就不是一輩的……


想想「太后」、「太上皇」這兩個稱呼,加個「太」字表明是更高一輩。其實你舉的「太祖父」的例子也能說明問題,太祖父比祖父高一輩。

所以張無忌叫張三豐太師父完全沒毛病啊。


師父一詞在元代是對僧道羣體的尊稱。而太是古人對尊貴上層人士地位的認可,如太后,太傅,姜太公,佘太君等。張無忌並非武當門下,所以不能像青書那樣稱師爺,然而張三豐對他有救助療傷續命,傳道授業解惑之天大恩情,又是父親的恩師,為表達至高敬意,故加以太字。


宋青書還叫張三豐師爺爺呢。


因為黃老邪不夠老,只是要說明輩分,所以叫師公就可以。

風清揚和張三豐要突出老而尊的人設,所以用太,以表示格外尊敬。


為啥會有人問這種問題?


想像一下,如果叫師爺或者師大爺……

感覺進了某相聲團體的感覺


在粵語圈,太是加一級輩分的意思,例如爸爸的爸爸叫爺爺,爺爺的爸爸叫太公,太公的爸爸叫太太公。有這點認識之後,我們可以知道結合,太師父是指師父加一級,可以指師父的師父,也可以指父輩的師父,又稱師公
太 本身不具備具體輩分意義,不是一個輩分名詞,只是一個形容詞,修飾後綴名詞,表示其更高的一級。張無忌的爸爸的師父,就是太 師父。如果直接使用輩分名詞不加太字修飾,那就應該是師祖。

類比,

祖母=太母曾祖母=太奶曾外祖母=太姥

曾祖

高祖

天祖

烈祖

太祖

遠祖

鼻祖

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叫,但這樣叫確實是奇奇怪怪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