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6

 

"應該看的新聞VS.想看的新聞",編劇又再次利用對比來襯托出是非對錯,演唱會門票與胰腺癌真的是很高竿的比喻,馬上扭轉這場勝負。其實,一直認為當YGN的記者是比較幸運的,這裡的環境並非以收視為首要考量,重視每個事件的真相,以客觀角度報導事件,甚至努力地導正社會輿論風氣,即使偶有猶疑,還是會往對但沒有收視競爭力的方向走,擁有高潔的職業道德;反觀只重視收視率的MSC,整體環境與氛圍也相對缺乏活力,他們知道什麼是對的事情,但往往為了迎合一種社會羣眾關心的熱度而選擇遺棄,這類顯得有點市儈的記者,現在的臺灣媒體比比皆是。

 

大小河明在事發工廠的對話很有感覺,燦秀是幸運的,如果14年前的記者能像現在的奇河明就好了,14年後無論怎麼做都無法挽回家破人亡這個事實的人們必定都會這麼感慨著。曾經記者是最令人噁心的職業,如今河明卻以記者的身分為自己的朋友洗刷冤屈,能成為記者,真好。小河明展露的笑容,其實是大河明終於釋然的內心,他不再糾結於記者這個職業的存在,也終於以身為一名記者為榮耀,體會什麼是真正的記者,也解放了栓禁許久的自己。

 

「心很火熱,腦袋很冷靜」,說的就是"水升火降",【未生】中出現這個詞後一直讓我印象深刻難以忘懷的字眼。在獄中的奇載明顯得冷靜而沉穩,看著自己的弟弟成為真正的記者,也放下了心中對記者的成見與怨恨,清楚地看見了真相被挖掘的路程,看見了報復的另一種樣貌。即使知道弟弟總能保持水生火降,仍不忘提醒著弟弟如何更像個記者,保持著真正的記者該有的態度,終究是哥哥啊!

 

 

EP17

 

將手上握有的證據交回肇事者手上,這是一場賭注,以魯莽的天真來賭14年前宋部長曾經保有的記者良知。達佈的這一手真是高招,讓宋部長重新面臨14年前的抉擇,或許,讓達佈走這步險棋的靈感,就來自與仁荷對話時談到的"不知道兩人是否會後悔當初的決定"吧!

 

「魯莽得讓人心煩,整天嗡嗡叫到使人心煩,害人分心費神到讓人心煩,害人羞愧臉紅到讓人心煩。」

對宋記者而言,達佈與仁荷不懂社會化人情世故、不懂向勢力低頭而顯得魯莽,但這個魯莽總是一再喚醒自己身為真正記者的曾經,他們對記者良知的堅持更使自己感到無比羞愧,她不斷鬆動的內心被連根拔起,但或許,其實除了記者良知之外,我想,對女兒的母愛也是逐漸軟化的原因之一吧!

 

內部舉發,讓我想到【未生】中營業三組的遭遇。坦白說,我也是一直天真地以為內部舉發就是一件正當且可以理直氣壯的事情,做對的事情不需要任何理由,做對的事情能有什麼錯?如果覺得內部舉發這種行為離你很遙遠,其實只要換一個層級較低的情況來設想就知道了,例如加班這件事。在臺灣,人們總會抱怨公司加班、工時過長等問題,但卻鮮少有人能理直氣壯地憑藉勞基法規定提出檢舉,為什麼?因為大家都知道,一但檢舉了,自己該如何在公司立足?會不會被上頭長官挾怨以報?即便以後換公司,若在同一業界難免口耳相傳,被傳成一個不願為追求公司大利益而犧牲一下小我的員工,抑或是其它不像話的傳言。所以,內部舉發這類更高層級與公司對立的行為,除非是抱著離開的決心,就像劇中的仁荷(即使是【未生】中的營業三組,最終也難逃離開的結果),否則很難辦到。

 

看到這兩集,凡潮的成長最令人驚艷,欸,你還記得嗎?他原本可是一位徹頭徹尾的媽寶男孩,一個總是把笑容掛在嘴角,不懂怎麼生氣的大男孩,一個彷彿這個世界只存在著美好的天真男孩。曾經,他只是因為對仁荷的好奇與吸引而成為記者,如今,他以自己的道德良知捍衛著記者良心,也為了捍衛他那心目中美好的世界。或許他從未失去過什麼,所以他能大膽地去挑戰自己的母親,貼身暗自紀錄下母親惡行的證據,企圖親自揭發一切罪狀,而他從未想過自己將會失去多少;他是善良的、溫暖的、憐憫的、正直的、公義的,同時還是無私而懂得割捨的,他從未體會過失去,但他正在為失去那些從小到大擁有的財富做準備,因為他不能失去最起碼的良心。那段證實媽媽過去做的惡行後而悲憤淋浴的鏡頭,是傷痛、是氣憤、是失望,也是振作,他沒有想像中脆弱,反而堅強無比,卻也惹人憐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