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境預言書(五)

──審問者與脅迫者

 

    審問者在發問中,挑對方的毛病來掠奪能量,高高在上令他們覺得自己比別人優越,通常這樣的父母重視現實成就更甚於給孩子提供情感支持,他們對於犯錯非常敏感,在意世人的評斷。

 

    沒有人支持的童年,戰戰兢兢過日子,審問者的孩子是無助而無價值感的,有什麼好事,也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我有一個學生在家教極嚴的環境成長,上禪心畫時,她一直看別人怎麼畫,害怕自己畫錯,禪是沒有對與錯的,可是她心中的教官很嚴格,他們在假日放逸也會有罪惡感,成為一個不能遊戲的人。

 

    罪人也有靈魂,我們不單為了「對」而活,面對審問者時,保護自己的界限是很重要的,不必有問必答。

 

    脅迫者利用強權及高壓來迫使別人屈服,讓對方在恐懼中放棄自由意志。通常這類父母會說:「因為我愛你,所以纔打你!」把猶太人送進瓦斯房的納粹將領,大部分是在「致死教育」下成長,他們無法質疑權威,不敢說「不」!

 

    「善德女王」劇中的美室有些名言,例如:愛就是毫無保留的奪取一切、殺人滅口是沒有利用價值才做的……等,我認為她就是審問者加掠奪者。

 

    表面上看,美室為了君王的霸業捨棄自己的骨肉,真正的原因是毗曇對她的地位沒有利用價值,所以遺棄了襁褓中的他。毗曇長大後,為了死守愛慕德曼的心而背叛所有的人,他恐懼不安,因為「害怕成為公主不需要的人」,害怕再度被愛遺棄。

 

    毗曇這個冷漠的殺手,外表像強勢的脅迫者,內在卻是個乞憐的孤兒,不管他已經站到權位的高峯,他可從未忘記自己是個棄嬰。

 

    我們也是一樣,像在噩夢中,聖子夢見自己遭到永恆聖愛的遺棄,內心哭喊:「主啊!你為什麼遺棄我?」殊不知是自己同意落入黑暗中來證明自己是光。

 

    迫害者、被害者與拯救者,其實是一種共生關係,彼此成全合演一齣戲,沒有誰比較高貴,也沒有誰比較低賤。可喜的是,如果超越,最後我們終將成為魔法師,雖然生命會經歷痛苦和災難,甚至面臨死亡,但我們會重生,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強壯,哈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