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謙虛的人,可以給他人留下成熟、穩重的印象,而且也容易贏得他人的尊敬。很多人願意跟謙虛的人相處,正是因為這種特質讓他覺得與你相處非常舒服,不容易使人產生敵意。

對孩子來說,謙虛與否也決定了孩子身邊會有多少朋友,周圍的人願不願意跟他接觸交往。因為謙虛的孩子不會一味地誇大自己的本領,也不會到處貶低其他人,反而會以一種虛心的心態去請教別人,誇獎別人。

所以,從小培養孩子謙虛的品格顯得尤為重要。

01

滿招損,謙受益

凱凱從小在美國長大,英文說得挺溜,中文卻還不是那麼熟練。等他上了小學後,我跟老公就商量著,教凱凱寫一些中國的漢字,讓他練習寫楷書。

剛開始,兒子寫出的字真是讓我哭笑不得,習慣了書寫英文字母的他,在寫漢字筆畫的時候確實有種鬼畫符的味道。有時凱凱看我捂著嘴笑,他低頭看看自己寫的字,都覺得不好意思。

我跟老公反正覺得孩子練習漢字的書寫也不是那麼著急的事,所以都是讓凱凱每週末練習一次就夠了。兒子沒什麼壓力,所以每次也挺認真的,規規矩矩寫完兩頁紙,才會去玩別的。

有一次,老公去書房正好看到凱凱之前的練習紙,突然發現兒子的漢字寫得挺不錯了,為這個特地誇獎了他一番。老公很少誇別人,對兒子凱凱也是一樣,所以凱凱當時就很興奮。

我一直覺得,孩子在每一次進步的時候,家長都應該給予適當地表揚與鼓勵,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但我有時確實忘記了,在表揚的背後,孩子的驕傲與自負也會慢慢滋長。

後來幾周,我再去看凱凱的練習作業時,就明顯發現,他在寫字的時候有點沒沉下心,很多筆畫都有點飄;很多字看起來都像是趕時間完成的,並沒有之前那麼用心在寫了。

趁著一次晚飯後,我問凱凱,「你知道柳公權嗎?」兒子搖搖頭。於是,我就跟凱凱講了一個關於柳公權練字的故事。

柳公權是唐代的書法家,他小時候因為擅長寫書法,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然而,表揚的次數多了,柳公權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

有個賣豆腐的老人看柳公權那麼驕傲自負,就對他說,華原城裡有個人用腳寫字都寫得比你好。柳公權不服氣,一大早就趕過去,看到有一位無臂老人用腳夾住毛筆,在紙上寫對聯。他仔細一看,老人寫的字龍飛鳳舞,不知比自己好多少倍。這時,柳公權才意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便虛心向老人請教。

老人告訴柳公權,他寫完了八大缸的水,硯臺染黑了整個澇池。即便如此,無臂老人仍然謙虛地說,自己的字離真正的名家還很遠。

在那之後,柳公權再也不敢驕傲了。他勤奮地練字,吸取各家的長處,並時常請人提出自己書法上的不足。後來,他終於成為了當時著名的書法家。

凱凱聽完我講的故事,默默地不說話,後來自己回房間去了。但後來幾周,我跟老公再看到他的練字紙時,感覺那個認真寫字的兒子又回來了。

其實很多時候,家長在發現孩子有驕傲、自負的苗頭時,就可以通過一些正面積極的事例去引導孩子,不要等到孩子已經養成了自大的習慣,再去指責孩子為什麼這麼不謙虛。那個時候的孩子,一下子很難聽進其他的道理了,所以,教孩子學會謙虛要趁早。

02

謙虛特質,無國界

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是不是隻有中國人老把「謙虛」這個詞掛在嘴邊,美國似乎更鼓勵孩子大膽發言,勇於表現自己,而不是小心翼翼地藏著掖著?

在我看來,美國家長和老師在對孩子的表現、發言這一塊確實是抱著民主、鼓勵的態度。他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勇敢、大膽地去表現自己,尤其喜歡孩子去參加類似辯論、各項競爭這樣的活動。

只不過,勇於表現並不代表孩子就是自負而驕傲的。

我接觸過很多美國孩子,他們通常熱衷於參加各式各樣的團隊活動,像足球、棒球等體育項目;也有的孩子喜歡自己搗鼓一些小零件,動手做一些小發明、小創造。

他們會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充滿自信,卻很少會在自己能力不足的項目上亂編謊話。

大多數美國孩子都能清楚地認識到,即使自己在某個領域取得了一些成績,可是世界上優秀的人很多,他們在各自領域的成就遠遠勝過自己。他們很有「自知之明」,並且會朝著更優秀的人看齊,努力追趕。我想,這或許也是「謙虛」的另一種體現。

當然,驕傲的美國孩子也是有的,但不管怎樣,我們家長還是應該從小培養孩子謙虛的品格。我們既要鼓勵孩子能勇敢地表現自己,但又要引導孩子不能誇大其詞,也不能因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

03

如何學會謙虛?

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驕傲自滿的時候,孩子如此,我們成人也不例外。但當我們發現孩子有這種苗頭時,最好的就是從潛移默化中去引導孩子的思想,讓他自覺擺脫驕傲的控制,學會做一個謙虛的人,及時聽取他人的建議。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家長也可以通過下面幾種方式,教育孩子學會謙虛,讓孩子能包容他人的缺點,也善於發現他人的優點。

1

正確認識自己

有時候,孩子會狂妄自大,是因為他意識不到自己的缺點,總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對的。我們要幫助孩子,去正確的認識自己,讓他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

只有當孩子意識到自己也有缺點和不足的時候,才會降低囂張自大的氣焰,發揮自己的優勢,改正自己的不足。

2

包容他人缺點,發現他人優點

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如果孩子能意識到「人無完人」,就不會總抓著別人的缺點不放。

不管孩子在校上學還是在外與人相處,家長都可以教育孩子,發現別人缺點的時候要學會包容,與此同時也要學會發現他人的優點。當孩子能發現並欣賞他人的優點,孩子就可以贏得更多的朋友,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團隊中去。

3

感謝他人指正自己的錯誤

孩子往往心直口快,有時看到身邊朋友做錯了事,馬上會直接指出來。而出於人的本能自保反應,做錯事的孩子第一反應大多是找藉口為自己開脫,規避錯誤和責任。

對於這種情況,家長不妨多點耐心慢慢引導。

我們首先要告訴孩子,當別人指出你的錯誤時,不要第一時間想著怎麼去反駁,而是仔細回想一下,自己是否真做錯了。如果沒錯,那孩子就可以有理有據地解釋給對方聽;如果錯了,那就要教孩子,勇於承認錯誤,並對他人指出自己的錯誤表示感謝。

4

明白學無止境

在這個世界上,未知的事物很多,沒有一個人可以把所有的知識、本領全部學會。因此,父母可以教育孩子,謙虛,就是你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並明白世界上存在著很多事情是自己做不到的。

求知無止境。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讓孩子意識到「學無止境」,要不斷去學習、追求更高的目標其實就是謙虛的一種體現。

莎士比亞曾說,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裏毀滅了自己。的確如此,我們常常能看到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往往虛懷若谷,謙虛謹慎;而那些不學無術、一知半解的人,卻總是驕傲自大,自以為是,最終只能落個悲慘的下場。

滿招損,謙受益。謙虛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這也是孩子慢慢學習路上不斷進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

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謙虛精神,引導孩子學會包容他人的缺點。只有孩子懷著一顆謙虛的心,才能去探索未來更廣闊的世界,才能不斷奮發向上,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