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宏宇

(一)堂倌與店小二是兩個不同的職業

就是“跑堂的”。

恐怕,大多數人最熟悉的古代跑堂的影視形象,莫過於《武林外傳》的白展堂了。

真實中,跑堂的,也就是堂倌,絕大多數都肯定不會有白展堂那樣的身世和武功,只是處於社會最底層的“服務人員”。

自公元前十一世紀中葉西周王朝建立起,數千年來,我們這個民族,都是重農輕商。直到民國時,還有“士農工商”之說,“商”是排在最後的。“服務業”又排在“商”的末端。在服務業裏當個打工仔,基本屬於實在沒別的生計了纔會有的選擇。從“優勝劣汰”的法則來講,堂倌這類人,應該是社會中“質素”排行的“腳後跟”。

可這還真不是誰都能幹!

明確一點——堂倌跟“店小二”是有區別的。“店小二”有一定的“決策權”,甚至有些還擁有跟責任相匹配的利益牽帶,比如“分紅”。堂倌純粹是打工的,而且工資很低,唯一能確保的,就是不至於餓死。俗話說“天下沒有餓死的廚子”,大抵也適用於堂倌。

除去鳳毛麟角的“白展堂”式的“隱者”,做堂倌的,差不多都是“赤貧”的普通人,其中很多都是在天災人禍中失去家庭的孤兒。

(二)堂倌的職業素質

相比較“服務業”中大多數其他“工種”,堂倌貌似不需要掌握什麼特殊技能,但想要做安穩,只是“安穩”,不期望“好”,他們必須具備至少5大質素:

其一,高情商。

不管心裏多不舒服,都得給客人、管理者和“後廚”笑臉,而且還得是真心實意、熱情洋溢的那種。

其二,好記性。

客人點的菜,要靠記憶,沒有今天的簽字筆小本子甚或手機化的電子設備,有也不會用,因爲他們十有九九大字不識。

其三,會運籌。

客人點菜跟後廚烹飪,次序不同,其間的“協調”和“統籌”是堂倌的職責。那會兒的後廚,可能比現在的後廚還要“橫”那麼一點點,地位比堂倌高,報錯了次序,堂倌會捱罵,要報得符合廚師的工作習慣和“一般規矩”,他們還得懂點兒廚藝外加對店裏的相關“資源”瞭如指掌;那會兒的客人,比現在的客人“橫”得多,你給廚子報對了給客人上錯了,弄不好結果會比捱罵還糟!

其四,有眼色。

堂倌面對三教九流男女老少,不說得能短時間迅速觀察、瞭解到各色人等的需求好惡,至少也得能第一時間嗅到危險氣息;不然,出了問題,“首診責任”肯定是他們的,弄不好隨隨便便就丟了飯碗。

其五,夠膽量。

古代大多數時期治安都不好,打尖住店的大多也都不是啥“太本分”的主兒,鬧將起來,接待單位首當其衝要去應對的,就是堂倌。能有白展堂那樣武功和江湖地位的堂倌,基本沒有。普普通通一雜碎,遇見事兒不被嚇尿就是好樣兒的,何況還得多少保護着點兒店裏的家當,甚至還得勸解勸解,不管“技術”如何,膽量肯定都是“剛需”。

【作者簡介】劉宏宇,常用筆名毛穎、荊泓。實力派小說家、資深編劇、北京作協會員,“夏衍杯優秀電影劇本”獲獎者。著有《管得着嗎你》《紅月亮》《武王伐紂》《深水爆破》等多部長篇小說。主筆、主創多部影視劇本,其中《九死一生》(30集諜戰劇)、《危機迷霧》(38集諜戰劇)已在央視、北京大臺播出。

被忽視的古代職業:更夫與仵作都非尋常之輩

《紅樓夢》裏襲人對賈寶玉“約法三章”,讓她成爲大神級人物?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