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零售集團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具有在區域內的品牌知名度,穩定的上游採購渠道,基本客戶群,良好的購物體驗環境,以及資金和現金流等優勢。

2,大商業之痛就在於,商場購物的租賃昂貴,受電商影響巨大,同時,大量的商管人員,造成人員的浪費。

3,個人建議從經營的角度里來說,走中高端精品路線,也就是只選擇國內國際一線品牌,也就是針對奢侈品和購物體驗感要求比較高的客群服務;

4,每個類型,只選擇2-3家,同時對於每個商家進行底線管理,也就是達不到銷售目標的,主動退出管理。

5,對於其他中低端和大型超市區域,進行改造,變成餐飲,茶亭,娛樂廳,以及小孩兒童的遊樂體驗區。盡量避免,電商平台的競爭。

6,同時,建立自己的區域電商平台,通過嫁接現有全國性的電商公司,將原來的商管人員,變成自己的銷售配送和服務團隊。


感謝邀請,請關注本人並點贊。回復如下:

 

 

傳統零售行業困境

 

線下零售企業都有一個困境,就是進店人數是有天花板的,所以服務好每一位進店客戶,特別是要關注到二次進店的客戶,並有針對性地提供好差異化服務,才能促進購買轉化。如果客戶的進店次數、停留時間、消費金額等,可以通過CRM都能夠用數據化視圖展現,做到一目了然;在銷售過程中可以盡量匹配客戶消費習慣、偏好,推薦他們的「心頭好」。對於客戶來說,這種差異化的營銷方式,也能讓他們獲得更爽的購物體驗,銷售轉化率提高自然也是情理之中。同時再推出企業的線上購物平台,使顧客購物不再受「場」的限制,從而打破客流量天花板。

百貨業自2014年開始業績大幅下降,卻一直沒有得到適當的調整,部分業內人士紛紛提出了去百貨化的論點。百貨的未來該如果構建?「新零售」真的能成為日後百貨的發展方向么?

如何轉型新零售

新零售的核心就是線上線下融合。線上公司與生俱來的優勢就是對「人」的關注,對「用戶」的把握,在「貨」與「場」的方面存在弱勢。而對於線下零售企業來說,要轉型「新零售」必須將關注點更多地放在「人」上。從阿里的「盒馬生鮮」、到美團的「掌魚生鮮」、再到京東剛剛開業「7Fresh」,電商企業正在加緊補齊「貨、場」短板;而傳統零售企業,確實也要補足自身忽視用戶數據運營的短板了。

未來的新零售業態,應該是無邊界的零售,通過充分的線上引流到店,實體店體驗產品,實現線上與線下的服務結合。對客戶進行精準畫像,包括個性化設計、互動,並且對供應鏈進行快速反應。通過供應鏈全程無縫連接,讓客戶有更好的體驗,才能更好地擁抱新零售。

1、 從外部環境來看:

首先,隨著電商以及購物中心迅速崛起,消費者逐步青睞更有價格優勢的線上購物,以及以餐飲娛樂為主,體驗感更強的購物中心,傳統百貨業收到極大衝擊。其次,在新零售、新經濟、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年輕中產逐漸崛起,使得百貨這一傳統零售已難以趕上90後、00後的消費觀念;第三,大量中國旅客出境旅遊,逐步傾向選擇更高水平服務和更豐富的店內體驗,隨之而來的是對國內零售服務預期的提高,這一趨勢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傳統百貨行業的沒落。

2、 從百貨自身發展模式來看:

首先,百貨定位雷同化,在品牌組合上千篇一律,沒有自身的特色,逐漸脫離目標消費客群的需求;其次,百貨過分追求坪效,缺少對購物環境、用戶體驗的改善,導致消費者體驗不佳;第三,大多數百貨還都是以聯營為主,很難做到「單品管理」不能第一時間掌握商品信息。第四,百貨對於品牌推廣單一,僅僅採取簡單粗暴的促銷手段,但始終等同於通過價格降低來吸引客群,缺乏其他吸引力。

這個時代變是最大的不變,時代一直在變,隨順改變是必然的,只有敢於不斷自我顛覆,才能不被變幻莫測的暗流衝垮。當我們已經清醒地看到線上線下融合將是大勢所趨時,越能儘早實現融合,就越能將在未來競爭中佔得先機。百貨需憑藉內驅力捅破那一層層堅硬的殼,才會有鮮活的新生命,要突破過去的成功思維模式,干預突破自我,才有可能迎接新的生命。

 

歡迎評論與討論,感謝關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