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這一集讓我對新版《銀河英雄傳說》徹底失望了。一部原本反昭和的動畫被新的編劇搞得滿滿的昭和氣息,到處充斥著對戰爭浪漫主義的刻畫。最突出的就是對第七艦隊的改編,舊版第七艦隊是直接投降掉了,新版變成被齊格飛打殘後發瘋一樣決死衝鋒掩護第十三艦隊撤退。我實在搞不懂犧牲自己的第七艦隊去掩護本來也沒見逃不走的第十三艦隊是個什麼意義。第七艦隊的官兵就不是人嗎?好不容易齊格飛放第七艦隊一條生路,自己去作死。

不希望第七艦隊腦抽的真正原因是這個

因為一個將軍的慪氣拉著殘餘下來的所有艦隊官兵陪葬?

如果是舊版楊威利,看到赫伍德這麼幹早就氣得跳起來了,然後新版變成這樣

聯想到新版炫目的空戰場面,帥氣的戰艦,過於輕描淡寫的死亡,我總覺得這動畫幹著和優布·特留尼希特一樣的事情:讚美戰爭,讚美死亡。

除此之外,這一集幾乎可以從頭吐槽到尾。

楊威利明明提前接到烏蘭夫的警告可以撤退的不撤退,非要跟坎普打個照面才走。然後坎普就被楊威利的空戰部隊打退了。

這還不是最大的吐槽點,最大的吐槽點是這個

好吧,餓得頭昏眼花所以整備出錯了,但這依然是整備有失啊。怎麼就「如果是整備有失,我道歉」了?

而且

這是同一個人說的

怎麼就能保證沒有紕漏了?飛行員說幾句體己的話就飽了,就不頭昏眼花了?存心鬧變扭吧?

在舊版裏,波羅汀中將是在艦隊被打得只剩旗艦一艘、護衛艦十艘,躲到小行星帶裏依然擺脫不了追擊的情況下自殺的。這種情況下自殺其實是為了允許部下投降。自己不想投降,但不想拖著部下一同殉葬,於是自殺了。這讓波羅汀迥然不同於同盟的摩爾中將、帝國的傑克特上將。所以他的參謀長才心領神會地在給波羅汀中將敬禮之後選擇率隊投降。新版裏雖然不知道魯茲用的是什麼神祕武器一發過去能讓第二十艦隊八成戰艦無效化,但波羅汀中將心理素質也太差了,看魯茲發了幾炮就絕望得自殺了。好歹帶著還能動的戰艦撤退啊!

新版比克古不撤退了,改和羅嚴塔爾剛正面。比克古的人設發生了巨大變化。舊版比克古是最務實的,一看形勢不利,直接溜號,根本不含糊,也不玩花架子。也許在新版編劇眼裡,好將領就是能打的將領,哪怕大環境需要撤退也要打一波纔可以,直接撤退的都是不行的,像亞爾·沙列姆這種直接撤退的就變成米達麥亞口中連正常進行艦隊指揮都不行的狀態。

之前不斷渲染烏蘭夫中將和楊威利之間的互動(比舊版的互動要親密得多了),讓人感覺烏蘭夫真的在指望楊威利來救。而舊版雖然烏蘭夫和楊威利依然有互動,烏蘭夫依然說出那句「大家堅持住,奇蹟的楊威利馬上就會來救我們,到時候我們就勝利了。」這樣的話,但一句「不知道楊威利怎麼樣了。「的暗自嘀咕證明烏蘭夫那話不過是提振士氣而已。之後即便在畢典菲爾特的兵力、士氣、補給都勝於自己的情況下,烏蘭夫依然能跟對方打得對半開。最後突圍中犧牲也是運氣不好,發射飛彈的時候被打中了,否則烏蘭夫就成為同盟艦隊裏第四個全身而退的提督了。而新版烏蘭夫被打得就剩下一千艘戰艦了,最後決死衝鋒為友軍打開缺口,又一股濃濃的昭和風。還有,舊版烏蘭夫同陳參謀長的互動真的是比新版看得舒服得多,那是默契無間的搭檔,不失時機地給出自己的見解。而新版的第十艦隊參謀就只是個會大呼小叫一臉緊張兮兮的廢材樣。

而當動畫展現完所有提督面臨的困境後,最後那句旁白解說「所有艦隊在帝國軍的猛攻下處於壓倒性不利狀態,唯一的例外是楊威利的第十三艦隊「讓我懷疑這是不是傑克蘇劇。雖然事實上楊威利的第十三艦隊的確是所有八隻艦隊裏唯一有可能取得勝利的艦隊,但這手踩低捧高的手法真的讓人不舒服,說的好像其他提督都是廢物一樣。

當然,還有這張圖

帝國什麼時候那麼開化了

總而言之,這一集總體觀感是相較於舊版顯得有點幼稚,壞人就徹底的壞,比如羅波斯元帥,主角就是有各種金手指,貴人相助,其他人都是廢物。戰死纔是偉大,撤退、投降都不名譽。當然,楊威利的撤退是明明可以打贏了故意讓的,不算。新版成了舊版原本反對的對象。如果是這麼個趨勢拍下去,這新版《銀河英雄傳說》是沒必要看了。

最後,解析一下羅波斯元帥。

新版的羅波斯元帥沒什麼好說的,就是往丑角的方向刻畫。而舊版的羅波斯元帥就不一樣了,雖然可以說他是庸將,但絕對不是白癡。他很清楚最高評議會想要的是什麼,是一場勝利,一場可以拿來宣傳的勝利。這就是羅波斯會讓艦隊一字長蛇陣深入帝國腹地,死不撤退的原因。他在求戰,哪怕知道運輸部隊被襲,補給斷絕也不會動搖,甚至可以安心睡午覺,讓部下「除非敵襲不要叫醒他」。比克古就是了解到這一點才放棄和總司令面談的。他知道哪怕面談也不會有結果。而同盟軍全線潰敗無一勝利的結果是羅波斯無法接受的,所以他選擇在亞姆利扎星域集結決一死戰,就是想再賭一把,否則這樣回去完全沒法交差。會揣摩上意就是羅波斯元帥高明之處。所以楊威利要是真的想儘可能多的保住同盟軍隊就應該消滅坎普艦隊,而不是撤退。只要有一場勝利可以交代,羅波斯元帥或許就不用到亞姆利扎冒險了,到時候把責任都推到其他提督身上就行了「你看,都是補給斷絕的情況,怎麼人家楊威利就打贏了你們就打輸了呢?不是主帥無能,是部下不給力啊,多幾個楊威利不就好了嗎?」當然,後果就自然是楊威利被不明真相的其他艦隊嫉恨,尤其是第十艦隊「你不是說來救我們的嗎?烏蘭夫中將都因為你死了,嗚嗚嗚~」


作為一部講戰略和政治的動畫,製作公司把戰略和政治玩到飛起。

原作的第一本是個非常完整的故事,後面任何一本都沒第一本這麼完整。不僅有起承轉合,而且整個小說最關鍵的伏筆就出現在第一本結尾。

但是動畫現在的商業策略是第一季TV,第二季電影,製作公司作出了犧牲第一季保全劇場版的戰略決策,把亞姆立札和戰後處理單獨拆到電影裏了。

這個做法,除了給劇場版加入了足夠多的戰鬥戲份外,沒起到任何正面作用。第一本完整的結構被破壞了,故事的懸念也破壞了,對於沒有看過原作的外國人來說,這個故事顯得很平淡。

但是管他呢,票房好了就行。

這才叫學以致用啊。

醜陋的大人.jpg

至於受到非議最多的第七艦隊的修改,我倒覺得情有可原,因為原作在這裡犯了錯誤。

小萊一直強調,帝國將領中,齊格菲的水平是僅次於他的,那麼在這裡以3倍的實力進攻楊威利,應該會造成重大損害才對,小說裏寫的卻不多,只是說造成了幾倍於逃跑之前的損失。

雖然新動畫裏楊威利對友軍見死不救有損他的完美,但是這個完美原本就是邏輯失誤的產物。

現在的處理方式,楊威利是120分掉到110分,齊格菲是80分救到90分,也算有得有失。

真正應該否定的是齊格菲之前平叛那次嘴炮勝利。

當然,這說明劇組政治上還是不夠成熟,因為楊粉可比齊粉勢力大多了,應該優先討好楊粉嘛。


基本上把小說中這一段被人詬病的萊皇開掛一點演繹成了滅霸級外掛(除了紅毛表演了一把智商下限),進而顯得帝國這幫人也挺水的。

小說第十艦隊突圍的時候還剩下6成戰力,到了2018就只給人留下了1k?烏蘭夫你是有多窮。另外,黑色槍騎兵(動畫顯示至少6倍以上的兵力優勢)竟然被1K捅穿了?畢典菲爾特你果然是個廢物啊。

跟烏蘭夫齊名,比克古老爺子評價極高,算是原著中同盟遠徵時少有的能打的波羅丁簡單的被魯茲放黑槍搞死了?強行符合魯茲神射手的設定??(PS:原著其實也是銀英未解之謎之亞姆利扎前哨戰中的第十二艦隊)

大米疾風之狼的名號是在此之後纔得到的。那麼亞爾沙列姆提督又是怎麼得知對面這個人是疾風之狼?八年抗戰開始了啊。

還有坎普,明明靠著自身擊墜王的經驗讓同盟空戰部隊喫了大苦頭,結果到了這裡就成了同盟豬隊友?PS:參謀強行翻譯成劉別謙也是醉了。。。

第七艦隊倒是加了不少戲份,然而被楊和萊皇都評價極高的吉克怎麼可能犯放著對面還有戰力的部隊不管這種低級錯誤。PS:編劇你其實就是想先把之後紅毛奇霍伊薩戰役800破5w的劇本先秀一次是吧。


我想說的是,貌似王爾古雷的機體設定未改啊?


前作的第七艦隊赫伍德完全就憑空消失了。這次加入了悲壯的捨身斷後楊艦隊的劇情。

前面答案提到的,吉爾菲艾斯放走第七艦隊不符合邏輯。茲認為,當時第七艦隊已經9成艦隻不能戰鬥,脫離戰場轉向有戰力的艦隊是正常選擇,剩餘的等待打掃戰場即可。倒是這剩下的一成最後還是側擊了一下吉爾菲艾斯艦隊這個有點誇張不符合邏輯。

更正:經包先生提醒,前作第七艦隊並沒憑空消失。而是隱藏在吉爾菲艾斯那段對方有將領想接洽投降事宜裡面。


我只是很好奇萊因哈特有帝國多少兵力

同盟派出總兵力60% 3000W兵力

結果每隻艦隊都被數倍敵人偷襲

劇情裏萊因哈特受封伯爵 軍銜一級上將

能控制的跟定不是帝國大部分兵力 而就這樣已經兵力數倍於同盟軍

好奇同盟是怎麼苟活的。。


據說因為聲優的原因,紅毛變艾森納哈了。

不過艾森納哈還要打響指,紅毛跟副官的默契程度怕是突破天際了……

打的場面很激烈,空戰好評,而且終於有一邊的戰鬥力不像飛行棺材了。

其實楊跑路的時候可以再給坎普點戲份,也算給後來坎普非得和楊再過招的引子。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