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區柯克的哪些電影值得一看?作為一名電影從業者,叔兒覺得至少對絕大多數觀眾來說,哪部都不值得一看。看到這,或許有人會說,希區柯克這麼爛嗎?不然,在叔兒心中,最喜歡的導演就是希區柯克,沒有之一。那為何又要說哪些都不值得看呢?因為對於當今習慣於快節奏商業片的觀眾來說,希區柯克的作品距離觀眾的審美需求已然太遠。雖然時至今日希區柯克的很多手法、技巧、劇情設置仍舊是不少導演借鑒、學習的對象,但之於普通觀眾的觀影訴求來說,它已經不具備了必要的娛樂性。

當然,如果你是一個執著的影迷,以上這些話可以忽略不計,接著往下看,聽叔兒來推薦幾部希區柯克的好電影。

那麼,除了題主提到的《驚魂記》《迷魂記》《後窗》《狂兇記》《西北偏北》《蝴蝶夢》和《火車怪客》外,希區柯克還有哪些好電影呢?咱從時間線上來說。


第一部是《房客》(1927)。

該片取材自臭名昭著的「開膛手傑克」,該片大量運用了德國表現主義手法,可以說奠定了希區柯克一生的風格。

其次是《陰謀破壞》(1936)。

其中有一段小男孩懷抱裝有炸彈的揹包乘坐公共汽車的橋段,將希區柯克對於懸唸的概念詮釋得淋漓盡致。

第三是《蝴蝶夢》(1940)。

這是叔兒最喜歡的一部希區柯克電影,影片對於懸疑氛圍的營造堪稱經典,通過畫面、語言、鏡頭等技巧將主人公麗貝卡的恐懼完整傳遞給了觀眾。

第四是《怒海孤舟》(1944)。

該片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救生艇》,希區柯克在封閉空間營造懸疑氣氛的手法,以及藉故事展露人類本性的思維,頗為超前,至今此類作品仍舊是影市熱門。

第五是《奪魂索》(1948)。

同樣是一部展現希區柯克懸疑理論的作品,比《陰謀破壞》更加牽動人心。

第六是《羣鳥》(1963)。

算得上是希區柯克對災難片的一次嘗試,也成了後世很多災難片導演借鑒的對象。


1《羣鳥》(TheBirds)

這是希區·柯克拍攝的一部純憂鬱恐怖電影,本片運用了一些低位攝影手法。希區柯克在這部攝於1963年的影片中向我們表明:人性會非常容易地背叛我們的意願。

2《美人計》

1946年上映,由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導演,加里·格蘭特、英格麗·褒曼、路易斯·卡爾亨主演的一部出色間諜影片。本片在愛情方面拍出了蕩氣迴腸的感覺,片中愛情所佔的比重,甚至可以說是希區柯克作品中最大的一部。 影片以愛情與家國的矛盾衝突融合懸念驚險,兩大特色並駕齊驅相得益彰,堪稱最能體現希區柯克風格的電影之一。

3《擒兇記》

120 分鐘 / 驚悚 /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導演) / 詹姆斯·斯圖爾特 / 多麗絲·黛 / 克里斯托弗·奧爾森 / 丹尼爾·蓋林 / 伯納德·邁爾斯 / 布倫達·德·班澤 / 1956-06-01上映

4《辣手摧花》

電影中,小女孩查麗興高采烈地迎接叔叔查理前來拜訪她和生病的母親。查麗很久前便察覺到受人尊敬的叔叔竟然是一個連環殺手——「梅麗寡婦案」的在逃兇手。原來,叔叔來探望母親只是一個藉口,一旦被她懷疑的叔叔察覺,查麗很可能遭遇殺身之禍。於是,查麗不知該如何用對叔叔的敬愛之情掩蓋她的恐懼。

介紹一下希區柯克: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原籍英國,是一位聞名世界的電影導演,尤其擅長拍攝驚悚懸疑片。希區柯克在英國拍攝了大批默片和有聲片之後,開始前往好萊塢謀求發展,於1956年加入美國國籍,並保留了英國國籍。在長達六十年的電影藝術生涯裏,希區柯克總共拍攝了超過五十部的電影作品,成為了歷史上著名的電影藝術大師

以上是我給你建議看的四部,希望能您觀影愉快。謝邀。


這個問題問得不恰當啊兄弟,希區柯克的電影,雖然老派,但是其藝術水準,特別是劇本和敘事方面,都是世界電影的先驅,都值得一看,很多影片,即便幾天看來,也依然觸動人心,精彩紛呈,讓人大呼過癮。

隨便舉幾個例子。

《後窗》,這部講述窺視的電影,通過主人公的對對面鄰居的窺視觀察,講述了一個懸疑解密的故事,在滿足觀眾視角的慾望同時,也將敘事主體引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驚魂記》,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吧,浴室殺人的戲,被後世多少影片模仿借鑒。

《迷魂記》,這部電影誕生於1958年,在構圖設計、鏡頭運動上都可圈可點。特別是,本片並沒有通過複雜的劇情來完成懸疑營造,而是深觸到人類關於愛情的慾望本省。最後結尾的處理方式也十分大膽新穎,使得影片不落窠臼,充滿瞭解讀空間。


希區柯克再牛X也是過去式了,我們7天可以拍一部票房10億的電影了,誰不服?

要說最喜歡的,小編最喜歡的肯定是《驚魂記》《後窗》。

第一次看《驚魂記》的時候沒太認真,也沒太看明白,二刷的時候,幾乎每一根汗毛都豎起來了!

《驚魂記》裏,當然是那場洗澡戲了,除了精湛和完美,找不到最合適的形容詞。

應該說我覺得最認真的導演會自己畫分鏡而且是每場,我覺得就是這個已經是非常高的門檻了,看到這場戲的分鏡,簡直就是一場漫畫謀殺的經典段落。這個鏡頭現在被電影學院作為教科書研究學習,當時的轟動而在半個世紀後的現如今看來是那麼的平庸無奇……那個"蒙太奇"的年代,宗師導演將觀眾帶入新的殿堂,是否和阿凡達把我們帶入3D是一樣一樣的呢,電影改變了世界。

都說希區柯克以懸疑見長,他用作品詮釋了一句話: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看他的片子,看上去有些橋段眼熟,但都具有開創性,好多現在看來已經比較普通的點子、反轉、拍攝手法、敘事方式都是他老人家首創的。真正現在看來依然很棒依然新鮮的其實並不多,最好的是他自己並不喜歡的《電話謀殺案》,還有《迷魂記》和《蝴蝶夢》也相當不錯,《驚魂記》次之。至於《後窗》、《西北偏北》等名片,現在看來其實觀感並不如何出眾。

今年奧斯卡最大贏家吉爾莫·德爾·託羅(《水形物語》導演)也被希胖子深深折服,他認為,希區柯克最厲害的地方,是打破了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的默契,全程打臉,絲毫不照顧觀眾情緒,但在看完後觀眾還能被俘獲、被籠絡。

最後推薦一部類似紀錄片的電影《78/52:希區柯克的洗澡戲》,它告訴你希區柯克對電影是有多麼的追求極致,闡述了一個觀念:成功的人,在前期都是滿懷理想的小白兔,而隨著事業的坎坷,理想者也會逐漸黑化、會進攻、會變得圓滑。

我想,希區柯克配得上大師的稱號。


作為一個從小學開始受薰陶的希區柯克粉,我真想說從《房客》到《家庭陰謀》,希胖的每一部電影都值得反覆觀摩學習。

當然我這條答案估計會被摺疊,所以我想說的也是白說,但我還是要說出來,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