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尾是張格萊的強項』

 

安英怡完全是個人,如同張白旗所說的,這集纔看得出來。我們從來不知道她為什麼有如此強大的工作能力,安英怡謎樣的過去,總是令人好奇。超強的工作能力想必與過去的工作經驗有相當大的關係,但又是為什麼和過去的上司有著現在的不自在氛圍?我們也從來不知道,她,很需要錢,可又是為什麼呢?她的工作能力不會是與生俱來的,她不是那種清高到視錢財如糞土的人,她也不總是那麼完美而端莊地呈現在眾人面前。

女人必須要穿高跟鞋嗎?這點我也很困惑,職場上合宜而禮貌的裝著與打扮是需要的,但為什麼必須是高跟鞋?是否社會大眾看待女性的角度與標準,依然存在著性別差異?當然,不諱言地,這種差異不一定是男性造成的。什麼是美?多數的女人也以同樣的標準與觀念來規範,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其他有不同想法的人身上,於是,所有女人都有一套所謂合宜的打扮。性別差異,有時候根本是你情我願而衍生出來的角度。

 

「你要做出自己能夠負責的提議,冷靜地去評價,以你的實力能對這個案件做出多少貢獻。」

千科長的一席話點讓張格萊陷入沉思。的確,在自己的提議中無法提供任何助益,真正落實與檢討的都是其他組員,成功的功勞卻總讓提議的人沾了點光。這對真正付出的人來說,難免會有不公平的感受。

「如果世界上任何一件是事都那麼簡單,那人人都會努力的啊!」

這句話,對總是得比別人努力更多的張格萊來說,想必是相當有感的。由於不是所有的事都是那麼簡單,沒有努力更不可能成功。如果,一開始便否定任何努力便可達成的可能性,那麼,對沒有學歷與雄厚家世背景的張格萊而言,他大概也沒有能夠努力的理由了,反正起跑點已經輸了,何必奮力奔馳呢?

 

不知不覺地,「收尾是張格萊的強項」,人們開始出現對張格萊這樣的評價,肯定他在這方面的價值。確實,身為收尾組的營業三組自從張格萊加入後,託他的福化解了好幾次危機。習於觀察、等待、忍耐,讓張格萊在眾人困頓時爬出泥淖,扭轉局面。

而樸科長約旦案件,一件沒有部門敢去觸碰的敏感項目,吳次長接受了張格萊的建議,營業三組勢必得赴湯蹈火,習於走險棋的營業三組迎戰著公司其他人的眼光,這是一場價值觀的神經拉鋸戰,引信已點燃。

 

我覺得,對公司同事而言,張格萊像是個工作壓力大時解悶的紓壓玩具,不是一時興起把玩爾後可任意丟棄的那種,是有絕對必要存在感而被耍著玩的“療癒價值”,傻不溜丟但顯得可愛。被責備時充滿抱歉卻又顯無辜的表情,被惡整而小生氣的表情,被揶揄的無奈表情,開心傻笑著的呆樣,那些漫畫卡通裡纔有的表情像是儲存在張格萊的表情包裡,配合當下的情緒與肢體語言,完整體現在張格萊的臉上。

 

「要看得進形狀,然後再行走棋子,熟悉形態,然後不斷研究那形態的缺陷和缺點,像圍棋一樣,構築能一眼看出來的框架。但是我拿圍棋成功過嗎?為了贏這次遊戲,可不可以用失敗的遊戲的規則呢?」

按一般程序與規矩走,那股不安的情緒潛藏在一次次會議與反覆檢討、計畫、練習中。就像圍棋盤局中循規蹈矩地走棋子,可是能行嗎?或許,流程與程序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但並非每件事都循著相同邏輯來運行。每個單一事件有其歷史發展的淵源,有其牽扯不清的利害關係,一成不變的原則很難去適應每個差異甚大的個案。所謂客製化、量身訂作,大概比一成不變的程序來得靈活受用。更何況,樸科長的約旦項目本身就是一個背負了許多價值包袱的案件,既然必須對抗既定的批評與價值,怎能用那套批評與價值下建立的流程呢?不同的思維,為這個約旦案量身訂作的簡報,纔有可能開創出一個不同的價值面。

 

與其跟隨現有的規則,不如打亂局面。我想,這是一種另類的異位思考。就像倒過來看的世界地圖,人們的閱讀、視聽與感受都受一種從小到大潛移默化的規則引導,同一個世界換個角度看,你很有可能以為自己發現了新大陸,全新的體驗感受衝擊著所有的感官神經與腦袋中的思路,但其實本質上都是相同的。如何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提議,考驗的就是表達方式,除了知體語言、聲調、節奏等,最重要的是設法攻進對方的內心,而成敗真正的關鍵就在於,一套因地制宜的策略,知道目的是什麼,設法突顯主軸,如此一來,那些既定的規矩與流程,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簡報彩排時,張格萊說了經由OJT所學的規則動搖的情況,「看到現有的局面打亂了之後,才明白我也在局面之內,然後開始懷疑,重新回到了卑微的我」。其實,終究還是放手一搏吧!任何事物價值的判斷都是主觀的,有沒有辦法說服別人始終是50%的成敗機率,何況是習於規矩的人們正試圖打破框框,企圖以一種從未有過的邏輯使人信服。

備註:OJT,On the Job Training的縮寫,在工作現場內,上司和技能嫻熟的老員工對下屬、普通員工和新員工們通過日常的工作,對必要的知識、技能、工作方法等進行教育的一種培訓方法。

 

張格萊倒著看地圖那段真的很好笑,從來不關心帝國之子的我會不會看完未生就從此飯上時完啊?內心的認真和正經,表現在外在行為舉止上是那麼的傻理傻氣,我沒看過原著漫畫,但很喜歡時完詮釋張格萊這個角色的方式。與其說角色性格是劇本的設定,但不同演員賦予角色的靈魂卻是截然不同,不如說,劇本裡的角色最終是以編劇的想像加上演員的理解後,被放大呈現出來的一個綜合體,他絕對不會是最貼近原設定角色的。而未生的張格萊,便是“原著漫畫與編劇設定”再添加一點“時完”,所創造出來的,獨一無二的張格萊。

 

韓錫律的忍耐力也蠻令人意外的,一直處於爆發邊緣卻還是壓抑下來,還好他有幾個同期願意陪他發洩情緒,即使韓錫律在屋頂上氣到對著空氣拳打腳踢,另外三個人卻是冷靜到一副這算什麼事的表情,有一搭沒一搭的附和著,噢不!是洩氣,一個說「想打架嗎?」,一個說「怎麼打啊一個新人」,一個說「打架是從等開始」。反正,四個同期新進職員的關係越來越親密了,越來越能一起聊聊工作上的事,彼此打氣、抒發情緒。一個人的戰場是孤獨的,有同袍的相伴自是安慰。

 

「一上年紀後,最可惜的是失去季節。」

常務的這一席話,不曉得真正的深意為河,但我想把它理解為,人活著活著活久了,就怕失去新事物與新觀唸的挑戰,血液沒有沸騰,習慣生活在習慣裡,用一種度年如一日的一成不變的態度來度過每個全新的一天,以同樣的邏輯思考著不同的事物,了無生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