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原因,還是後繼乏人。任何一項事業,沒有大量的後繼者湧入的話,不能產生大量的新鮮血液,跟人的身體一樣,只會慢慢衰老。

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圍棋為什麼強,原因在於有一批星光璀璨的明星級棋手,比如著名的六大超一流(林海峯、大竹英雄、加藤正夫、趙治勳、小林光一、武宮正樹),還有小林覺、王立誠、王銘琬、山城宏、片岡聰等一些中堅力量。這些棋手組成厚實堅硬的日本圍棋強大陣營,即使一兩個棋手暫時不在狀態也絲毫影響不了整體的強大,這就是鋒面的力量所在。與之相比,其時的中國和韓國僅有一兩位實力超羣的棋手,一旦有所閃失,即全線敗北,根本不足以與日本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但進入新世紀後,日本六大超一流漸漸退出爭冠行列後,日本圍棋斷層的現狀即已呈現出來,70後和80後尚有張栩、羽根直樹、山下敬吾、高尾紳路等所謂的「平成四天王」,但直至今天,他們仍然是日本圍棋的主角,如果不是出了個井山裕太,日本圍棋沒落的時間還會提前。

但80後井山裕太只會延緩日本圍棋衰敗的過程,並不能起到決定性的改變作用。如果日本棋手中的90後、00後還不能儘快地成長起來,在世界圍棋大賽中與中韓棋手(尤其是中國年輕棋手)進行對抗的話,日本圍棋只會淪落為陪襯。

看看中國95後和00後一線棋手的厚度,再看看日本圍棋同年齡段的薄弱,雙方的差距比30年前中日圍棋實力差距還要大得多。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狀,歸根到底,中國一旦蘇醒強大,終究是虎;而日韓再發達,但因國家體量、人口數量的緣故,終究是狼。


日本圍棋的衰落,從八十年代就露出苗頭。那時候,儘管六超還強大無比,但藤澤秀行卻看出了日本圍棋的隱患。記得那些年,藤澤沒少批評日本圍棋,他的批評觀點如下:

其一,日本棋手普遍缺乏創新,缺乏活力,因此,需要向中韓學習圍棋的精神。

其二,韓國有曹薰鉉、中國有馬曉春為世界第一和第二的棋才,而日本則缺乏圍棋天才。

其三,日本棋院對業務證書管理不利,不利於圍棋愛好者的開發。

藤澤在八十年代初就說,他已經聽到了中國軍團的馬蹄聲!因此,他一方面與日本棋院對抗,逼迫棋院改革,另一方面,他組織秀行軍團訪華訪韓,加強國際交流。

可惜的是,日本圍棋還是以人眼可見的速度迅速地墜落了。與此相對應的,是日本經濟的迅速衰退,和日本企業逐漸縮小對圍棋的投入,尤其是圍棋國際化的投入。

到了今天,不僅日本圍棋龜縮在日本本土沖不出來,日本的企業也漸漸喪失了世界化的精神,對日本圍棋的國際化不再有一絲熱忱。在這樣的經濟眼界下,日本圍棋的復興之途漫漫無頭啊!

我們感到痛惜!日本圍棋曾經幫助過我們,我們希望日本圍棋能夠再鑄輝煌!


曾幾何時,日本圍棋是中國和韓國的老師,聶衛平、馬曉春、曹薰鉉等中韓圍棋的國手,都受益於日本圍棋界的指點。而像藤澤秀行先生身體力行,先後組織秀行兵團十幾次來到中國,交流圍棋,對中國棋手水平的提高和圍棋的傳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但是近20年來,在國際圍棋賽場,日本選手的成績慘不忍睹,世界冠軍的名號一直被中韓選手壟斷,這裡面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日本國內的圍棋比賽獎金很高,相比國際比賽的獎金有過之而無不及,日本國內的圍棋比賽也很多,這也使得日本棋手不願意把精力投入到國際賽場。 中國國內的比賽一般沒有對局費,國際比賽還有對局費。中國一些很出色的棋手年收入只有幾十萬,頂尖的棋手纔有上百萬的收入,和日本棋手無法相比,所以也逼得中國棋手拚命在國際大賽打出好成績。

其次,網路圍棋的興起,讓曾經的名家對局的重要性逐漸降低。時間倒退30年,能和日本九段對弈一次,是國內棋手難得的交流提高機會,畢竟只靠打譜是無法增長棋藝的。經過圍棋界和科技界幾十年的不懈努力,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選手可以坐在電腦前下圍棋了。而像一線的國家隊年輕選手,在完成國家隊的日常訓練之餘,還要回去加量下各種網路圍棋,畢竟網路圍棋不僅僅有隱藏的中韓高手,還有AI可以讓自身實力有大幅度的提升。

日本下圍棋的孩子越來越少,導致圍棋人口劇減,人才凋零。現在沒有多少家長願意讓孩子枯坐在棋盤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和圍棋相比,很多行業的收入並不比圍棋選手少,甚至更加容易。下棋的人少了,想出武宮正樹、小林光一這樣的超一流棋手也難,這纔是日本圍棋凋零最大的原因。


同意聶老觀點。除了人的因素外,還有一點是日本人的行棋風格。

日本棋手總是本本分分亦步亦趨,中韓棋手一旦發起狠來進行攻擊,很快就會土崩瓦解。職業棋手這樣,業餘也是如此。日本人發明瞭定式,但是被定式圈起來了。中國最初學習日本,結果就是日本人打不過韓國人也打不過。後來看到韓國曹薰鉉、野草徐奉洙、李世石、劉昌赫天馬行空般的行棋風格,自由無拘束的攻殺,中國圍棋突然明白了,圍棋本質上是沒有定式的,一個字,幹,就完了。中國現在的新星代,攻擊力絕不次於韓國人,人員厚度超過韓日加一起兩倍不止。

國運興,棋雲興。


曾幾何時,日本圍棋是中國和韓國的老師,聶衛平、馬曉春、曹薰鉉等中韓圍棋的國手,都受益於日本圍棋界的指點。而像藤澤秀行先生身體力行,先後組織秀行兵團十幾次來到中國,交流圍棋,對中國棋手水平的提高和圍棋的傳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圍棋為什麼強,原因在於有一批星光璀璨的明星級棋手,

比如著名的六大超一流(林海峯、大竹英雄、加藤正夫、趙治勳、小林光一、武宮正樹),還有小林覺、王立誠、王銘琬、山城宏、片岡聰等一些中堅力量。這些棋手組成厚實堅硬的日本圍棋強大陣營,即使一兩個棋手暫時不在狀態也絲毫影響不了整體的強大,這就是鋒面的力量所在。與之相比,其時的中國和韓國僅有一兩位實力超羣的棋手,一旦有所閃失,即全線敗北,根本不足以與日本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再者人口年齡結構關係很大,年輕人和孩子越來越少,呈現出後繼無人的局面。以前他們以圍棋為職業,養家餬口,現在的就業面非常廣,圍棋養家餬口已經不是好選項,尤其是現在的互聯網時代。還有就是二戰後日本淪為美國人的殖民地,東方元素漸衰,西方元素流行, 圍棋作為東方智慧必定會衰敗。


作為一個資深棋迷,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所以必須要感謝邀請。

曾經的圍棋界霸主,沒落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說有很多原因,但是,根本原因是:國興則棋興。日本圍棋圍棋的沒落是與其國家經濟發展一脈相承、密不可分的。

首先說,日本這些年來的經濟發展停滯不前,是導致其圍棋發展嚴重滯後世界圍棋進步的主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因為經濟發展的停滯不前或者說非常緩慢(甚至是有所倒退),導致日本國內人民生活水平無法提高,而圍棋雖然是成本相對較低的一項運動,但還是需要花費的,特別是當圍棋水平到了一定高度之後,就需要不斷的參加各種比賽和交流,而這需要付出大量的金錢和時間。而國家經濟發展停滯導致日本老百姓的收入也無法增長,而社會的發展總體上生活成本是不斷增加的,從而導致很多日本普通家庭沒有太多的金錢去支持自己的孩子參加各種培訓、交流和比賽,從而造成日本圍棋人口數量大幅縮減,底層基礎人口的缺失使得日本能夠出現天才的可能性大幅降低,自然無法在國際上出人頭地,也就顯得日本圍棋沒落了。



第二個重要原因是:日本文化傳統的轉向和流失使得日本很多的年輕人不再喜歡或者投身於這項運動。

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日本的動漫逐漸風靡世界,到現今為止仍然是世界上的動漫大國和強國。這就意味著在日本擁有大量的動漫愛好者(特別是年輕人),而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大量日本年輕人的注意力集中到動漫等領域以後,自然也就沒有多少人喜歡圍棋了。



第三,日本比較保守的圍棋理念和圍棋賽製造成日本圍棋看起來與世界圍棋不相一致,感官上日本圍棋已經快掉到底了。

雖然說日本是世界現代圍棋發展的重要起源地(中國是圍棋運動的起源地),但是進入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後,中國圍棋開始奮起直追,九十年代開始,韓國圍棋迅速崛起,在這種形勢下,中韓兩國的棋手們不斷創新下發,而國際社會為了吸引棋迷和觀眾,也大幅修改圍棋對局規則,不斷推出各種快棋模式。而日本方面卻始終堅持其固有的傳統不變,比如日本傳承已久的名人戰、本因坊戰等七大賽事,對局雙方各自的對局時間是八個小時,再加上雙方的讀秒時間,一場高水平的對抗動輒就是兩三天才能結束。而這是現代圍棋(主要是電視轉播)無法承受的,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日本棋手,自然較難適應世界上通行的每方三個小時甚至更短時間的對局,因此日本在世界圍棋比賽中,屢屢敗下陣來。



第四,日本人口的老齡化現象也是造成日本圍棋快速衰落的原因之一。

這個問題不多介紹了,大家看張圖就能明白了。

大家可以看到,講棋的兩位年輕人,對面坐著的大都是白髮蒼蒼的老者,一方面也反映了日本年輕人不再關注這項運動。



當然了,日本作為一個圍棋大國好曾經的圍棋世界霸主,即便是現在衰落了,其仍然具有很深的底蘊,如果日本圍棋界能夠及時改變自己,適應這個世界,還是很有希望趕上來的,所以,我們絕不可以掉以輕心,只有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和努力,才能使我國的圍棋事業繼續發展,獨立潮頭。

我是一介常人,歡迎各位的閱讀、點評,如果喜歡,敬請關注。我將繼續努力給大家奉獻更多更好的分析和評論。


固步自封,缺乏競爭。

日本是最先將圍棋職業化的,其職業化早到德川家康時期,那是已經有官方舉辦的比賽,官方發放的獎金和工資給棋手了。在職業化以後,日本的圍棋進步極快,將大中國區遠遠拋到後面。

據估計,日本的圍棋水平在清初已經超過中國,其職業化功不可沒。

中國直到聶衛平的崛起,並在擂臺賽上大殺日本超一流棋手,才開始全面追趕日本。其實這時候是八十年代,也就是中國圍棋進入正常發展後十多年而已。中國圍棋因為有了聶衛平,進步得非常之快。

到常昊這一代,基本上中日已經均勢了。曹薰鉉和李昌鎬的崛起,幫助韓國加入了三國殺。

到古力這一代,日本已經無法跟中國抗衡了。主旋律是中韓對抗。

到柯潔,時越這一代,中國高手已經可以藐視日本人了,就像清末的日本高手藐視中國一樣。這時候,韓國也沒有了李昌鎬這樣號令天下的棋手,中國棋手可以明確的說已經走上了頂峯,2013年比較誇張,拿下了所有的世界冠軍(6個),2015年也差不多,中國拿了4個,只讓韓國人拿了一個,其他都是中國的。韓日棋手如果再不努力,圍棋會變成中國的獨角戲了。

中國棋手很多,風格各異,競爭激烈。而且,中國因為有圍甲,幾乎所有中韓國的一線高手都在為圍甲效力,這讓圍甲成為了最好的練兵場,很多年輕高手,如時越柯潔就是在圍甲中獲得與頂級高手的實戰機會,並成長起來的。(日本人想來,但是水平太差,連圍乙都搞不定,降級到圍丙了。居然還有圍丙,中國高手太多了!)

而日本人,早些年成績好的時候還辦了幾個國際比賽,現在成績差了居然都停辦了,哎,太小家子氣了,你不停辦,至少日本棋手還可以多拿幾個外卡參賽,還有主場優勢,現在一停,日本棋手在中韓主辦的國際比賽上都快跟歐洲棋手一個檔次了。

--------------------------------

常常有些日本麻瓜覺得日本是因為追求圍棋的藝術,導致競賽成績不佳,當然純粹是扯淡。

圍棋藝術是中國的,中國圍棋從公元前直到解放前都是文人雅士的遊戲,從來不是競技,而且古代的座子規則也比較的公平,消弱了先手的優勢,中國的古棋也非常的優雅和自由,基本上按照棋手的性格可以下出各種不同風格的棋。

是日本人為了競技的需要改變了規則,為了多贏棋,選擇了中國的保守派風格,而摒棄了中國的進攻性的風格,讓圍棋變得更加的功利和侷限。所以根本沒有日本的圍棋藝術,而是中國的圍棋藝術的一個分支被日本所選中,就是日本近代那些保守的圍棋理論的基石,而這種理論明顯已經過時了。

實際上,棋壇在吳清源稱霸以後,又變得像中國古代一樣百花齊放,而不是像吳清源之前那麼狹隘保守了。

圍棋不是靠理論來推動的,是靠實戰,從來沒有一個理論能脫離實戰而被人接受的。圍棋不是數學。

當年的吳清源,不到二十歲就已經寫了新佈局的書,告訴日本人,按照日本傳統的下法,總是下在小目上,慢慢的圍地是不行的,要像中國一樣更加重視星位,重視中央,重視佈局的速度,但是沒有人相信他,當時中國圍棋那麼差,相信他纔怪。直到他用了二十年時間擊敗所有的日本高手以後,大家才相信他,所有的職業棋手都會按照他的理論來下棋,這不是被他的理論打動,而是為他的戰績折服。

到了大李橫空出世,大家才意識到圍棋的厚味和官子是那麼的重要,棋下得厚,不是在中盤攻殺中得利,就是在官子收束時佔優,大李以後,棋壇的風向再次改變,大家普遍變得重視厚味和實地,同時兼顧棋子的效率,可以說目前的棋壇,是吳清源和大李兩種棋風的融合。

大李同學從來沒有提出任何新的理論,但是他的戰績證明他的棋是對的,所有的棋手都會從他的棋裡面學習到很多東西。

日本那些麻瓜完全是技不如人,扯些什麼圍棋藝術這種從來就不屬於他們的東西出來,真正的高手如井山大概是沒臉說這種話的。

圍棋的藝術其實和他的規則一樣簡單,能贏的棋就是好棋,有藝術的棋。


關於日本圍棋霸主地位的沒落,有人說是後繼乏人,有人說是比賽規則不適應,還有人說是年輕人沒有興趣。在我看來都只是現象現狀原因之一而己,其根本原因在於日本圍棋自己的培養教育體系不適應現代圍棋發展趨勢。

中國圍棋的崛起在於二十一世紀圍棋道場學校及網路時代的興起。聶衛平馬曉春等是省市隊的選拔,常昊羅洗河等是聶馬等師徒的傳授,而古力孔傑等是國家集訓隊的形式,「兩飯一米」柯潔等大量的95後00後青少年就在於圍棋道場培養和網路圍棋的實戰撕殺能力的大幅提高。

反觀日本人才的培養,傳統的是師徒道場制,「六超」都來自木穀道場,「六超」也是各自師徒傳授給下一代,直到現在還沒有多少改變,日本最強第一人井山裕太也是出於石井邦生門下,這種師徒傳承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圍棋的快速發展了,從根本上來說,落後保守不變,從賽事規則、獎金制度、棋院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開放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問題。如當年芮乃偉為日本棋院所拒絕,就是擔心芮搶了獎金,卻不憂心自己的圍棋已經落後。


簡單說說吧。業內有句話,中國是圍棋的生母,日本是圍棋的養母。韓國?韓國算是姨媽吧。尤其作為老棋迷,回想起藤澤秀行,回想起六超時代,回想起聶主帥在中日圍棋擂臺賽上的神勇表現,想起每一次傳來戰勝日本超一流棋手喜訊時棋迷的歡呼,想起藤澤秀行自費帶領秀行軍團來華交流幫助中國提高圍棋技藝……

對於今天的日本圍棋,老棋迷們都是唏噓不已。

雖然日本圍棋沒落了,但是現代圍棋的模式是由日本奠定的,中國和韓國現在的圍棋成就都以日本圍棋為模仿藍本而取得的,這一原點,必須要肯定和承認。

日本圍棋沒落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日本的圍棋人口下降了,下圍棋的年輕人少了。普通人下圍棋是興味盎然的事,但是走職業圍棋道路卻是艱苦甚至是殘酷的。日本最後的輝煌是六超,六超基本是40後、50後,六超之後能夠為日本圍棋捍衛最後一點榮光的依田紀基是60後。因為40後、50後長大的時代,日本的經濟還沒有,學棋是一條路,而現在日本的經濟水平很發達,願意走下棋這條路的小孩子越來越少了。

第二,日本圍棋競爭遠遠不如中國、韓國激烈。這裡的競爭主要是指棋童的競爭,而棋童的競爭水平和激烈程度直接決定了將來職業棋壇的爭奪,中國目前各大道場內部比賽的競爭淘汰機制是很殘酷的,比賽密度和烈度是極高的,這樣的環境鍛煉和選拔出的棋童是非常厲害的。而日本沒有形成這個近乎於殘酷的選拔環境。

中國的圍棋成績在今天不僅趕超昔日圍棋王國日本,也終於壓倒了在90年代末以來稱霸棋壇的韓國,其原因就在於中國有一大批下棋並走職業道路的孩子,這些孩子在高度激烈的競爭環境裏成長起來。中國圍棋的強大在於有人,這點上日本和韓國可能再也沒有機會稱霸棋壇了。對照一下中國的成功,就知道日本圍棋為什麼衰落了。

希望日本圍棋重新強大起來。


第一次參與圍棋方面的發言,首選祝賀柯潔獲得第六個世界冠軍。

日本人對圍棋的發展功不可沒, 秀策 木谷實兩派弟子更是錦上添花,曾幾何時,日本圍棋吊打世界,日本人對圍棋的崇拜也非常狂熱,侵華戰爭中日本有一位將軍也是圍棋高手,實力比陳毅元帥高很多。吳清源得以去日本學棋,跟日本人也有很大關係,他們在中國發現了這位天才。上世紀末,小林流 三連星 新中國流都是日本超一流棋手的傑作,對圍棋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日本圍棋沒落跟其人格有非常的的關係,他們系統 科班教育,臨場應變遲緩,愚型好手對於他們是熟視無睹的,他們太關注棋型結構。觀賞性日本圍棋還是無懈可擊的,現在的定式有修改,但基礎還是日本昭和年代的。

再者人口年齡結構關係很大,年輕人和孩子越來越少,呈現出後繼無人的局面。以前他們以圍棋為職業,養家餬口,現在的就業面非常廣,圍棋養家餬口已經不是好選項,尤其是現在的互聯網時代。還有就是二戰後日本淪為美國人的殖民地,東方元素漸衰,西方元素流行, 圍棋作為東方智慧必定會衰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