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知道日本女生不怕冷,她們下半身一件裙子,一雙不太厚的絲襪,一雙小皮鞋,甚至是腿上只穿一雙長筒襪,再露一節大腿就可以過一冬天,哪怕是北海道的女生好些也是這樣穿著過冬的。

反過來看,很多歐美白人別看人高馬大,喫很多肉蛋奶和高能量食物長大,甚至有許多超重甚至肥胖,可是到了冬天也跟大多數國人一樣,能多穿點就多穿點。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電視上看美國東北部和五大湖區暴風雪,記者在街上採訪一個比較年輕的白人女子,她說「太冷了,我身上已經穿了十件衣服」,街上的其他居民,不論男女也都是裹得嚴嚴實實的。足以說明美國白人的禦寒能力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強,比不上日本女人。另外,我有一朋友在俄羅斯留過學,她說她在俄羅斯冬天雖然也穿過裙子,但是腿上必須穿足夠厚的深色連褲襪,比較厚的長筒靴、過膝靴或雪地靴也是必備的,露腿的幾乎不存在。這樣可能也說明日本女人的禦寒能力並不比俄羅斯人的禦寒能力差。

那麼想問一下:日本女人身材相較歐美白人比較瘦小,日本人均肉蛋奶和高能量食物的攝入量也遠遜於歐美,為什麼日本女人的禦寒能力竟能超過歐美白人?

另外,好奇問一下,中國女生去了日本,到了冬天會不會「入鄉隨俗」,和日本女生一樣只靠短裙絲襪甚至穿長筒襪露大腿就過一冬天?還是繼續「能多穿就多穿」?

本問題有請有在日本有留學工作生活經歷的女生回答。


在日本這種被視為是「不知寒暑、不分冷暖」,一心只惦念袒露大腿的女性或許可以戲稱為「北海道流」?就像森女風那樣算是一種風潮。如圖可見:

這名可稱為是北海道流的女高中生,為了方便地在雪路行走才選擇了穿靴上學。雖然這種選擇是正確的,但她的靴子卻並未很好地防止雪水滲入。因此可以看出,她對時尚其實更在意,反而放棄了合理的生活經驗。

你問露腿,道理其實也是一樣的。日本女孩經常會因追逐時尚(尤其JK會涉及內部交流,異見者可能會被排擠),所以此類選擇相對更統一。也確實能經常看到有女子高中生成羣露大腿,三三兩兩行於雪地之中。甚至於有時,還會引發愚蠢且滑稽的、類如「冰桶挑戰」那樣的風潮,如圖:

我們都知道,在雪地環境下較長時間曝露是很容易引發凍傷和後遺症,甚至可能被凍死。在2018年2月時,哈爾濱依蘭縣便發現了一名在街頭被凍死的17歲少年。一身短打卻死於嚴寒,雖然是醉酒後的脫衣(打字太快漏掉了「反常」二字,特此補充),但也能證明「小孩兒屁股上三把火、年輕人火力壯」等傳統觀點是錯誤的。

但其實即便是日本,也並非每個女生都如此反智。2016年國內曾出現一則「只為一名女子高中生服務的火車站,上白瀧車站存廢始末」的新聞。文中的女子高中生曾被日本的攝影師們作為素材瘋狂地大量拍攝,比如這種:

上白瀧火車站(上白滝駅,かみしらたきえき)位於日本北海道,所以這其實也能證明,真正的北海道姑娘也有理智正常的。這可以證明日本的年輕女性並非都會為了時尚去放棄合理的生存方式。但反過來說,為了生存下去,國內其實也能看到露大腿不是嗎?

達古冰山之巔,海拔4860米,溫度恐怕更是在零度十度以下。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為了更好的生活,這些網紅模特勇敢地將自己展露於冰天雪地之中。如果問她們,或許也會這樣回答:

所以還需疑惑什麼什麼呢?即便日本近年各地經常出現強降雪,有些地區白晝氣溫甚至逼近冰點,但只要還沒出現死亡事故。這些女子是可能為了時尚,勇於挑戰自然的。甚至可能會像此前美國的「琪琪挑戰、啃汰漬球、喝洗衣液、潑人沸水」那樣,出現多起事故後仍繼續樂此不疲(這也一樣涉及對生存的思考,無分吸睛考究或同伴認同)。

說到這裡,我找了某個日本醫院的數據圖,膝關節和骨關節歷年的置換手術數量:

能看出膝關節一直居高不下,而骨關節在2015年後驟然增加了30多件。或者這能看出來,露腿不僅傷膝蓋,還會影響股骨……注意,這只是不負責的推測。我沒翻查更多資料以證明上述手術增加和日本老齡化無關。

我想說的重點是,日本膝關節手術很常見且發達,還有保險。

優越的福利待遇,或許也是這些年輕女性可以恣意妄為、揮霍青春的本錢之一。是啊,福利這麼好,不作不用是不是傻?手術多痛苦現在又感受不到,被年輕男子關注少了,那纔是最大的悲哀和損失。

另外你這個問題有點「政治不正確」,日本小學生打小就凍慣了,你該問問為什麼年紀大了後那些日本男高中生沒有繼續袒胸露臀地迎風行走。《海賊王》裏弗蘭奇多帥氣?自小到大,哪怕被丟到機關島上,也從未放棄泳裝堅持!這纔是昭和男兒的堅持!

弄得現在日本此類關節置換術女性佔比那麼高,白白讓她們享受了這麼好的福利。太可惜了!

++++插、插個分割線++++

評論區代表日本人發言的感覺比日本人還傳統。誠然日本的傳統觀點是「因為天氣冷而減少運動的話,膝蓋和足部的血液循環就會變差,更易感受膝蓋疼痛,甚至是病情惡化。因此只要增加活動就好……」,但即便是傳統的日本觀點,也有「今日は天気のせいで、関節が痛いねー」的古老說辭。

正常人或關節病變患者都會意識到溫度和濕度對關節的靈活性和伸縮性產生顯著影響。因為這可以直觀感受到疼痛,因為溫度的降低會增加關節液的粘性。日本某醫者在研究了800多名關節痛患者(膝、手、股關節痛)後,開始考慮對氣溫的影響展開研究。因為大多數患者本人知道濕度對關節痛的影響,而寒冷氣溫對濕度也有很大影響。那麼如何解釋寒冷氣溫對關節的直接影響,只是一個闡述角度問題。

所以反智是不可能一直反智的,就是隻有女高中生纔可能堅持這種樣子。


禦寒能力強這個說法有待討論。

為什麼呢?

有一次我實在受不了了,問了平常關係很好的一個日本妹子。

「你們冬天光腿不覺得冷嗎?」

她回答我:

「冷啊,但是這樣好看。」

所以我感覺這不是禦寒能力的問題……

另外一說,之前考大學的時候,為了穿西裝裙,我也在大冬天光過腿,其實還能忍受……就是凍的腳脖子疼。


沒有的事。

其實很冷。

只是日本女孩露腿,歐美女孩漏胸,各取所長。


原因不少,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基因上的原因。

黃種人的祖先曾長期在寒帶亞寒帶地區生活,

發生了一些基因突變,逐漸適應當地的氣候。

雖然全世界有很多古人類的化石和生活遺址,

但現在的人類並不是由那些古人類進化而來。

白人黃人的祖先在10萬到7萬年前離開非洲,

取代當地的古人,成為現代白人黃人的祖先。

在三大人類種族裡,黃種人形成的時間最晚,

是因為黃種人的祖先在寒帶完成了新的演化。

想要在寒冷地帶生活,需要做多方面的改變。

其中,如何禦寒保溫是最為關鍵的重中之重。

我們知道物體的散熱能力與表面積大小有關,

同樣體積的物體表面積不同,散熱能力不同。

事實上,物體的形狀越接近球形越利於保溫,

所以,黃種人祖先的身體形狀開始發生變異。

相對於軀幹,黃種人四肢的比例逐漸變小了,

雖然變小的程度不大,但比白人和黑人顯著。

用坐著的高度與站著的高度相比是簡單辦法,

可以迅速而直接的看出從比例上看是否腿長。

黃種人平均是0.55,白人是0.5,黑人是0.45,

顯然,四肢比例越大越利於散熱不利於保溫。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使黃種人顯得很短腿,

不是說個子不高,而是說腿的比例還不夠長。

黃種人和白人黑人的脂肪分佈也有很大不同,

黃種人的脂肪在整個身體的分佈更均勻一些。

一般來說,白人黑人的身體有著更多的曲線,

也就是說粗的地方會更粗,細的地方會更細。

即使是白人黑人胖子,也有纖細的手腕腳踝,

有比黃種人胖子更細的小腿,這是為什麼呢?

為了禦寒,黃種人不得不把脂肪攤開來分佈,

保證能夠用最少的脂肪達到最大的保溫效果。

事實上,黃種人皮膚的黑色素不比白人更多,

黃種人有黃皮膚是因為黃種人的角質層更厚。

比白人黑人更厚的角質層更利於保溫和禦寒,

還有大頭、扁臉、單眼皮、小眼睛、眼縫小、

眼窩淺、小嘴、內眥贅皮、鼻低、性成熟晚、

體毛少、汗腺少、眉毛睫毛少、孕期長等等。

這些都是黃種人為適應寒冷氣候改變的基因。

有了這麼多黃種人祖先留下的禦寒基因加持,

當然會讓黃種人在禦寒能力上比白人更厲害。

再加上日本人的營養、交通條件和歐美同等,

還有從小開始的禦寒訓練,當然會更加耐寒。

有些人可能會說白種人生活的地區緯度更高,

這些特徵應該發生在白種人身上,這很無知。

首先白人生活的地區緯度雖高,但並不寒冷。

歐洲西部和北部被溫暖的北大西洋暖流環繞,

不但南歐和西歐足夠暖和,就連北歐也暖和,

北極圈內的摩爾曼斯克竟然是終年不凍港口。

歐洲的年均氣溫比同緯度的亞洲地區高多了,

而北半球最冷處是在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

歐洲的冬天不但不能與同緯度北亞地區相比,

甚至與緯度低了很多的我國北部都無法相比。

其次白人進入北亞地區的時間距離現在很近,

俄羅斯白人進入烏拉爾山以東歷史才幾百年。

黃種人的祖先在北亞地區生活了幾萬年之久,

到現在俄羅斯的北亞部分仍然以黃種人為主。

拿現代極少數俄羅斯白人作為例子以點代面,

顯然無法支撐論點,黃種人才是寒帶的民族。

事實上不論亞洲還是美洲寒帶主要是黃種人,

北歐的芬蘭人也是白人與黃種人的混血後代。

不論歷史還是現在,最冷的地區都是黃種人,

所以黃種人的禦寒能力強於歐美白人很正常。


比禦寒能力必然是要比溫度氣候的。比溫度氣候的話必然要看緯度。看緯度的話日本和歐美的緯度跨度都很大。因此只能寬泛地說一下。

首先,日本女人。

日本這麼個狹長型的國家,緯度跨度很大。同樣都是日本女人,生活在北海道的日本女人和生活在關西(更別提沖繩)的日本女人在禦寒能力這方面顯然要求是不一樣的。我自己就有一天之內坐新幹線從函館到東京再到福岡,因為溫差過大患上重感冒的經歷。當小樽的雪深及膝蓋不穿厚羽絨服會出人命時,大阪的溫度能讓你不穿羽絨服還微微出汗。

當然,大冬天穿打底褲和短裙在東京還是挺常見的。就我個人經歷來看,一是東京無論室內還是公共交通都會有很足的暖氣。二是很多品牌的打底褲雖然薄薄的一條但是穿上去是真的不會冷。至於大冬天光腿的勇士,我印象裏沒怎麼見到過。

至於歐美白人,範圍就更廣了。不談北美,只說歐洲。斯堪的納維亞的女人和南歐的女人在禦寒能力方面有什麼可比性嗎?哪怕只看北歐,只看我比較熟悉的挪威,奧斯陸和特羅姆瑟的冷也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有朋友在奧斯陸大冬天能穿露臍裝破洞牛仔褲,但是再往北一點靠近極圈的話不穿衝鋒衣真的會死。而且很多挪威人年紀大了都需要找中醫針灸來緩解風濕之類的問題。說到底不是禦寒能力強,而是年輕時沒把身體當回事。

在奧斯陸的大冬天我也經常一條打底褲配裙子完全沒什麼問題。但是回濕冷沒暖氣的南京之後這麼穿分分鐘教我做人。

還有溫度和體感溫度是兩個概念。老實說我覺得生活在沒暖氣的濕冷地區的中國女人禦寒能力纔是真的強(比如江浙滬)。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