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啥不能啊?個人角度,愛用啥方式用啥、不犯法就成;社會習俗方面,所謂習俗都是一直在變的,送花、燒紙、上香、寫詩、殺雞、跳舞。。。。這些都成,為啥種樹不成

好問題。

如果每個人在上墳都種一棵樹,那麼依照2014年末起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就是13.67億棵樹。

然後一畝地人工林大概是80株樹,那麼一公頃就是1200株樹。

那麼算下來大概就是113.9萬公頃的森林(人工林)面積。

根據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的結果可以得知,全國人工林面積0.69億公頃,那麼一年下來就能增加1.65%人工林面積。可能你會覺得數字有點小,不過要知道北京市的森林面積才72萬公頃 ( 天然林面積28萬公頃,人工林面積44萬公頃 ),就是說能種1.58個北京那麼多的森林面積。

一公頃森林可年吸收灰塵330~900噸,然後帶進去就是 減少37 587 ~102510萬噸灰塵。這樣一來,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消失的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都會回來的~

好激動,那麼誰來倡導一下呢?


其實清明原本就是緬懷先賢的一個節日。古人稱寒食節。不開火。是為了紀念先賢介之推。

後來,演化成了掃墓,祭拜先人。

青團。踏青。小長假。這些都是現在慢慢演化的??有朋友在感慨傳統節日,慢慢都被美食和旅行替代。但是,我們依舊那麼浮躁。不開心。因為沒有歸屬感。我們的美食,未必是對唇舌和胃的安撫。而變成了朋友圈一張一張的晒圖。而風景,好吧,除了朋友圈攝影大賽。更多時候,我們就像行萬里路的郵差。

??

這個清明節,我沒有回酈城。因為車票緊張,因為身體不適,因為拖家帶口,也因為在我意識里家和宗族的概念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但是冷不丁,我就想到了少時,和姨媽等親戚一路趕著去上墳的情景。公路兩側農田裡的紫雲英和油菜花。艾青。和表兄弟姊妹的遊戲和玩鬧。這像一年一次的家族春遊。也是一次關於倫理潤物無聲的浸潤。那次掃墓,應該是數年之前了。外祖母墳前的楊梅樹,又長高了許多。外祖父說,再過兩年果子就可以吃了。他兀自感慨,這樹還是當年他親手種的??好像說的太遠了。其實一株親手種植的樹,是一種很好的緬懷方式。「余當年親手植樹,已亭亭矣??」

也和朋友探討過未來公墓的發展趨勢,我個人是比較贊同樹葬之類的方式。環保。

至於你說植樹的方式,如果有合適的空間,很好。但城市發展過程中是否預留了這樣的空間,或者你指的是在公園或者近郊一年一次的植樹運動?切莫為種樹而種樹,流於形式。其實如果離家太遠,認養一棵樹,作為清明的緬懷和寄託。這樣也很好!
懷念先人不知道,賺錢的方式倒是可以
現在每逢清明、十月初一,路邊就會賣松柏什麼的。看農村的墳地旁,好多人都栽有樹的。
好建議,其實我也有類似想法,除了題主所說的,比如孩子出生,種棵樹,還有就是屬相稅,我也覺得可行,比如馬年出生的,每一個本命年交一塊錢,專門用來保護奇數蹄偶蹄類動物,或保護草原,虎年出生的保護貓科動物,我想大部分人是願意的,每個屬相一塊錢,一年也得一個億啊
我聽到有人在喊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