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花

中式插花的花器以瓶、碗、盤、缸、筒、籃六大器型為主,因其造型各異而有典型用法,所創作的插花作品也各具特色。到了明代,出現了《瓶花譜》、《瓶史》、《瓶花三說》這樣的瓶花著作,使瓶花成為明代插花的代名詞。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六大花器之一——瓶花。

瓶花

瓶器源自印度「賢瓶」卡拉隆,傳說可盛裝一切萬物之德,是吉祥的代表,佛家用瓶插置象徵天地的蓮花供佛,是為「瓶供」,瓶供可以說是中國插花的起源。

從歷史研究得知,六朝至宋代,瓶花與盤花盛行,宋代以後,瓶花卻成了中國插花的代名詞。明朝袁宏道的《瓶史》就是記載插入瓶花事物之書。瓶花之所以為國人所喜愛,是因為瓶代表了平安、吉祥之意。如以瓶插牡丹,即是富貴平安之意,以瓶插荷花,寓意平安連年。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慈禧太后,慈禧喜歡把瓶子放在寢宮是四角,就是因為其四季平安的美好寓意。

瓶花花型的構成也和盤花一樣,由三主枝為骨架,骨架構成了不同類型的花型。明代花學家屠本畯從事插花配材研究,因此有「花盟主」「花客卿」"花使命「之分別。而這三種花材,依其結構,在插作時以主枝、客枝、使枝來稱呼使用。

起把宜緊,瓶口宜清是瓶花創作的基本原則。插瓶花時主枝應該露出瓶口的部分是花器長度的1.5倍。主枝要用橫根木法去固定。同時副枝露出瓶口的部分應該為主枝的三分之二,向左打開30度,向下傾斜60度。客枝露出瓶口的部分為主枝額二分之一,向正前方傾斜80度。中間高的枝條要選取一枝曲線最優美、比較纖細的枝條。

輔助副枝應該選取一個比副枝短些的枝條插在副枝前面起連接客枝的作用。再取一枝更短的插在主枝或中間枝的部位,作為主枝的輔助枝。中間枝一般會選取一個比客枝短些的花插在客枝左側,一個比客枝長些的花插在客枝後面,高一些,起到連接作用。

凡是皆有禁忌,瓶插花也一樣。井水插貯則花不茂盛;久不換水則滋生毒性;油手拈弄則污染花貌;貓鼠傷殘則損花態;香、煙、燈煤熏觸則失花味;密室閉藏則花不透氣。當然,真正的插花不止六忌,擺放環境之類的也有其禁忌等。

瓶花雖小,奧妙卻很多,禁忌亦復不少,只有勤於花事、細心照顧者,才能真正再造一段生命歷程,延續一段美麗的故事。正像台灣花藝專家黃永川說:「人生要有很多際遇,你才會豐富。」插花活動就是一種豐富際遇的過程,是在生活實踐中,探索天地形色、百花習性、物理史識,交互對話,與另一個生命互相陪伴,互相欣賞和關照的過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