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嗯,信樂團在我心目中是沒有辦法取代的,曾經擁有的美好的回憶。

這是信接受魯豫採訪時所說的。無論對於信、或是曾經的其他成員、或者作為歌迷的我們,曾經的信樂團在五年的時光裏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美好與難忘的回憶。

而信為什麼選擇單飛,他早在2008年參加《背後的故事》節目中給出了答案:時間到了;做自己的音樂。

時間到了

2002年信樂團正式出道,首張同名專輯《SHIN》的發行就在臺灣地區受到了很大的關注和熱烈的反響。

可誰知這張專輯早在九八年就已經錄製完成,當時是由滾石唱片出資將專輯錄製完成,但是並沒有打算簽約信發行這張專輯。直到2002年艾迴唱片簽約信,考慮到信一個人力量不夠,於是又找來其他成員組成信樂團,分別各自簽約。

到了2007年,信和其他成員與艾迴唱片的合同期滿,艾迴唱片將只繼續與信簽約,所以信樂團因此解散了,也就是信所說的時間到了。

做自己的音樂

當時的信樂團可謂是火遍兩岸三地,05年的首場大型售票火星演唱會3萬多張票,在短短一週內被售空,這場演唱會也成為了信樂團的經典。

可是作為一隻具有強大號召力、影響力的搖滾樂團並不受臺灣同行的待見,甚至受到了鄙視。因為作為新人的他們在專輯選歌上並沒有太多的主動權,或是翻唱一些歌曲,或是唱其他音樂人寫的歌,原創歌曲卻少之又少。信所說的做自己的音樂就是想改變這種狀態,堅持自己的態度,做自己的搖滾歌曲。當時很多人有誤解、不相信他。時間證明瞭一切,信用實力回復了他們的質疑與不解。

這就是信選擇離開信樂團的原因。現在,無論是信,還是信樂團都在為自己的音樂理想而努力著,作為歌迷的我們一起為他們加油吧!


信樂團 是一個 特殊的團體 當初是艾迴 認為樂團的形式好 才找的那四個 只簽了五年的約 期滿不續 先簽的信 艾迴公司一手策劃好的 期滿後艾迴公司只簽信一個人 不簽那4個人 內地請不容易請樂團的 那四位也簽了別的公司了 如果說是為了錢 那麼 原來信沒成名之前那麼潦倒 他在乎這些麼 公司告訴他他是主唱可以多拿些錢 他卻堅持要平分 當初發的個人的感謝自選集 他也堅持要和4人平分 那麼多都經歷了 還 錢? 當時艾迴公司給信找了很多的介面 說阿信嗓子問題不願拖累成員..還有很多 他都不用 每次面對媒體都只有一句話 他願意麼 知道單飛要付出多少麼 要面對的問題很多 中國不像別的國家 你可以看看《天知道》的mv和歌詞 如果你瞭解他 你會知道他不是那樣的人! 你可以看看 信上《背後的故事》 那期 信 落花時節又逢君 看看他說到信樂團時 說的那些 看看他清唱天知道時


原因其實很複雜,他31歲纔出道,人也比較不羈與叛逆。公司不看好他,就隨便找幾個人包裝一下,組個樂團出道。也就是說,信樂團和五月天從本質上就不一樣,也沒什麼好比的。他一直都只想做自己,合同到期了,就單飛了。他沒有別人想的那麼有心機,他真的很單純。也一心只想做好音樂


謝謝邀請。這個真不知道原因。

圖片來自網路。


據說是當時不被看好。曲風主要偏搖滾。而且艾迴也不肯以團的姿態繼續捧,因為信樂團出道就因為是樂團形式被多家拒絕。對於信樂團,大多數歌迷只熟知信一個人,所以對公司而言,個人遠比一個團好操作,商業價值也不會受太多影響。

但是信目前在艾迴發展也讓大部分老歌迷失望,音樂也沒有當年的魅力,只是嗓音依舊。


蘇見信:「合同到期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