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在年少時有段流浪的經歷,那是九十年代末期,自己剛畢業找工作,經過哈爾濱車站,由於走的太累,到錄像廳休息了一下,不小心睡著了,等睜開雙眼時,手上挽著的揹包不翼而飛,自己發瘋了般追到門外,狂奔了幾個來回,也找不到揹包的影子!

等喪氣的坐到地上時,才意識到身上僅有四十多元零錢了,而家鄉卻在千里之外,又不甘心這麼灰頭喪氣的回家,只好開始了一段流浪生涯。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那時晚上只能蜷縮在火車站的坐椅上打盹,天氣冷,小偷又多,深怕身上僅有的飯錢會被偷走,幾乎整個夜晚都無法閤眼。白天又試著找找活幹,卻又處處碰壁。只能像個孤魂一樣,在城市的街道上亂晃,每天面臨最多的,就是用最少的錢買饅頭喫,喝的也是自來水。實在沒錢了,只有將身上保暖的皮衣也折價變現,只有這時,才知道溫飽對於自己是多麼奢侈,多麼遙不可及!

在街上賣過報紙,在醫院前的石板凳上想過賣血,在火車站旁甚至羨慕去做一個破爛王,只覺得生活是那麼的無奈,每天陽光在別人眼裡也許很燦爛,在我眼前卻是灰濛濛一片!在此時,我才真正看到,最底層社會人的生存方式:會去翻垃圾箱找喫剩的食物,會去揀別人掉在地上的煙頭猛吸幾口,會去喝別人扔下的飲料瓶,會鋪張報紙躺在冰冷的地板上,會在睡夢中被管理人員踢醒,會被各種人無端的唾罵,而只會卑微的低下頭,逃開很遠,孔乙己式地發幾聲牢騷,那聲音小的只能自己聽的見……

每天恐懼著這樣的生活,想的最多的是家裡的親人,無數次奢望著酒足飯飽後,睡在自家的席夢思上!無奈下,只能拿出僅存的幾塊錢上了回家的火車……

這就是一段自己不堪回首的流浪生活,真心希望你能真正瞭解什麼是流浪!


學會孤獨,就一個我。

根子上就是能自己獨立的人,才會走出去,自駕遊,一人一狗一榮光(五菱)。

2013年有了榮光,就想自己出去走走了,離開了工作崗位,享受退役生活保障工資,老婆子上班,孩子上大學,我就有了自駕遊的時間,從此踏進說走就走的旅行———自駕遊。

2016年前的四年,黑龍江每年必去四五次,看望父母哥妹,山東每年去一次看望姐姐,也是練駕駛能力,為遠行打基礎。

2017.2018二年冬季在三亞過冬,現在西雙版納等潑水節的到來。

一個人的流浪是感覺祖國大地的大,感覺四十年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感覺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感覺親人隨時都在身邊,你說是不是這樣呢?我感覺是的


流浪對於我認為就是嚮往自由生活沒有約束,我曾經也是一個人城市找工作亂串方式讓自己活下去,可是現實就是殘酷無情。

柬埔寨上班沒幾天炒魷魚不是我們不希望工作而是現實太無情無義流浪,工作沒著落了回家沒錢工作找不到那種無助。

我有時候覺得人活著就是一種負擔明知道不可能還要拼去得到我就是這麼一個人失敗沒關係,流浪對於我的認為就是都是生活中看透世間太多煩心事鐵飯碗白領企業家猶豫還有工作家庭一塌糊塗高發羣體,嚮往世界去看看說一場那個說走就走的旅行。


一個人流浪給人的感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人越多越容易感覺到寂寞!多給自己空間旅行 獨處讓自己知道最應該尊重的是內心!自由的 獨立的 跟著自己的內心這個老朋友去流浪!聽他的!隨他去!真的好幸福啊?當今的社會很繁雜!太多的慾望需要得到滿足!只因別人都這樣活著 我們也樣這樣活著?這跟被迫打開被迫擠出來的沙丁魚罐頭有什麼區別?反而為了這些放棄了太多太多~!我們拚命的用雙手抓住各種救命稻草!殊不知最好的一根稻草就是這個陪你到老的內心!


一個人去流浪,說起來很簡單,就是一個人走走停停,去陌生的地方,看陌生的風景,遇見不同的人。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真正的想隨著自己的心意,隨著自己的想法放肆活一次。於是想著去徒步,去騎行等等。

我很清楚的記得,我騎著自行車穿越那些貴州山路的時候,風景如詩如畫。你可以想像嗎?柏油路的一邊是翠綠的樹木,生機盎然,另一邊是幾百米的懸崖,危險萬分。懸崖下還有一條翠綠的河流,天空藍得無法想像,一路只有你自己的呼吸還有時不時的蟲鳴。。這個時候最期待的也是最渴望的就是遇見一家小賣部,買上辣條和礦泉水就能享受一路的輕快。

旅行的意義不就在此嗎?

後來由於繁重的課業,慢慢失去了這種機會,直到現在,可能那些就只能一直是回憶了。。


一個人去流浪,和一個人去闖蕩不同。闖蕩是,有一個必勝的信念和夢想,用不怕苦不累不怕困難的精神做支撐,實現自己的夢想。 一個人去流浪,和一個人去旅遊也有不同,旅遊是踏遍名山大川,美景如畫盡收眼底,遊覽各處名聲古蹟,民風民俗,增長知識拓寬視野。 一個人去流浪,是肯定不會做功課的,路在何方一片渺茫,沒有思想和方向,浪跡天涯,沒有一點正能量,最終默默無聞虛度一生,到老了都不能善終。


第一重,爽。

剛出來的時候,就像被圈養太久的馬駒,撒歡,拼了命的撒歡。是一種回歸大自然的爽。

微風細雨也好,晴空萬裏也罷,只要出來,那就很爽。

第二重,想家。

超過一個星期以後就會想家,也不一定是對家的想念。而是突然放空之後,沒有著落的不踏實的感覺。

在外萬般好,不如家中安。

過了最初的興奮期以後,人開始安靜下來了!失去安全感以後,所有的情緒都會聚集為想家。

第三重,自由。

度過了第一個空虛期以後,開始享受自由。這段時間會持續比較長久。那種在天地間肆意徜徉,隨心所欲的感覺特別的好。這是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內,我們能獲得的最大限度的自由!這種有限的自由的快樂,讓人肆意!

第四重,孤獨。

自由久了,心就野了。旁邊的人和事,都會讓你覺得俗,太俗,簡直俗不可耐。你更喜歡於一個人,習慣於遠離一個人。剛開始還對陌生人有親近的慾望,後來乾脆享受這種孤獨。

第五重,焦慮。

好了,該享受的感覺基本都享受過來了。該經歷的也都經歷的差不多了。同樣的日子過的多了,一樣會厭倦。新的焦慮莫名其妙又重新借屍還魂。對於眼前的焦慮,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沒有歸屬。只要這些問題沒有確定下來,這種焦慮的感覺會一直伴隨。

第六重,造化。

很多人到這裡就結束了,或者回到原來的生活,或者開始了新的征程。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走到這裡的時候,我們的初心是什麼?早已被生活撕扯得面目全非。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想脫離塵世又談何容易?

如果不行,那麼就祝你在塵世間獲得幸福。


沒有家,卻哪裡都是家,

生為北方人,活在南方。

你想走,卻不知道去哪裡

喜歡這句。

踏過茫茫雪,踩破萬裏霜,終日南望。

踏過茫茫雪,踩破萬裏霜,不再南望。


我經常一個人出去自駕,就喜歡那種自由隨性的感覺,沒有目的地,走走停停,這種感覺很舒服很輕鬆。


流浪讓我體會了人世上的百味,有甜蜜,有辛酸,有無奈,有興奮……我體驗著流浪的生活,也正享受著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