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提到大明末期的事,都會想到2個人,一個就是崇禎皇帝,而另一個就是袁崇煥了。很多人都認為袁崇煥是明朝的忠臣,卻被崇禎給殺了,想不通為什麼一個忠臣會被一個有雄心勵精圖治強國的皇帝給殺了,這不是自己斷自己的臂膀嗎?那麼崇禎皇帝為何要殺掉袁崇煥呢?

1、袁崇煥辜負皇帝的恩寵,欺瞞崇禎。袁崇煥表示帶領大軍,5年之內收復失地。可是袁崇煥在幹嘛,在固守城池,沒有出戰的意思。一邊撈著崇禎的好處,一邊拖著不辦實事。而東林黨人(世家望族)們又在國內欺壓百姓,魚肉百姓,讓國內形勢更是困苦不看。而因為東林黨人的行為,軍隊得不到有利的支持,沒有軍餉沒有軍糧,軍心渙散,導致軍隊戰力低下,根本擋不住敵人。

2、殺毛文龍,袁崇煥把崇禎的得力大將給殺了。當時,毛文龍才是真正的抗敵人主力,袁崇煥就是個「打醬油」的角色。嫉妒羨慕恨的心裡,讓他一怒之下把毛文龍給幹掉了。沒了毛文龍,大清的軍隊就沒了最後的阻礙,打的明軍跟玩似的。

3、大家都知道,崇禎一上台就做了一件非常「讓自己暢快」的事,把「9千歲,魏忠賢」給殺了。那個時候崇禎很年輕,年輕氣盛啊。魏忠賢黨羽一完蛋,整個朝廷就基本上東林黨一家獨大了。而他卻無法控制住局面,頒發的各種好的政令,根本得不到支持,從而讓大明滅了國。同時,東林黨人(各個世家望族)是搜刮百姓,強征土地,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讓大明軍隊得不到有力的支持。這就是東林黨人乾的事。但這些和袁崇煥有啥關係呢?沒錯,袁崇煥就是東林黨人所提攜出來的一人才。因此被崇禎殺掉,就是為了打壓東林黨的勢力。

4、因為袁崇煥取得了崇禎的信任,所以對於對於軍糧的控就沒有進行核查了。於是袁崇煥偷偷的把自己國家的軍糧拿去賣掉了,目的就是打壓毛文龍,謀取權利。而毛文龍的軍隊卻不僅沒有錢可拿,就連飯都沒得吃了。營私舞弊,非常的不作為。

綜上可以看出,袁崇煥被崇禎殺掉,真的是罪有應得,死不足惜。


袁崇煥是作死的,作為明末的鋼鐵長城,袁崇煥有起有落,他在仕途上還算是比較順利的,從小小的知縣,成長為最高軍事指揮官(除皇帝外)。

袁崇煥也確實是位帥才,有他固守在北方,金人真的沒有一點辦法,努爾哈赤從心裡服袁崇煥。說袁崇煥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這個一點都不過分。如果要說他是政治家,這就有點牽強附會啦。指揮軍隊袁崇煥行,玩政治他不行。

明熹宗時期,魏忠賢掌權,政局對於袁崇煥的影響還不是很大。雖然魏忠賢在歷史上是上了壞人榜的,但對於抵抗金人的侵略九千歲還是很支持的,要人給人,要錢給錢,甚至連自己腰包里的錢都捐給了前線,這一點袁崇煥也是非常感謝魏忠賢的。要人也給人,當然九千歲會安排一些自己的人去到袁崇煥的手下。

說實話堂堂九千歲,朝廷大事都是他說了算,安排幾個人到軍隊那還不是很正常的事。可袁崇煥心裡老不舒服,想方設法想把別人弄走,於是上書明熹宗,訴說自己的痛苦,這樣算是把魏忠賢徹底給得罪了,後果可想而知,袁崇煥被迫辭官回鄉。

公元1627年,明熹宗駕鶴西去,其弟朱由檢繼位,即明思宗,也就是大明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崇禎。崇禎皇帝繼位不久,就幹了一件大事,消滅了魏忠賢。對於魏忠賢的專橫跋扈,很多人看不慣,崇禎的這一做法簡直是大快人心。

袁崇煥聽到這一消息,也是開心得不得了,隨口就念道: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他彷彿迎來了另一個春天。

果不其然,袁崇煥的春天來了,崇禎在呼喚袁崇煥,意氣風發的袁崇煥東山再起,被崇禎皇帝委以重任,並讓袁崇煥談談未來的規劃。袁崇煥滔滔不絕的大談自己的規劃,說五年內就可以滅掉金人,崇禎皇帝聽了十分開心,對於袁崇煥提出的要求一概答應。

從很多跡象表明,崇禎皇帝是非常信任袁崇煥的,對他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可為什麼在公元1630年,袁崇煥卻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了呢?罪名是通敵叛國。這一罪名多少有點讓人想不到,鋼鐵長城轟然倒塌,大明江山也在搖搖欲墜。

對於袁崇煥的通敵叛國罪,我覺得是不可信的,袁崇煥為官兩袖清風,物質對他沒有什麼吸引力,他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名節,所以不可能叛國。

先不說袁崇煥是因何而死的,我來分析一下他的性格。

第一、剛愎自用,這是袁崇煥最大的缺點,有了點成績後,就覺得天下興亡,捨我其誰,目中無人。

第二、心胸狹窄,袁崇煥不善於容納他人,沒有海納百川的肚量,所以總想排擠他人,這就為自己樹了不少敵。

第三、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崇禎皇帝很信任他,賜給了他尚方寶劍,袁崇煥沒有拿尚方寶劍作為自己的保護傘,擅殺島帥毛文龍,引起朝野震驚。

第四、沒有親和力,人際關係極差。好像跟誰都合不來。

綜合分析後,我個人覺得袁崇煥的死跟自己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罪名完全是莫須有的,外部有金人的離間,內部有小人的陷害,勤勞而糊塗的崇禎竟然相信讒言,自毀大明的長城,袁崇煥被殺14年後,公元1644年明王朝滅亡了。


我是【今古言堂】,感謝題主的邀請,這個問題我來答。

說到明朝,很多人總是會為明朝的滅亡感到惋惜。但同時也會對明朝最後一任帝王「崇禎皇帝」詬病不已。

就如我們小時候看過的金庸小說《碧血劍》里,故事的主線講的是明末被冤殺的大將袁崇煥之子袁承志及其師門華山派義助闖王,奪取大明江山所引起的一系列江湖恩怨。袁承志的家仇、師仇構成推動故事發展的主要動力,他的復仇之路與天下江山的爭奪交織在一起。

這時,我們不免疑惑,如此忠君愛國的袁督師,為何會被崇禎所殺?

但長大之後,了解過當年的歷史環境之後,不得不說袁崇煥死的不冤,下面今古就為大家簡單分析一下崇禎皇帝殺袁崇煥的幾大理由:

首先,好大喜功,空許五年平遼

袁崇煥在崇禎登位之後,就極為積極的尋求遼東任職的機會。當崇禎問及幾年可平遼的時候,袁崇煥直接就對崇禎許下五年即可平遼且不需增加糧餉的承諾。

但袁崇煥轉頭在給同僚的回答,卻是「聊慰上意」,這就是純粹的給崇禎說好聽的,並不是真的認為自己五年就能夠做到平遼。

其次,私下與滿清議和,使明朝失去朝鮮

當袁崇煥剛到遼東上任的時候,袁崇煥便在趁著弔唁努爾哈赤的機會,與後金議和。這個在當時的可信度還是相對較高的。

當時剛剛取得後金統治權的皇太極,為解決糧食危機和朝鮮的側翼威脅,發兵攻打朝鮮。但此時袁崇煥所控制的關寧軍在後金主力盡空的情況下,沒有任何作為,反倒是毛文龍的游擊軍四處出擊,給後金帶來了極大的損失。

第三,擅自賣糧與喀喇沁蒙古,間接資助滿清

袁崇煥在督師遼東的同時,還曾經將遼東軍糧私下販賣給喀喇沁蒙古,給出的理由是喀喇沁蒙古缺糧,如果不賣,就會倒向後金。

但打臉的是,喀喇沁蒙古在取得袁崇煥的明朝軍糧之後不久,就直接成為了後金的蒙古八旗,更是及時緩解了後金當時的糧食危機。而毛文龍所在的東江鎮游擊軍,卻由於得不到袁崇煥的軍糧而挨餓受凍。

第四,擅殺毛文龍,至遼東局勢奔潰

當時明朝在遼東主要是採用關寧明軍主力配以東江毛文龍的游擊相結合的戰略,總體來說有著毛文龍的東江鎮的存在,滿清尚且不敢大肆侵擾明朝,遠離自己的遼東老巢。

但是,由於毛文龍自領東江鎮,雖然隸屬於袁崇煥的指揮,但在許多戰略方針方面並不與袁崇煥相一致,這使得袁崇煥在後來假借朝廷的名義將毛文龍誅殺,致使東江鎮崩潰,其後失去對東江鎮控制的袁崇煥,乾脆就將東江鎮給予取消,毀掉了毛文龍多年辛苦建立的皮島根據地。

自此,後金軍隊再也沒有了後顧之憂,開始大規模的入寇關內,劫掠明朝的人口和物資來壯大自己。

第五,十萬清軍繞過山海關入寇關內劫掠,遼東督師毫不知情

崇禎二年,降服朝鮮並少了毛文龍這個始終騷擾後金的威脅之後,皇太極舉兵十萬,從遵化、三屯營突入關內,負責遼東一切事務的袁崇煥卻毫不知情。

結語

可以說,雖然袁崇煥說了他五年即可平遼,但是對於崇禎而言,袁崇煥才到任不到兩年,東江鎮就沒了,喀喇沁蒙古也成了蒙古八旗,朝鮮這個鐵杆屬國更是成了後金的自留地,以前一直沒能打到關內的後金騎兵都可以兵圍京師了,更何況還有著袁崇煥與後金私下議和的可能,這一例例、一樁樁現實展現在崇禎的面前,就不由得崇禎最後決定將袁崇煥殺死了。

而袁崇煥的死不得不說,他作為一名守城將或許是合適的,就比如他取得的寧遠大捷,但是如果將一省之地交於他,以他的能力或許就力有未逮了,局勢反而會變得更加惡化。

我是【今古言堂】,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


崇禎為何要殺袁崇煥?

袁崇煥是明末著名的抗金將領,萬曆時期,曾先後擊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皇帝,是「寧遠大捷」、「寧錦大捷」的總指揮。崇禎皇帝上任之初,更是給予袁崇煥至高無上的權利,他把收復遼東乃至於重整大明河山的重任寄托在袁崇煥身上,可是事與願違,僅僅一年以後,崇禎皇帝便將袁崇煥凌遲處死。那麼袁崇煥究竟犯了什麼錯誤,讓崇禎帝痛下殺手,總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四點原因:

一、居功自傲,目中無人袁崇煥本是一介書生,在知縣崗位上通過自薦的方式成為一名軍事長官,他本人的確才能出眾,又得到得到大學士孫承宗的賞識,不斷提拔重用,屢屢建功,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軍事奇才。但與此同時,袁崇煥漸漸驕傲起來,眼裡容不下任何人。他與大將滿桂不和,就上書朝廷把滿桂調走,因副手王之臣勸說幾句,他一氣之下把兩人一起調離。大太監魏忠賢派兩個人在他身邊工作,袁崇煥居然不給面子,堅決反對,只可惜反對無效,當時權傾朝野的魏忠賢別說安置兩個人,就是換掉你袁崇煥也不是多難的事。袁崇煥的驕傲為日後埋下了禍根。二、欺君罔上,把皇帝當小孩子耍崇禎帝是難得的明君,勵精圖治,一心想重振大明江山,他相信袁崇煥能擔此大任。崇禎帝召見袁崇煥問他復遼策略,袁崇煥信口說道五年之內可復遼。崇禎大喜,承諾袁崇煥復遼之後封妻蔭子,說完崇禎帝暫時退朝休息。這時一位叫許譽卿的官員問袁崇煥,五年復遼的策略是什麼?袁崇煥答只是隨便一說寬慰皇上。許譽卿說,皇上可不是好糊弄的,到時候你完不成任務怎麼辦?袁崇煥愣了半天不知所措。好在他反應還算快,等崇禎回來時他已想好了說辭。袁崇煥對崇禎說五年收復遼地能夠做到,但是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戶部掏錢,工部提供兵器,吏部選派官員,兵部調遣將領,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生殺大權。崇禎皇帝痛快的答應了,立即傳旨照辦,還賜予袁崇煥一把尚方寶劍和一杯御酒為他送行。崇禎皇帝對袁崇煥絕對的信任和支持,而袁崇煥呢,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但是牛皮吹出去收不回來,只得硬著頭皮走下去。他的做法如果對一個普通朋友還好,頂多說你不夠真誠,以後斷交拉倒,可如果是對皇上,那是找死。三、擅殺毛文龍這是最嚴重的一條,後面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都與這事有關。毛文龍,一個小島的總兵,手下兩萬多人,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在金的後方,可以對金起到牽製作用,一直以來,朝廷對這個小島給予特殊的關照,每年花大把的銀子養這個小島。但是毛文龍這個人不怎麼樣,在島上儼然如土皇帝一般,拿著國家的撥款不搞軍事,卻干一些走私的買賣。以前有人曾建議朝廷撤掉毛文龍,崇禎考慮再三一直沒動。袁崇煥上任以後,看毛文龍極不順眼,一方面是看不慣他的所作所為,另一方面是毛文龍對袁崇煥不夠尊敬,於是,袁崇煥著手辦的第一件事是幹掉毛文龍。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崇禎委以重任是要你收復遼地,毛文龍雖然有錯誤,但沒有對復遼工作造成任何障礙,非但沒有障礙,反而可以牽制敵人,況且毛文龍沒有犯必須裁撤的錯誤,袁崇煥也沒有殺他的理由。可是,此時的袁崇煥大權在握,想辦你就必須辦你,沒有理由製造理由。袁崇煥以閱兵為由來到毛文龍的島上,毛文龍設宴款待,席間袁崇煥談笑自如,毛文龍沒有感到絲毫異常。袁崇煥勸毛文龍回家養老,毛文龍說島上離不開他。袁崇煥看談判已然解決不了問題,動了殺機,亮出上方寶劍,列舉出毛文龍十二大罪狀,其實都非常牽強,然後咔嚓一下人頭落地。事後,袁崇煥感到事態嚴重,立即上書向崇禎請罪,因為毛文龍為一品軍官,只有皇帝才可以殺,所謂上方寶劍無非是個形式而已,歷史上沒有幾人真正行使這項特權,袁崇煥卻做到了。崇禎接到消息後大吃一驚,心裡對袁崇煥極為不滿,但人已經死了,再去追責沒有意義,況且復遼大計還依仗袁崇煥,所以崇禎不但沒有怪罪,反而獎賞了袁崇煥。崇禎心裡是這麼想的,把袁崇煥這筆賬先記著,五年內收復遼地這事就算拉倒,如果沒有做到,咱們一起算賬。接下來發生的事非常殘酷,毛文龍死後,兩萬軍兵鬧情緒,袁崇煥只得多發軍餉,用錢來擺平,原本以為殺了毛文龍會節省開支,這下反倒多了,崇禎依舊什麼都沒說,把錢撥給了袁崇煥,這樣的領導真是夠意思。四、己巳之變沒有了毛文龍在後方牽制,皇太極率十萬大軍傾巢出動,並且繞過寧遠從內蒙進入關內,攻克遵化,直逼北京。袁崇煥急忙領兵從寧遠趕來迎敵,在北京城外和金軍展開激烈鏖戰,期間,袁崇煥請求進城休整軍隊,遭到崇禎拒絕,因為當時已經很多流言說袁崇煥勾結金兵,崇禎不得不防。袁崇煥在城外和金兵交戰數日,雙方互有勝負,金兵見無法攻破城池,收兵撤退了,京城周圍房屋損毀無數,史稱己巳之變。這時崇禎召見了袁崇煥,不是從城門走進去的,是坐著筐拽上去的。從這一點即可看出袁崇煥並沒有叛國,如果是的話,不可能上去等著被抓。崇禎皇帝依舊保持理智,回想袁崇煥說過的五年復遼計劃,如今一年過去,寸土沒有收回不算,還讓金兵打到家門口,這個當年威震遼東的袁崇煥也不過如此,枉費了朕一片苦心。崇禎皇帝的心涼了,徹底涼了。崇禎並沒有馬上處理袁崇煥,因為城外的關寧鐵騎只聽袁崇煥調遣,但袁崇煥勾結金兵的謠言四起,崇禎無論如何不敢再相信袁崇煥了,他把袁崇煥關進監獄。隨後就是調查取證工作,魏忠賢餘黨以及袁崇煥曾經得罪的那些人站出來你一言我一語的,都是對袁崇煥不利的話,最後袁崇煥以擅自與金兵議和,擅殺毛文龍兩項罪名被凌遲處死。

袁崇煥,字元素,籍貫廣東東莞。明朝末年任薊遼督師,是抗擊滿清的著名將領,為保衛明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在崇禎二年(1629)卻被崇禎皇帝下了大獄,次年凌遲處死,崇被帝為何殺袁崇煥?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1. 心胸狹窄,恃寵而驕 天啟年間袁崇煥鎮守邊關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等赫赫戰功,當時與名將滿桂鬧不和,於是袁崇煥上疏請求將滿桂調往別處,明熹帝於是召滿桂回朝。經略王之臣奏書請求留住滿桂,袁崇煥又因此與王之臣鬧不和。後遭魏忠賢排擠憤而辭官。崇禎帝繼位後重新委以重任,袁崇煥不負皇恩,在「己巳之變」 時率軍勤王,解了京城之危。崇禎二年,袁崇煥又因個人恩怨私自斬殺大將毛文龍。這種排除異己,一人獨大的行為也為以後被殺埋下了禍根。

2. 欺君罔上,目無君主 崇禎元年,崇禎召見袁崇煥,袁崇煥誇下海口五年收復遼地,並要求「五年內,戶部轉運軍餉,工部供應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必須朝廷內外事事配合」。崇禎帝大喜,都依了他,並御賜尚方寶劍。後面崇禎帝也確實都按要求做到了。而崇禎二年,袁崇煥不僅沒有收復失地,還被滿清打進關內,差點危及京城,害得崇禎帝出了一身冷汗,由此對袁崇煥極其失望。

3. 成了皇權跟黨爭的犧牲品 崇禎元年,崇禎帝即聯合東林黨剪除了「閹黨」 魏忠賢集團。雖然是解決了太監專權亂政的難題,但也同時打破了平衡,東林黨迅速膨脹,嚴重削弱了皇權,而袁崇煥與東林黨來往密切,引起了崇禎帝的猜忌。

雖然袁崇煥因為性格缺陷和政治鬥爭而被殺,但並不能由此而抹殺他抗擊滿清的功勞,也不影響他成為民族英雄的歷史地位。

如果你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區討論。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花木童說史。


崇禎帝朱由檢殺害抗金名將民族英雄袁崇煥,完全是自毀長城,是成為斷送明朝亡國之君的重要原因。

一些勢利小人故意把袁崇煥說成是抗擊滿清名將是無稽之談,袁崇煥與岳飛一樣都是抗金名將,只不過岳飛抗擊的是完顏阿骨打建立的金朝,而袁崇煥抗擊的是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袁崇煥活著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滿清的說法。袁崇煥1630年被冤殺,皇太極1636年才改後金為滿清。

崇禎帝朱由檢冤殺民族英雄袁崇煥,主要是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袁崇煥是明朝唯一擊敗努爾哈赤皇太極兩位後金滿清開國雄主的名將,寧遠大戰更是用大炮擊傷努爾哈赤,使努爾哈赤在半年後含恨死去。可以說袁崇煥與皇太極有殺父之仇。北京保衛戰,袁崇煥又擊退莽古爾泰多爾袞阿濟格多鐸豪格等後金悍將,成為皇太極滅亡明朝的最大阻礙。皇太極只好用反間計讓多疑急躁的朱由檢自毀長城。

其次是溫體仁等奸臣對民族英雄袁崇煥的陷害。袁崇煥被下獄以後,溫體仁等奸臣按照皇帝朱由檢的意思陷害袁崇煥,以討好皇帝。

歸根到底,是民族英雄袁崇煥功高蓋主,讓心胸狹窄的皇帝朱由檢嫉賢妒能。明明是朱由檢對尾大不掉的毛文龍不滿,密令袁崇煥除掉毛文龍,卻背信棄義誣陷袁崇煥擅殺毛文龍。明明是袁崇煥說五年復遼,五年復遼的到期時間應該是在1633年,結果袁崇煥1629年就被下獄1630年就被朱由檢冤殺。

綜上所述,崇禎帝朱由檢冤殺民族英雄袁崇煥是自毀長城,讓明朝將領人人自危離心離德,投降後金滿清的漢奸層出不窮,為明朝及南明徹底滅亡埋下巨大隱患。


袁崇煥是明朝末期著名的軍事將領,中過進士。萬曆47年在明朝廷為官,曾經取得過寧遠大捷。由於受到魏忠賢等人的排擠,辭官不做。後崇禎帝繼位後,得到重新啟用。

袁崇煥作為軍事領導者,確實有著很高的軍事素質,曾經大敗努爾哈赤,令皇太極也懼怕袁崇煥三分。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神勇無敵的大將,也有著其自身不足的一方面。

下面我們看看袁崇煥自從被崇禎啟用後在哪些方面給自己召來殺身之禍。

袁崇煥在指揮軍隊作戰方面有著很高的藝術性,在計謀上也是老謀深算,當年在和皇太極作戰的時候,出於戰略上的需要,袁崇煥在作戰間隙,曾數次和皇太極打著和談的幌子有過書信往來,其實這只不過是袁崇煥的緩兵之計,目的是為了贏得更多時間,重新加固自己的城防,使得其縱身防禦能力更為穩固。剛開始與皇太極有書信往來時候,袁崇煥並沒有和崇禎及時彙報,而是自作主張擅自行動。後來崇禎帝知道此事頗為不滿,認為袁崇煥有通敵的嫌疑。

袁崇煥在和同事的合作方面也是詬病很多,比如在和毛文龍合作過程中,發現毛文龍有在經費方面浪費驚人,甚至有貪污軍餉的行為。另外毛文龍有時對袁崇煥的命令出現過抵觸情緒,甚至有不聽其調遣的個別行為。其實,毛文龍的這些行為罪不致死,但是袁崇煥還是用手中尚方寶劍殺死了毛文龍。並且是先斬後奏。雖然崇禎嘴上沒說什麼,但在內心裏面對袁崇煥的行為大為失望。

袁崇煥在和皇太極作戰的這些年中,皇太極始終沒有討到什麼便宜,後來皇太極利用崇禎皇帝的多疑,在軍中散布謠言,假說袁崇煥準備投降大清,並把偽造信件送往明朝廷。其實這只是皇太極的一個反間計罷了。

崇禎皇帝開始還是對袁崇煥充滿了信任之情。可是後來隨著袁崇煥多次在重大事情上對崇禎皇帝採取不及時彙報的態度,以及後來的驕傲自滿,逐漸讓崇禎皇帝對袁崇煥有了殺機。皇太極的反間計只不過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罷了。


我手上關於袁大吹的資料很多,想知道的可以細談。

崇禎殺袁崇煥,簡單的說,是袁在保衛京城時種種表現不佳——牛皮吹破,加上誤國種種。

典型的說一二。

一,賣糧資敵。崇禎二年關外大飢,袁大吹私自在高台堡開市賣糧給喀喇沁(朵顏衛首領束不的請求)。賣到什麼程度——《國榷》中記載「邊儲始竭」!而在崇禎元年,明廷就已經得知喀喇沁等蒙古部落已公然投靠後金(因為後金可以直接軍事援助幫忙對抗蒙古大汗林丹汗),因此崇禎很生氣,而袁大吹居然一再給束不的等保證——不會與後金勾結。網上所傳袁大吹警告薊鎮薄弱(「惟薊門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萬一夷為嚮導,通奴入犯,禍有不可知者),來源正是出自該段——袁大吹抗旨上奏,所謂薊鎮薄弱——不過是給喀喇沁賣糧找的借口而已(見《明清史料甲編》第八冊,猿糞一貫喜歡玩斷章取義,所以經常挨抽,玩不過了就用腦洞)。最後崇禎嚴厲下旨,嚴查防止蒙古部落接濟後金,只能以「口量計」(統計各部落人口而發糧)接濟蒙古部落,否則以通夷罪論處!而最後,後金正是以喀喇沁為嚮導借道而破關。錢謙益《牧學齋初集》的《大學生孫公(孫承宗)行狀》中,「公(孫承宗)駁之(駁斥新任遼東巡撫丘某的以夷制夷)曰:往以弔喪愚奴而為奴愚,以買米愚束而為束愚」。

二,薊州城詭異的一些行為。袁大吹帶隊入衛,在十一月初十日到達薊州城,接著上書保證「必不令敵越薊西一步」。薊遼總督劉策等在袁之前已達到薊州城堵截。之後,袁居然把劉策等援軍全部遣散,比如劉策打發回密雲、侯世祿等通通打發到薊州城後方。在十三日,後金就越過了薊州城!而且後方各地均無法得到警報,導致崇禎問責時,兵部負責人回答「止聞在薊(薊州城),未聞在通(通州)」。弘光吏部尚書徐石麒大罵袁崇煥「陽主戰而陰主款也」,在薊州城「是夕敵至,牛酒犒勞。夜未央,敵忽渝盟,騎突薄城下,崇煥師反殿其後」。

三,五年平遼牛皮吹破——頓兵不戰。別以為後金很強大,其實後金的丁數僅五萬!加上漢奸軍蒙古協軍,能動員六萬就不錯了。後金第一次入關時,後金兵力其實並不多,只是明軍太弱。比如三河、寶坻等處也未陷落(《明季北略》等記載有誤),縣令最後還被嘉獎。個人認為戰兵才一萬多,蒙古軍大概五千,另有廝役僕從數千。所以什麼「九千破十萬」,這些都是神話。皇太極正準備吃掉德勝門滿桂時,發偏師(止以護軍及蒙古軍二千,未與大軍同往)讓莽古爾泰帶隊去牽制袁大吹。從戰事描述上看,後金戰前布置是集中突擊一路;而袁方是品字分三隊,祖大壽和王承胤在前,袁在後伺機出動夾擊後金。而戰中,後金自持武勇而不尊戰前布置行動;而袁三隊中的王承胤怯戰後腿擾亂袁的陣型,導致後金突入袁本隊。分析看來,莽古爾泰存在兵力不足,隊伍散亂(蒙古人),最後而退兵。在廣渠門之戰後,袁帶兵和後金對陣,基本上是乾瞪眼對望,「二十五,二十六日,奴陳兵於前戰處,似進不進,蓋欲疲我也」(周文郁吹牛皮也是厲害)。如此表現,讓崇禎如何相信「五年平遼」(現不能禦敵,平時恢復之言何在)。

四,斬帥。其實和毛文龍的衝突已久,在天啟六年就鬧過移鎮風波。在天啟皇帝否決其要求毛文龍移鎮到遼南(大概在蓋州一帶,相當靠近後金)的請求後,竟然以「協商軍事」為由趁機派狗腿子徐敷奏等人停靠東江各口岸造謠挖牆腳,引發旅順參將帶兵四千逃亡關寧等事件。在天啟七年此事再提,徐敷奏被下旨處死,而袁抗旨保之。


我覺得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原因:1,崇禎皇帝從小受的是王爺的教育,可能是一個好王爺,不是一個好皇帝。而且他做王爺的時候魏忠賢得勢,為了避免惹禍上身,就在王府里閉門裝病,對他剛愎自用和多疑等性格有一定影響。2,袁崇煥曾經和崇禎戲說「五年定遼東」,崇禎當真了而且對他寄予厚望、對他的支持也最多,但後面沒有平定。袁崇煥還在沒有請示的情況下把毛文龍給殺了,這讓崇禎私下裡對袁崇煥也有疑心了。3,因為明朝毛文龍是皇太極的牽制力量,毛文龍被殺,皇太極後顧之憂被解除,就安安心心攻北京去了,袁崇煥救援北京時開始不打,讓皇太極沿途燒殺搶掠然後引入北京城再打,敵人攻入都城,而且這時候皇太極又使計誣陷袁崇煥通敵,最後袁崇煥被凌遲。趕緊袁崇煥為了打勝仗得罪了好多勢力,讓皇太極在北京沿途燒殺搶掠,把老百姓都得罪了,想想,這樣怎麼可能會有好下場。4,還有就是袁崇煥是前一朝的臣子,前一朝和崇禎一朝的情況不一樣,一朝天子一朝臣,袁崇煥沒明白過來,與他最終下場悲涼也有一定關係。


袁崇煥犯的錯太多了,誇海口五年平遼,擅殺毛文龍,造成後來皮島內亂,努後院無憂,勤王不利,守而不戰以致京郊百姓地區怨聲載道,和滿桂不和,當初關寧軍應該是李成梁時期就組建了,本身戰鬥力就強,你要說袁崇煥愛國也不錯,只是戰略上失誤太多,晚明的名將很多,比方說盧象升,左良玉,祖大壽這些人能力都不次於袁崇煥,只是崇禎把希望都壓在誇海口的袁崇煥身上,一旦希望破滅,就拿袁崇煥撒氣而已

這裡我向大家說說他最主要的兩條罪名:

第一,欺君之罪,他當初向皇帝誇下海口可「五年復遼」,皇帝一聽高興壞了,對他是無比信任寵愛有加,封他為薊遼督師,賜尚方寶劍,把北方的軍事全權交給了他,對他言聽計從,是要錢給錢要糧給糧,和他有矛盾的將領也被皇帝調走遠離他,皇帝本以為可以後顧無憂了,可曾想不到兩年時間後金就直接打到北京城下,一下子將皇帝至於危險境地,袁崇煥急忙回援北京,雖說最後打贏了,可是拿皇帝的生命開玩笑那可不是鬧著玩的,而已他又犯了一個重大錯誤,他竟然向皇帝請求帶兵進京城修整(皇帝肯定沒有同意),這可是大忌啊,居心不良。皇帝自此對袁已經不信任了,開始起了殺心。

二、擅斬毛文龍。袁崇煥一個正二品的兵部尚書竟敢僭越殺平遼總兵官征虜前將軍,加太子太保文武一品還執有尚方寶劍的毛文龍,致使皮島人心渙散,戰略全無。三個月後就發生己巳之變,後金繞道蒙古直撲明都北京。後世的幾個番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都叛變後金。袁崇煥是愛國的,但是他犯了太多的的錯誤了。至於為什麼他會被吹捧的那麼高,那就得說清朝的籠絡人心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