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型工藝之大典:乾貨推薦,織物熱定型通常是將織物保持一定的尺寸,在一定的溫、濕度條件下,加熱一定時間而後進行冷卻的過程。因此熱定型的主要工藝條件不外乎溫度、時間、張力和溶脹劑。(一)溫度

溫度是影響熱定型質量最主要的因素。

因為織物經過熱定型後,原來存在的皺痕被消除的程度,表面平整性的提高,織物的尺寸熱穩定性和其他服用性能,都與熱定型溫度的高低有著密切的關係。

滌綸長絲織物

將經過精練的滌綸長絲織物在不同的溫度下定型後,再放置在不同溫度下進行自由收縮(即乾熱收縮)的試驗結果表明熱定型能提高織物的尺寸熱穩定性,定型溫度越高(120~220℃),織物在指定溫度下(120~200℃)的收縮率越低,例如未定型和在120、170、220℃定型的織物,在175℃下的自由收縮率分別為15%、10%、5.5%、1%。

如果需要織物在150℃下具有良好的尺寸熱穩定性,定型溫度必須提到180℃,但繼續提高定型溫度,對織物的尺寸熱穩定性並無顯著的改善,例如即使把定型溫度提高到220℃,織物在150℃下仍然具有接近1%左右的自由收縮率。

如果需要織物在175℃下具有良好的尺寸熱穩定性,則需要把定型溫度提高到200℃左右。繼續提高定型溫度,織物在175℃下的自由收縮率仍在1.5%左右,對尺寸熱穩定性並無明顯的改進。

所以通常為了保證滌綸長絲織物在某規定溫度下具有良好的尺寸熱穩定性,定型溫度往往要比該規定溫度30~40℃。

錦綸織物

錦綸織物的情況也相類似,將具有4%正常回潮率的錦綸66經編針織物,經不同溫度熱定型後,再在1克/升的皁液中於200°F處(93.3℃)時處理1小時,它們的面積收縮百分率如圖2-1-6所示。

定型溫度越高,織物的尺寸穩定性越高。

混紡織物

對於混紡織物來說,由於合成短纖維的性能與長絲本來就有一定的差異,同時又是與其他纖維混紡在一起,因而它的熱性能與長絲織物雖然基本相似,但又有其特點。

一般說滌/棉織物的尺寸熱穩定性比滌綸長絲織物要高,經過定長熱定型的織物,若定型溫度比自由收縮溫度只要高出20℃,便可具有良好的尺寸熱穩定性,例如200℃定型的滌/棉織物,在180℃下的自由收縮率為1.5%。

對於需要在一般導輥式熱溶染色機上進行熱溶染色的織物,則染前熱定型的工藝條件,應隨熱溶染色的具體條件而作適當的調整,現將未定型與經180℃和200℃定型後滌/棉織物,在熱溶染色時經、緯向的尺寸變化率與滌綸的臨界溶解時間(簡稱CDT)列於表2-1-13中。

所謂臨界溶解時間(CDT)是指在規定溫度下,滌綸圈形試樣從開始接觸苯酚直至溶脹解體所需時間(秒)。CDT與滌綸的結晶狀態,包括結晶度、結晶尺寸和結晶完整性有關,能反映滌綸的「受熱史」。

CDT越大,表示滌綸所經受的熱處理條件越劇烈。

從表2-1-13可以看出,經過熱定型的織物,在熱溶染色過程中的尺寸穩定性比未定型的有顯著的提高,並隨定型溫度的提高,尺寸變化率變小;熱溶染色後滌綸的CDT雖然仍隨它們的「受熱史」 不同而有一定的差異,但相互間(未定型、180℃和200℃定型)的差距顯著變小,主要是熱溶染色溫度高於熱定型溫度或與之相近時,對纖維的CDT有一定的提高作用,若低於熱定型溫度時作用不明顯。

上述結果說明,染前熱定型除了具有消除織物上的皺痕和保證染色均勻等有益的作用外,還能提高織物在熱溶染色時的尺寸穩定性。

如果染前熱定型的工藝條件選用適當,同時熱溶染色時經向張力儘可能降低,則熱溶染色後織物,即使不經過最後高溫拉幅而具有成品所需的尺寸和尺寸熱穩定性,也是有可能的,這樣將有利於縮短工序,改善成品手感,並可降低對染料升華牢度等的要求。

定型溫度除了對織物的尺寸熱穩定性有密切的關係外,對織物的其它性能也有一定的影響。

將未定型的和在100~200℃定型的滌綸長絲織物,在水中於擠壓狀態下沸煮1小時,發現未定型織物上產生的皺痕多而深,經過一般條件熨燙後也不易去除,而經過定型的織物,隨著定型溫度的提高,皺痕變得少而輕,並且經過熨燙後也易於消除。如果將織物放在含有凈洗劑(2克/升)和純鹼的溶液中,於45℃搓洗,也發現類似的情況,但比上述沸煮的程度要輕些。從這些現象可說明,經過定型後織物的濕防皺性提高了,錦綸織物的濕防皺性,也隨熱定型溫度的增高和時間的延長而提高。

滌綸長絲織物經過熱定型後變得比較粗糙或硬挺,影響著織物的手感和懸垂性。織物的硬挺度隨定型溫度的上升而直線上升;幹防皺性也發生一定的變化,當定型溫度低於170℃時雖無明顯變化,但超過170℃以後則顯著下降。然而熱定型後織物硬挺度的提高和幹防皺性的下降,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經過一些簡單的處理,如織物經過後續加工的濕熱處理後,或將織物用手搓揉或在水中用手搓洗後便可得到改善。

定型溫度對織物的染色性能也有顯著的影響。

經不同溫度(120~230℃)定型的滌綸長絲織物,用2%(對織物重)CI disperse Red 92於100℃染色60分鐘,織物對染料的吸收率如圖2-1-7所示。

用100%聚酯短纖維織物進行試驗,也獲得了類似的現象。

從圖2-1-7可以看出,隨著定型溫度的升高,織物對染料的吸收不斷降低,當定型溫度為時,對染料的吸收降到最低值,超過180℃後重又上升,甚至超過未定型的織物。

滌綸染色性能的變化,可能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在不同定型溫度下的結晶速度有密切關係。100℃左右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才開始結晶,130℃以下結晶速度較慢,180℃時達到最大值。

因此180℃定型後的纖維具有較高的密度和較低的上染速率和上染百分率。

定型溫度超過180℃以後,雖然纖維密度仍進一步增大,但上染百分率和上染速率卻又有所提高。產生這一矛盾現象的原因,至今還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一種認為在定型過程中當溫度低於190℃時,主要是形成一些尺寸比較小的結晶,超過190℃,該條件適宜於結晶尺寸突然增大,因此在晶區之間形成較多的裂縫,從而有利於染料分子的擴散;外一種則認為可能是由於分子運動進一步加劇,發生解取向作用所致,但有些實驗發現,只有當定型溫度達到220℃時,大分子的解取向作用才變得明顯。

經不同溫度乾熱定型後的錦綸6斜紋織物,對染料的吸收率可以得出定型溫度高於150℃後,隨定型溫度的提高織物對染料的吸收開始有所下降,超過170℃後下降顯著,定型溫度過高將嚴重影響纖維的染色性能。另外,乾熱定型易導致錦綸泛黃,特別是高溫的長時間處理。

從以上的討論可以知道,熱定型溫度對織物的性能影響很大,因此生產上除了應根據纖維品種和定型後織物的各項性能來確定並控制定型溫度外,還要注意使織物得到均勻加熱,如織物的兩側和中間溫差應不超過±2℃等。必須指出的是,以往生產上所指出的定型溫度,實際上通常是指箱體或加熱介質的溫度,並不能確切地反映織物在定型過程中的升溫過程和定型溫度的真實情況,而且不同設備之間也是難以比較的。

(二)時間

定型時間是熱定型的另一個主要工藝條件。織物進入加熱區後,加熱定型所需要的時間大約可分下列幾個部分:

1、織物進入加熱區後,將織物表面加熱到定型溫度所需要的時間,或稱為加熱時間。

2、織物表面達到定型溫度後,使織物內外各部分的纖維,都具有相同的定型溫度所需要的熱滲透時間。

3、織物達到定型溫度以後,纖維內的分子,按定型條件進行調整所需要的時間,或稱為分子調整時間。

4、織物出烘房後,使織物的尺寸固定下來進行冷卻所需要的時間,或稱為冷卻時間。

通常所指的定型時間,往往是指前三項所需要的時間,而不包括第四項在內。如果把第一項看做是一種預熱作用,那麼,定型時間僅指第二、三項所需要的時間,即熱滲透和分子調整所需要的時間。

雖然熱滲透也可視作加熱的一部分,即加熱過程的延長,但從另一方面來考慮,由於熱滲透的結果,使纖維中分子鏈段運動加劇到一定程度,所以將一、二兩項分開考慮也是可以的。

關於加熱和熱滲透所需要的時間,決定於熱源的性能、織物單位面積的重量,纖維的導熱性和織物的含濕量等。

所以纖維原料相同,在指定的設備上進行加工時,織物越厚,含濕量越高,則所需要的定型時間間要長些。

根據試驗,加熱所需時間與織物單位面積重量成比例,即織物單位面積重量加倍,則加熱時間也要加倍。如果織物上的含濕大了,有比較多的水分需要蒸發,加熱時間也要長些,這對織物經過加熱區的時間較短的情況下更應引起重視。如果採用無接觸連續測定織物表面溫度的儀錶,可以比較準確地測量出將織物表面加熱到定型溫度所需要的時間。至於熱滲透所需要的時間,至今仍無有效的儀錶,根據試驗,隨熱源性能、織物厚薄、纖維粗細和導熱性而異,大約需要2~15秒。

至於分子調整所需要的時間,有些人認為這個過程是很快的,平均約需1~2秒,因此只要能將織物均勻地加熱到所需溫度,則分子調整過程所需要的時間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薄型滌/棉織物經過200℃定長熱定型時,定型時間從18秒到50秒,雖然纖維的超分子結構還會發一定的變化,但對織物在180℃下的尺寸熱穩定性已無明顯的改進,相反定型時間延長,織物白度下降。

實際上定型所需時間除了與織物的條件有關外,還與傳熱速率密切有關,傳熱速率加快,定型時間便可縮短,例如採用紅外線輻射作為熱源時,定型時間便可大為縮短。

織物經過加熱後,應以適當的速率進行冷卻。如果冷卻速率太慢,對生產來說是不相宜的,如果冷卻區不夠長或車速過快都可能引起織物發生進一步的變形。相反,如果冷卻速率太快,雖然不象玻璃那樣立刻發生破裂,但是將產生內應力,使織物變得容易起皺並且缺乏身骨。

(三)張力

熱定型過程中織物所受到的張力對定型質量,包括織物的尺寸熱穩定性、強力和斷裂延伸度都有一定的影響。

經向尺寸熱穩定性隨著定型時經向超喂增大而提高,而緯向尺寸熱穩定性則隨著們幅拉伸程度的增大而降低。

不論定型時經向超喂和緯向拉伸的程度如何(在試驗範圍內),定型後織物的平均單紗強力比未定型的略有提高,緯向的變化比經嚮明顯。

定型後織物的斷裂延伸度,緯向隨著伸幅程度增大而降低,而經向則隨著起喂的增大而變大。

當然,強力和斷裂延伸度的變化都還與織物、紗線和纖維的結構以及織物的前處理條件有關。

從織物的服用性能來看,強力和斷裂延伸度都是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斷裂延伸度過低是不適當的。

因此,為了使織物獲得良好的尺寸熱穩定性和有利於提高織物的服用性能,熱定型時經嚮應有適當超喂,緯向伸幅不應太高。

為此,要求前處理中不採用較大的經向張力,以免經向過度伸長並迫使緯向發生較大收縮,以致最後需要進行較大的伸幅。

熱定型時纖維所受到的張力也影響對染料的吸收率。錦綸6在試驗的溫度範圍內,隨張力增大,染料吸收率降低,但隨溫度的提高而增加。

熱定型時,張力不同也會對纖維結構產生一定的影響,有人將高度拉伸的滌綸,在三種(鬆弛、維持定長、拉伸10%)不同的張力條件下,進行高溫處理後,測定了波數為988釐-1的吸收峯的強度,如圖2-1-8所示。從圖中可看出:

(1)分子鏈的再摺疊數量隨熱處理溫度的提高而增多;

(2)張力阻礙分子鏈的再摺疊;(3)在溫度很高時,例如220℃,張力阻礙鏈摺疊的作用大大減小。

以上試驗結果說明,張力對纖維結構有較顯著的影響,而纖維結構與性能之間又有密切的關係,因此,在任何定型過程中,注意張力的控制是很重要的。

(四)溶脹劑

熱定型時織物上有無溶脹劑存在對定型的效果有一定的關係,常用的溶脹劑實際上就是水或蒸汽。例如水分存在與否對錦綸染色性能有明顯的影響。

與未定型纖維相比,染料在汽蒸定型纖維中的擴散速率是增加的,而在乾熱定型的纖維中是減小的。

染料在汽蒸定型後纖維中擴散速率的增加,從纖維結構來看,並不是由於解取向或端基增加而造成,而是因為形成了另一種超分子結構所引起的。

圖2-1-9較錦綸6在乾熱和潤濕狀態下,熱定型後纖維的核磁共振試驗結果,已經知道核磁共振試驗可以檢出纖維中流體般運動的大分子鏈段的含量。

從圖2-1-9可看出水分有「鬆散」纖維結構,增強大分子鏈段流體般運動的作用,甚至在室溫時便十分明顯。

由此說明水分在熱定型過程中的增塑作用,從而影響纖維的超分子結構和物理性能。此外,若要使纖維經過定型後具有相同的結晶度,在汽蒸定型時,由於水分的作用,溫度可以比乾熱定型的低一些,而且從吸水量來看,它們的無定形區結構也有所不同,汽蒸定型後的纖維的吸水量要高得多。

濕熱定型時,張力對纖維的結構和物理性能也是有影響的。張力對「鬆散」纖維結構具有相反的效果。

熱定型時水分對滌綸性能的影響較小,遠不及對錦綸那樣明顯。

定型是後整理的主要工序。針織物通過定型機的機械作用以及化學試劑的防縮、增軟、增硬等作用,使織物達到一定的縮水、密度、手感,並能達到門幅整齊劃一、線條平整、紋路清晰的外觀效果。

定型機是紡織產品定型用的機器,定型機按種類可分為: 紗線定型機 、襪子定型、 面料定型機、窗簾定型機、氨綸包覆紗定型機、真絲定型機、衣片定型機、西裝定型機等等。

1

定型分類

定型織物熱定形分為幹﹑濕兩種

2

乾熱定型﹕

織物在加熱室中經熱風加熱﹐封度被拉至一定尺寸﹐出加熱室後冷卻﹐令溫度降至纖維的玻璃化溫度下﹐從而得到穩定尺寸﹐如滌綸等織物﹐溫度一般180~~210℃﹐時間20~~30秒。

3

濕熱定型﹕

有熱水浴和汽蒸兩種﹐ 熱水浴是將織物在沸水或高壓缸中處理﹐ 而汽蒸則將織物卷繞在有孔輥上用蒸氣汽蒸﹐ 尼龍織物常用濕熱定型﹐ 在高壓缸內用溫度 125~~135℃﹐處理20~~30分鐘。

熱定型可令織物尺寸穩定在某一設定程度上﹐而定型過程序控制制之預加張力﹐在成品後洗水﹐或經機械力等乾燥﹐定型預加之張力消除﹐便回復定型前之尺寸﹐這個過程中之變化相差率﹐稱為縮水率﹐包括直向及橫向變化。

定型相關織物參數

一..紗的粗細的表示方法

表示紗的粗細,有英制支數和公制支數之分。常用英制支數(Ne),表示每一英鎊紗線裡面含有多少個840碼。如8S/1表示每一英鎊紗線裡面含有8個840碼。公制支數(Nm)是指每克重量紗線的長度米數。由定義可知,紗支數值越小,紗線越粗。表示紗線粗細的單位還有旦數和特數。旦數(D)是指每9000米紗線的克數;特數(Tex)是指每1000米紗線的克數。由定義可知,旦數(特數)數值越大,紗線越粗。英制支數、公制支數稱為定重製單位,旦數、特數稱為定長制單位。

二.部分針織工藝參數的含義

  1、CPI:織物縱向密度,即沿線圈縱向1英寸內的線圈橫列數(模數);

  2、WPI:織物橫向密度,即沿線圈橫向1英寸內的線圈縱列數(針數);

  3、克重:單位面積織物的重量(GM/M2);

  4、紗長:一般用50C表示,即50個線圈的長度。以MM計量.

定型需控制的主要物理指標及控制方法

1門幅。

門幅可在生產時直接在定型機上調節。定型機上可調節的門幅是以釐米為單位的,而公司的定單要求門幅一般是以英寸為單位的,故在生產過程中,需將英寸換算成釐米後才能調節。換算公式:1英寸=2.54釐米。

2克重。

一般情況下,克重是通過調整超喂來控制的。在其餘張力不變的情況下,在一定範圍內,超喂越大,克重越重,超喂越小,克重越輕。

3循環。

循環是與克重密切相關的,是指花型從起點到終點的重複尺寸。其控制方法與克重的控制方法一樣。一般情況下,循環是通過調整超喂來控制的。在其餘張力不變的情況下,在一定範圍內,超喂越大,循環越短,超喂越小,循環越長。

4縮水。

縮水是定型需控制的最主要的物理指標之一。縮水一定要做到平均、合理才OK。對於定型來說,主要通過過樹脂或做預定型來控制縮水。對於純棉布種,一般是採用過樹脂的方法控制縮水。在樹脂能充分反應的情況下,樹脂用量越大,縮水越好,但隨之產生的問題是強力下降得越多。所以,樹脂的用量是受到一定的限制的。一般情況下,B/F強力>85PSI,測試方法為TUMBLEDRY的布種,樹脂用量為50G/L。一般將樹脂用量為50G/L的配方視為全料。對於只做普通整理的純棉雙面布,將80G/L的樹脂用量視為全料。測試方法為LINEDRY、HANGDRY、FLATDRY的,一般都減樹脂生產,以節約成本。

5扭曲

由於給紗線加捻,紗線織成織物後有一定的回捻趨勢,形成扭曲。回捻的趨勢在單面結構的織物中表現得更明顯。扭曲的大小與紗本身的捻度、織物結構及針織工藝有關。扭曲一般採用斜定型或分步定型的方法控制,很多時候也採用兩種方法相結合的方法控制。不過樹脂的布種,改善扭曲只能採取斜定型的方法;過樹脂的布種,改善扭曲可採用分步定型的方法。當因強力原因樹脂用量不能太大或織物本身slanting過大超過定型機的可調節範圍,分步定型不能做到要求的扭曲時,可採用斜定型和分步定型相結合的方法改善扭曲。

6PILLING

PILLING與原料質量、布類結構、樹脂反應程度及前處理工藝有關。目前採用的改善PILLING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酶洗;二、過樹脂;三、在用料中加適量硬漿。

7強力

強力是不可回修的物理指標,故在生產過程中要小心控制。強力的大小與原料質量、布類結構、針織工藝、樹脂反應程度及前處理工藝有關。對定型來說,在保證縮水、PILLING、扭曲等物理指標的前提下,當盡量減少對強力的損傷。當這些指標不能兼顧時,優先保強力。

8甲醛含量

一般情況下,甲醛含量偏高都是樹脂反應不完全引起的。一般成人裝的甲醛含量要求<75ppm。某些做童裝和內衣的單,甲醛含量要求<20ppm。只要樹脂反應充分,一般成人裝的甲醛含量會達到要求。對於要求嚴格的童裝和內衣單,儘可能不過樹脂整理。如為了達到其它物理指標,必須過樹脂,則只能安排在過樹脂後返洗甲醛,然後再濕定型。

9PH值

客戶要求布面的PH值為弱酸性或中性,一般成品PH值不能超過8。NIKE、TOMMY和絕大部分國內客戶對PH值有嚴格要求:淺白色PH範圍:4.5-6.5.因此對於這些客戶的所有布都要注意對PH值的嚴格控制。PH值首先在染缸內HAC調節,目前在SANTEX再過0.2G/LAC酸改善。

做好定型先要了解不同織物風格

織物風格織物風格一般指的是織物本身有別於其他產品的特有屬性,主要包括外觀屬性和內在屬性。

通常外在屬性可以比較明顯地顯示出來,直觀地被加工者和服用者所接受,如織物表面的縐條、小的菱形、珍珠狀的小顆粒等等。

織物的外觀風格屬於織物風格的主要方面。而內在風格有時需要檢驗者或服用者通過簡單的方法加以識別,如織物的手感和織物的彈性等等。織物風格控制主要是指如何控制形成織物風格的各種工藝條件。

縐縐類織物

縐類織物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由織物的組織結構比較特殊而引起的縐條風格,而另一種則是緯向彈力織物在染整加工中故意放大可能產生經向縐條的一切工藝條件和工藝方法。

有些織物的縐條是通過擠壓的方法形成的,此類產品也可屬於軋花類產品。縐類織物在加工中應該注意從預縮到預定型、從染色到烘乾、最後到成品定型的各個關鍵環節。

縐條類織物包括經向縐條織物和緯向縐條織物,通常以經向縐條織物為主。由於在加工過程中緯紗過分地收縮,導致經紗無法正常地與緯紗一致收縮而在織物表面形成無規則的條痕。為了保持這些條痕,在加工時必須注意盡量降低緯向加工張力。如織物在染缸內預縮時,可以適當地加大染缸噴嘴的壓力,以增加織物在加工時的經向拉力。在烘乾和成品定型時,通過增加進布經向張力,適當縮小定型門幅,充分地保留前道加工工序在織物表面形成的經向條痕。

泡起泡類織物

起泡的方法有很多,棉織物可以通過「鹼縮」的方法在織物表面形成大量的泡狀小隆起,也可以通過織物的組織結構和經緯密度設置,使成品織物表面形成小的菱形或珍珠狀的小顆粒。起泡類織物與起縐類織物不同,在加工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儘可能地降低經向張力,還必須同時降低緯向拉力。經向張力的降低不僅包括織物的預縮、預定和染色階段,還包括烘乾階段和成品定型階段。

全棉府綢織物的成品表面就有明顯的小菱形,這不僅需要對織物經密和緯密給出必要的設計要求,在成品定型時經向張力與定型門幅之間的配合對織物表面小菱形風格的形成也有明顯影響。

輕薄型全滌類珍珠麻紗織物,不僅需要在預縮、預定、染色和成品定型階段儘可能地降低經向和緯向的張力和拉力,而且關鍵的工序在於預縮和染色以後織物烘乾時的溫度和經向張力。如果織物在濕熱狀態下烘乾溫度過高,經向張力過大,則織物表面的滿地珍珠風格就會受到嚴重影響。採用松式烘乾設備在較低車速下對織物進行烘乾,儘可能地保留織物表面的滿地珍珠風格,是起泡類織物表面風格控制的重點。

光軋光織物

軋光是近幾年比較流行的一種產品加工方式,可以賦予織物表面特殊的光澤。通過軋光機軋光是紡織品軋光的主要加工方法。常用的軋光設備有兩種,一種是電加熱軋光機,一種是壓力式軋光機。電加熱軋光機也叫電光機,壓力式軋光機有機械加壓、油壓加壓和氣壓加壓三種方式。軋光賦予織物表面光澤,可以突顯織物富麗華貴的外觀,體現著裝者的審美情趣和個人追求。

織物軋光時的軋光溫度、軋光壓力、軋光次數、軋光速度和織物表面的光潔程度是影響織物軋光效果的主要因素。溫度越高,壓力越大,次數越多,織物軋光後表面的光亮程度越明顯。

平紋織物、斜紋織物和緞紋織物軋光後,緞紋織物的表面光潔程度最明顯。全棉短纖織物與全滌長絲織物相比,通常長絲織物軋光後的表面光潔程度更明顯。同樣是全滌軋光織物,原料本身的性質對織物表面光潔程度的影響也是非常直接的。相同纖度、相同密度、相同組織結構的FDY長絲和DTY低彈絲相比,FDY產品的表面光潔度通常會高於DTY產品。織物的經向密度高低也是影響表面光潔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織物的經密越高,表面的光潔程度越好。軋光前織物本身的表面清潔程度也會直接影響軋光產品品質。如果織物表面雜質過多、毛羽過多、紗線接頭過多、紗線條幹不均勻等等,都會影響軋光產品品質。

電熱軋光溫度過高會引起化纖織物手感變硬,這需要在加工時特別注意。為了提高織物表面光澤的柔和性,可以在軋光時採取織物表面與織物表面之間相接觸的軋光方式。織物在軋光中通過軋點時的平整程度直接影響產品加工的質量水平。為了減少軋光中織物表面產生疵點的機會,織物進入軋光軋點前可以進行適當的擴幅。電動吸邊器擴幅、螺紋直輥擴幅和彎輥擴幅是較常見的擴幅方式。直輥螺紋擴幅時,擴幅輥的轉動速度和擴幅輥本身對織物表面產生的壓力都不宜過大,否則易在織物表面產生擦傷痕跡。

花軋花織物

常規的軋花加工在軋花機上完成。電熱軋光機在更換帶有花型的軋輥以後可以完成對織物的軋花加工。軋花加工時,織物經向張力、軋輥溫度、軋花速度是主要的工藝參數。軋花織物通常適合做裝飾類紡織品,也有少部分用來做女裝。紡織品的軋花加工大多在織物成品定型以後進行。保持軋花織物花形的永久性,是軋花產品使用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問題。軋花加工過程中實施相對激烈的工藝條件是保持軋花產品花形永久性的基礎。制定工藝條件時,既要考慮到生產效率,也要考慮產品品質,還要考慮到織物本身的承受能力。

拉拉毛織物

拉毛的均勻性是拉毛產品品質的主要方面,拉毛痕、長毛絨、露底等是常見的拉毛疵點。保持拉毛針布的鋒利程度、刷毛針布的運轉速度、拉毛張力、織物在拉毛機上運轉時的平整程度、產品接頭處的平整程度、拉毛機主針輥轉速與織物出布速度之間的速度差等等,都是影響拉毛產品品質的主要因素。化纖產品在拉毛加工時容易產生靜電,所以,加工時打開靜電消除器顯得非常重要。有些產品拉毛以後還需要輔助的剪毛工序,用來增加長毛絨類產品表面絨毛長度的統一性。剪毛的次數和剪毛時剪毛輥與織物支撐輥之間的距離決定了織物表面長毛絨的長度。織物進布時表面的平整程度和接頭的平整程度、設備運轉過程中的平穩程度等因素,都會對拉毛產品的最終品質產生明顯影響。

磨磨毛織物

對於梭織物而言,磨毛加工越來越普遍,而針織物的拉毛加工一直是改變織物表面特性的主要方式。對於高支高密的全棉織物來說,磨毛以後的生物酶拋光處理是一種新型的加工技術。無論是磨毛還是拉毛,不僅可以改善織物的表面特性,還可以改善織物的手感。均勻、濃密、短促,是磨毛加工的基本要求。織物組織結構、密度、纖維特性、磨毛方式、磨毛速度、織物在磨毛時的平整程度、設備運轉時平穩程度等多方面因素,都會對磨毛品質產生明顯影響。

來源:染整故事、印染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