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麻雀誠毅。

先說一說問題中的權謀和忠誠,二者不是對立的關係,忠臣也可以用權謀。另外忠誠的對象是誰,從衛瓘的角度來看,忠誠的對象肯定是司馬氏,如果他忠於曹魏,肯定就得不到司馬昭的重用了。從衛瓘的行為來看,他既是陰毒的權謀高手也是忠誠的文武之才。陰毒的行為的是殺死了無辜的鄧艾,忠誠的行為是平定了鍾會的反叛。

如果想要弄清楚衛瓘、鍾會、鄧艾三人的關係,就得從魏國滅蜀之戰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雖然三人同為魏臣,實際上地位、權力各不相同,但真正能夠決定他們的命運的還是實際掌權者司馬昭,衛瓘殺掉鍾會和鄧艾可以說是不同的緣由,鍾會反叛被殺不是衛瓘做的,但是衛瓘發揮作用也是履行職責,鄧艾被誣陷反叛,衛瓘殺掉他是為了自保,不讓鄧艾有機會攻擊自己。

魏滅蜀之戰背景,三國絕對力量對比早已變化,三國初期的均衡態勢漸趨崩潰。

蜀漢政權在諸葛亮死後由蔣琬、費禕輔政,姜維擔任主管軍事,姜維堅持北伐,軍事力量被消耗殆盡,朝政又被宦官黃皓竊取,蜀漢政權實力大大下降,於是魏國滅亡蜀漢的機會來了。

蜀漢的盟友吳國在孫權死後,內鬥不斷,加上多次攻擊魏國失利,吳國沒有能力主動攻擊魏國來援助蜀漢。所以一旦魏國攻擊蜀漢,吳國只能自保,給魏國創造了相當好的外部環境。

再說說魏國的情況,魏明帝駕崩以後,八歲的曹芳繼位。當時曹爽專權,之後被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而滅族,於是司馬氏開始掌握魏國政權,繼承司馬懿職位的司馬師、司馬昭兩個兄弟經過平定諸葛誕的反叛之後掌握了核心權力。公元260年,司馬昭的部下賈充指使成濟弒君。曹髦死後,司馬氏失去了士族的支持,司馬氏急需對外戰爭的勝利來掩蓋內部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篡位積累資本。於是滅蜀之戰成為必然。

魏滅蜀之戰

此戰的安排是司馬昭決策,兵分三路攻擊蜀漢,西路由征西將軍鄧艾率兵三萬,由狄道向甘松、沓中牽制姜維主力;中路由鎮東將軍諸葛緒率兵三萬,自祁山向武街、陰平之橋頭切斷姜維後路;東路由鎮西將軍鍾會率領十萬主力,再分三路分別從斜谷、駱谷、子午谷進軍漢中。衛瓘以監軍的身份持符節監督鄧艾、鍾會的軍事行動,並代理鎮西將軍司、統兵一千。

戰爭過程:鍾會率主力攻擊蜀軍,漢中大部分地區被攻下,鍾會與姜維在劍閣對峙。鄧艾獻計偷渡陰平,諸葛緒拒絕了鄧艾的聯合攻擊的請求,率兵向東與鍾會會合,於是鄧艾率兵三萬越過無人險境通過陰平險道,到達江油,江油守將馬邈不戰自降。劉禪派遣諸葛瞻抗擊鄧艾,諸葛瞻戰死於綿竹,鄧艾進軍成都,劉禪接受譙周的建議開城投降,滅蜀之戰結束。

滅蜀之後鄧艾上書伐吳,鍾會、衛瓘、胡烈等人上書說鄧艾謀反,於是鄧艾被囚禁並押往京城。鍾會抵達成都後居功自傲決定謀反,與姜維聯合開始兵變。由於魏軍不服鍾會調遣,魏將反抗,鍾會和姜維死於兵變。之後衛瓘派田續殺死鄧艾,鍾會的叛亂被平定。

分析一下衛瓘的行為,可以了解他的部分想法。

首先衛瓘作為監軍有監督鍾會、鄧艾的職責,所以得知鄧艾和鍾會反叛的消息,他的主要任務就是平叛,所以主要行為是符合司馬昭分配給他得任務。其中有一個問題是鄧艾只是被鍾會等人誣陷說反叛,沒有實際的行為,衛瓘殺掉鄧艾也是為了消除鄧艾對自己的威脅,畢竟他也參與過對鄧艾的誣陷,他怕鄧艾進入京城之後倒打一耙,滅蜀之戰主要的有功將領都沒得到好的下場,衛瓘也是為了自保而已。總體來說衛瓘對司馬氏還是比較忠誠的。因此晉武帝司馬炎時期衛瓘位列三公,可以說是功勛重臣了。


兩者兼有。

大家接觸最多的就是三國演義,雖然是演義,裡面的事情有點扯,但是對於權利鬥爭,寫的還算比較詳實。

蜀漢末期,後主劉禪基本已經完全喪失了統御能力,上管不了大將軍姜維,中壓制不住一群士大夫,下被宦官黃皓擺弄於股掌。可以說,此時的劉禪窩囊至極。

大將軍姜維統兵北伐,無人可以阻擋其志,至今我都想不通該怎樣給姜維定義。是獨當一面?有雄心壯志。權傾朝野?還是窮兵黷武一意孤行?反正由於諸葛亮、姜維的連續北伐致使蜀漢國力空虛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除去物資、糧草、錢帛各項損耗,人力消亡也是一大弊端。姜維打過幾次大的敗仗,折損兵力很多,無奈從國內調兵支援或者回國重新集結隊伍繼續伐魏,導致國內兵力不足,連陰平小路的一千守軍都被調離,這才給了鄧艾一個千古難逢的好機會,偷渡陰平得手。當時嚇得一身冷汗的鄧艾曾說:這一千蜀軍不調走,我就完犢子了。但其畢竟是將才,沒被這些事情影響。緩和一下情緒,帶兵攻打綿竹,大破諸葛瞻,成功逼得劉禪投降。

鄧艾的斬首行動獲得成功,前線的鐘會急眼了。啊,我和老薑在這死磕,你他媽擎功,這怎麼可以?我也得建功立業,不能輸給你。可是戰場建功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的,必須有實在的成果才行。

老天爺總是照顧這些有準備的妄想者,姜維居然……居然「投降」了!!!而且是向他鐘會投降!!!!!!好啊,你鄧艾擒國君,我鍾會擒主將,這功勞都不小。

可事實呢?姜維嘴上說的比唱的都好聽,什麼我就佩服你鍾大俠,我就向你投降,鄧艾那癟犢子怎麼能和你小鍾同學相提並論?一頓惡臭的馬屁,把個鐘會熏得呀,都暈了。既然你老薑同志這樣看得起我,又要和我磕頭拜把子,那好啊,何樂而不為?我既收其人,又收其心,這要是回去了,老闆是不是得給我升職加薪?

這就是著名的「二士爭功」,鄧艾、鍾會都是將才,有一套,可是在利益面前,他們表現得就像兩個為了一斤土豆多讓兩毛錢而吵的面紅耳赤的居家婦女,完全忘了這是為老闆做事。結果,一個被囚車拉回京城,半路就掛了;一個當場被「鋤奸隊」幹掉。

監軍衛瓘扮演的是什麼角色?稀里糊塗的盈利者。

如果鄧艾鍾會不內訌,和平回到皇帝那裡會是什麼結局?當然是封賞有加,他倆的功勞都不是一般的大。監軍多由皇帝親信擔任,勝仗之後,得利頗豐。但是這次不同,鍾會收了蜀漢最能打的主戰派,還是主戰派的頭子,功勞大大滴。鄧艾更牛逼,連蜀主都逮住了,這可是厲害的不能再厲害。衛瓘這個監軍,雖然是朝廷委派,出於義務和職務,對皇帝有啥說啥,在軍中權力一時無兩,但是啥油水沒撈著,只能做看客。封賞時撈的再多也只是鄧鍾二人吃剩的殘渣。

現在好了,這倆立功的幹起來了,功勞歸了衛瓘,連我都不由得替他驚呼:這大雨點子竟然落到衛老師的頭上了。

不可否認,衛瓘確實在其中玩了權謀之術,但如果說衛瓘一味地玩弄權謀,那鄧鍾二將又怎麼會落入他的圈套?最合理的解釋就是:蒼蠅不叮無縫蛋。


司馬懿通過高陵政變,已經控制魏國大權,勢力可以說是權傾朝野。

鍾會,鄧艾奉命進攻蜀國,在聯手滅掉蜀國後,徹底掌控蜀,魏兩國的軍權,鍾會內心膨脹,想要自立,但鄧艾和他不一心,鍾會想借柱衛瓘的手除掉鄧艾,可事情敗露,鄧艾和鍾會被衛瓘除掉,化解了此次危機。

之後衛瓘權勢日隆,在晉朝建立後官居當朝首輔,權勢滔天,想曹操一樣,被皇帝賜予「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的待遇。

對於衛瓘來說,前期是一個忠心的文武雙才,隨著權勢的增漲,變得有野心成為一個陰謀家。


都是野心使然吧,畢竟鄧艾一人之力滅蜀功高蓋主,鄧艾一回去鈡會衛瓘等人地位不保


不是他要殺他們,他是魚蚌相爭,漁翁得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