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在臉書「氣象達人彭啟明」表示,上週瑪莉亞颱風走後,菲律賓東方海面到關島附近,一大片的低壓帶環流,原本預期將會接續成為颱風,但一直消消長長,結果一直拖到這個低壓跑到臺灣南方的巴士海峽後,才發展起來,預期在這一兩天有機會發展成為今年第9號颱風山神,未來將在南海上持續往海南島方向前進,對臺灣沒有直接影響,不過外圍的水氣,已經在東半部有些雨勢,今明兩天都將持續有短暫雨。

他指出,而這低壓後面,在菲律賓東方海面持續有低壓發展中,很有機會也在未來幾天發展起來,目前預測的趨勢較為分歧,尚未有太大參考價值。在這個大低壓帶當中,後續也可能都還有系統再發展,這個時候本來就是颱風發展的旺季,一週一颱或是兩颱,甚至西太平洋上有兩個颱風,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從統計上7、8月本來就是這樣的分佈,不需要太過恐慌。

彭啟明表示,這陣子對於在這大低壓帶裡面的系統,不少人根據裡面發展,預期有不少推測,但預測何時會有颱風,會不會侵襲臺灣,這產生誤差的範圍可能比預測颱風路徑大得太多了,常常變成無效訊息,紙上颱風滿天飛,但常常一個都沒有。

臺灣今天清晨各地非常炎熱,彭啟明表示,北部許多地方清晨5、6點就已經到29至30度,其他地方也都有27至28度,這主要是受到高壓環流影響,吹著偏東風,非常的穩定,今天西半部從北到南要留意較熱的環境,甚至中部可能在背風側,風速較弱,汙染物擴散條件不佳,可能中午到下午臭氧濃度偏高,空氣品質略差一些,敏感族羣多留意。而這高壓位置就位於日本,前陣子日本發生暴雨等災情,現在又發生極端的酷熱,對災區壓力相當大。

彭啟明表示,未來影響臺灣天氣的關鍵還是太平洋高壓,預期未來幾天會逐漸減弱,尤其在週三、週四之後,可能會稍微東退,這也讓如果發展成形的颱風有機會開始北上,但兩者之間的互動之關聯性,尚未有較明確的答案,是否接近到臺灣或是邊緣繞過,仍有相當大的變數,預期臺灣的天氣週四、週五之後到週末,可能變化較多,整體而言偶陣雨或下雨的機會較高,是否有系統接近,仍有待未來一兩天的變化,才會有較明確的答案。

氣象局說,本週太平洋高壓位置逐漸偏北,臺灣位於低壓帶之內,低壓帶範圍廣大,容易有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發展,後半期天氣不確定性大,留意南海至菲律賓東方熱帶系統發展情況。

明天至下週一臺灣位處低壓帶環境內,水氣較多,天氣不穩定,東半部及南部地區易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需留意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明天之前東風偏強,過山沉降關係,處於背風面的西北部地區高溫有機會來到36度;週五之後低壓帶有向北抬之趨勢,其內並可能有新的熱帶系統發展,天氣變數較大,降雨可能會較本週前期明顯。

24日至26日,臺灣仍位處在一個大的低壓帶環境內,各地天氣較不穩定,海面上有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發展的機率,惟其發展位置、路徑及強度變化的預報不確定性較高,提醒大家多留意氣象局所發布的最新氣象資訊。

彭啟明表示,臺灣南方巴士海峽的熱低壓,預期這一兩天有機會形成今年第9號颱風山神,...
彭啟明表示,臺灣南方巴士海峽的熱低壓,預期這一兩天有機會形成今年第9號颱風山神,未來將在南海上持續往海南島方向前進,對臺灣沒有直接影響。圖/翻攝自氣象局網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