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古代沒有相機,鏡子也不算清晰,人們會不會一直不太清楚自己的樣貌?也不太知道自己好看還是不好看?


肯定是有概念的。身邊人看在眼裡,瞭解他們的評價和態度後不至於分不清自己面目妍媸。東施效顰就是血淋淋的栗子。

  但是鏡子麼……題主低估古人的技術了_(:зゝ∠)_

  高錫青銅鑄成的鏡子在開鏡後,成像效果雖然比不得水銀鏡,但要看清人的面目是完全沒問題的。據《淮南子·修務訓》:「及其粉以玄錫,摩以白旃,鬢眉微毫,可得而察。」前面說的「開鏡」即在銅鏡鏡面附上「玄錫」(據說即錫汞齊)後,再用氈拋光。這樣的鏡子最晚在戰國時期就有了。

  銅鏡需要定期拋光,長期未經打磨的銅鏡無法清晰成像。  銅鏡成像效果→這張照片來自另一位知友信古齋的回答為何銅鏡到明清開始走下坡路了? - 信古齋的回答 侵權即刪

  所以在家庭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銅鏡在宋朝以前都屬於比較奢侈的用具。宋以後的銅鏡……不提也罷),知道自己長什麼樣不難。
想起那句流傳很久的罵人的話
現在有那麼多相機和鏡子,有幾個有自知之明的,還每天發自拍
我不照鏡子就不知道自己丑了?


一盆水、河邊探個頭就行了,不一定要銅鏡。
想想西施,沉魚怎麼來的。
雖然沒有鏡子,但是身邊有人啊!人都是長了嘴巴的……如果不幸是個啞巴,人還能寫字啊~還不行你連字都不會寫,眼神總會有了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