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言,清諸位靜聽……

    自從聯想把關鍵的一票投給了高通,5G標準又是高通制定,沒有發言權,以後我們用5G手機都要給高通專利費

    在3G,4G技術,高通已佔先機,華為正準備5G技術灣道超車,原本已在國際上已受四方擾攘,聯想關健卻劫持手中一票投給高通,理由:高通的明碼合理性,華為的拍照技術不及三星,所有手機不如蘋果,我現在才明白聯想的手機是這麼倒下的……IT廟堂之上,聯想朽木為官;科技殿陛之間,猶如螻蟻食祿…無為之輩進高層,奴顏婢膝之徒,以致聯想江山變為丘墟……

值此5G關健之際,國家領導人,外交部都在傾力扶持……而你柳總有何作為?只會搖脣鼓舌!助美為虐!現還敢狺狺狂吠,大是大非面前妄稱朗朗乾坤!安敢在此饒舌…罪惡深重,天地不容!


提到聯想,不得不說兩個人,創始人柳傳志和接班者楊元慶。

實話實說,聯想電腦做到世界第一,還是不容易的。創始人柳傳志和接班人柳元慶功不可沒。現在柳傳志主要是負責聯想控股,而楊元慶主要負責聯想集團。這是兩家不同的公司,大家不要搞混。

先來說說聯想的產品,手機和電腦,2G和3G時代,聯想手機也曾風光一時,「中華酷聯」有它一席之地。可到4G時代就沒落了,國內難見蹤跡了,不過聽說國外賣得挺好。聯想PC,世界第一,可是國人沒有因為這個第一感到驕傲,而是嗤之以鼻。主要原因大家都清楚,去年它的負面新聞特別多,像什麼「5G投票」,「國內外價格不同」,「中國企業還是外國企業」,「億元年薪」等等,這裡就不再多說了。

總之一句話,聯想在楊元慶的帶領下,最大的改變就是,聯想從一個「民族企業」,成功的變成了網友們口中的「美帝良心企業」。

回答完畢,謝謝閱讀。


感謝邀請:我是科技數碼隨時答,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楊元慶進入聯想25年以來,聯想集團有什麼重大改變?

這就要說楊元慶的歷史啦!楊元慶從1989到1998年的時間擔任的是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聯想電腦公司總經理,然而正是這十年的時間,楊元慶把聯想的銷售額從3000萬元增加到3億元的銷售,這也算是一個奇蹟啦!當然之後聯想收購了IBM也就是在2004年的時間,在同年的12月8日楊元慶擔任了聯想的董事長,當然中間有過變數,但是不得不說的是聯想的成立靠的是柳傳志的頭腦和想法,但是聯想的後續發展靠的是楊元慶。

但是事與願違,聯想在今年電腦的降價的事情,沒有對於國人有一個好的交代,而且與此同時人們對於聯想的看法發生了改變,當然中間有網友爆出聯想在5G投票方面投給了高通,這個事情聽起來好像很詭異,因為當初雷軍投票給了華為,高通是小米的股東,而華為是小米的競爭對手,當然我們也知道麒麟處理器是不會對其他廠商出售的,也就意味著華為的5G晶元只有自己用,在這樣的情況雷軍的做法是完全處於理性,而且在大事大非面前選擇了中國企業,而聯想的做法確實讓我們很無奈。

當然也楊元慶的做法的做法更有些讓我們有些氣憤,那就是他說的一句話,技術無國界,不能給技術貼上愛國的標籤,這樣的說法無疑就是直接說中國的實力不行,但是華為的實力我們可以看到,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的話,如果連一個中國的企業都不支持國產,那麼國產技術什麼時候可以追得上國外的呢!

不得不說聯想的發展壯大和楊元慶是密不可分的,但是聯想的衰落和楊元慶也有莫大的關係,所以說成也元慶,敗也元慶,格局的問題,當初從貿工技路線,再到最近說到5G,以及對於摺疊屏幕的不屑等等種種行為,其實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企業CEO狹隘的想法,當然為了企業的發展我們支持你這樣做,但是有些時候思想的轉變和在關鍵時刻的表現更讓人們看中。

回答完畢

點贊很容易,評論顯真情!關注更有愛,以上就是我的建議和觀點,如果你有不同的觀點或者是更好的答案可以留言,我們互相交流和學習,也希望我的解答能夠幫到正在看問題的你


有什麼變化,很簡單,我們來看看聯想這些年的大事件唄!楊元慶出人聯想總裁兼CEO是2001年的事情,那我們就直接看其掌舵後的變化吧!

2004年,聯想蛇吞象收購了IBM PC業務,並重新定義的聯想的品牌名稱Lenovo,一舉成為全球第三的電腦生廠商,可謂名噪一時。

2006和2008年,聯想成功贊助了2006年都靈冬奧會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為加入奧運會全球贊助商計劃的第一家中國企業。也算是讓自己的國際化又往前跨了一步。

2009年前後,聯想開始發力手機業務。

2011年聯想又相繼收購日本NEC電腦業務、德國Medion公司;2012年收購美國Stoneware公司、巴西CCE公司。通過這種不斷的併購,聯想的市場份額得以保持或增長。

2013年,聯想的PC業務終於超越了所有對手,全球市場份額達到16.7%,超越惠普成為全球第一大PC廠商。

2014年,聯想收購了IBMx86伺服器,以及從谷歌手裡收了二手貨摩托羅拉移動業務。

從以上的歷程我們可以看出,聯想在楊元慶掌舵後一直走的就是買買買路線,其實也就是所謂貿工技道路的核心「貿」。聯想想通過這個貿字來打造自己的國際化道路,以及實現全球市場份額的突破。

但顯然,這種方式是有天花板的,沒有核心技術就不可能有核心競爭力,沒有核心競爭力就不可能在市場立於不敗之地。2004年收購IBM業務到2013年稱為PC業務全球第一,也就是說整整花了10年時間來消化磨合,可見效率之低。而手機業務2013年時聯想全球份額已經到第四,國內第二,但就此止步,之後是連續的下滑,收購moto根本對其沒有正面任何作用。顯然,聯想這種沒有技術底蘊的公司無法消化moto的核心專利,或者說不知如何有效利用。

在楊元慶的領導下,聯想本質上沒有任何的改變,貿工技的道路始終還是停留在貿這個字上,並沒有往工技這2塊有效的轉型。經過10多年的發展,聯想只是從一個普通的貿易公司,成為了全球化的大貿易公司,看似體量很大,但內核沒有變化。現在手機業務個人看法是基本沒戲恢復了,僅有0.4%的市場份額,未來是不可能翻身了。PC業務這塊雖然還是很強,但作為一個夕陽產業,怕是終有落幕的一天。現在國內正在產業轉型升級,如果聯想沒有跟著一起全面轉型升級,死守著PC業務貿易之上,未來怕是凶多吉少。


謝謝邀請!

楊元慶之於聯想,有功也有過!不過拆分來看的話,我認為楊元慶是「三分成績」,為什麼沒有後半句「七分過錯」?主要是我認為聯想發展這麼多年來,楊元慶在CEO的位置上很好的完成了一個職業經理人的任務,沒有犯過重大經營事故,當然也沒有做出革命性的貢獻。

楊元慶的「大嘴巴」也經常惹禍,不過今天不討論聯想與華為,也不想討論5G投票的問題,更不想討論所謂「美帝良心企業」的問題,只討論楊元慶和聯想。

聯想壯大攤上好背景、趕上好時候

聯想能夠成功,我覺得主要還是歸功於因為有好的背景的同時趕上了好時候。

好的背景是因為聯想有中科院這顆大樹、大樹底下自然好乘涼;趕上了好時候是聯想剛好趕上了中國PC行業剛起步的好時候。

中科院有良好的資源、也有足夠的資金,這也是早期聯想能夠順利打通政企市場的主要原因。真正讓聯想騰飛的還是中國PC產業的崛起,戴爾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在全球其他市場無一敗績,不過遇到聯想以後,聯想依靠性價比讓戴爾的海外擴張之路第一次喫了敗仗。

楊元慶兩大成績:銷售額暴增、實現國際化

在聯想還是代理商時代的時候,楊元慶就證明瞭自己是一個頂級銷售的實力。

1991年楊元慶擔任聯想集團CAD總經理,僅僅用了兩年時間,楊元慶就把銷售額從3000萬增加到了3億,並且引入了「分銷商」的理念,極大地擴展了電腦的銷售渠道。從1994年到2000年六年時間,聯想自有品牌電腦銷售量從4.2萬臺增長到了11萬臺,也獲得了近3倍的增長,直到2013年聯想正式成為PC行業的龍頭老大。

除了帶來銷售額的增長,楊元慶最大的成績還是通過「借船出海」的方式實現了國際化。楊元慶主導了聯想對IBM PC業務的收購,這也成為聯想後來擊敗戴爾的重要原因;另一個就是從Google手裡接手了摩托移動。這讓聯想拿到了兩塊金字招牌,這讓聯想不用再為品牌背書,直接藉助IBM和摩托羅拉的品牌影響力走出了國門。

楊元慶的侷限性:基層銷售出身的職業經理人

雖然楊元慶大學學的是計算機,不過很明顯他更喜歡也更擅長做銷售而不是做技術。

因此楊元慶在聯想的成長就是一個基層銷售成長為CEO的業務型職業經理人路線,從來沒有在技術線待過,這也造成了他在成為聯想CEO以後,有了一些侷限性。

比較明顯的是業務為導向、業績為導向,更關注比較直接的經營數據,但是在聯想發展最好,資源儲備最充足的時候,沒有把充足的彈藥用在該用的地方。

當年任正非領導華為,幾乎是被上游廠商掐著脖子發展,不得已走上了從山寨思科等大廠開始、到最終走上了自主研發的道路。反觀聯想則是過得太滋潤了,能掙錢、能掙不少錢,還沒有多大的後顧之憂,聯想在這種安逸的發展環境下,慢慢地學會了享受,而不是選擇新的挑戰。

總之我認為楊元慶之於聯想,雖無大功、卻也無大過。他的成績是他在聯想業務線上作出的貢獻,他的失誤最主要的是沒有在聯想最好的時候帶領聯想走上自主創新之路。

本文為位元組跳動簽約作者EmacserVimer悟空問答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轉載、抄襲必究!


聯想集團主要是有原來中國科學院的背景,和政府採購的便利。發中國人的財,然後馬上賣國,表面上是要做國際企業,中國做成為國際企業的多了去了。沒有哪一個像聯想這麼賣國的。楊元慶動不動技術無國界,這一句話不是賣國的藉口。美國對中國進行技術封殺的時候,楊元慶為什麼不去找美國總統說技術無國界呢?傻屄。狗日的楊元慶,就是一個美國狗。


民族企業變成了美帝良心企業。


如果王上來看看這麼多的評論,不知會有何感想啊?!


CEO工資國際化了!其它沒變化!


從國企變為民企,民企變為美帝良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