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出港風咖啡了,你喝了嗎?

藍白紅配色真的挺港味的

誰知,門口這隊伍…

既然來都來了,不到黃河不死心,排隊喝一杯吧。就點了一杯咖啡波波雙拼(波波+奶凍)

60961號,等了1小時,大屏幕上已經出現了60965號,我卻還沒有拿到咖啡,怎麼肥事?!

進店擠到吧檯前一看,原來後面的茶飲類已經制作完了,而咖啡還有10多單,就湊在一旁看,喜茶咖啡是怎麼製作的。

接下來看到了一個店員固定地在全自動的咖啡機前,按照設定好的程序,一杯接一杯!

現場製作?這樣子就很不港咯,要知道茶餐廳的鴛鴦或者咖啡都是煮好的,怪不得喜茶要等這麼久。

千呼萬喚終於等到我的了,美美地給它拍張照,然後開喝。

底層是奶茶凍,中間是咖啡冰沙,最上層則是黑糖波波(珍珠)

朋友:喜茶的咖啡好喝嗎?

我:嗯,這杯“喜茶”還是挺好喝的。

喜茶賣的不是咖啡,只是咖啡味的飲品。

芝芝美式、芝芝拿鐵、咖啡波波冰、咖啡波波雙拼(可選奶凍、奧利奧),其實只是把飲品的茶底換成了咖啡,喝起來有點像“開封菜”的雪頂咖啡,或者星爸爸的咖啡星冰樂。

味道沒有很超乎想象,但是面對黑糖波波還是停不下來

喜茶不是一個飲品公司,更像一個營銷課學校!

最近在看傳播方面的書,再回顧下喜茶的這波咖啡刷屏,可以說是教科書一般的案例了。

喜茶的流量,奶茶界的李佳琦

每篇推文10w+,波波,芝芝,紫米,芋泥,基本上喜茶推什麼就會火什麼。

這次的喜茶咖啡,用了一種港式的old school風來宣傳。喜茶產品的亮相方式總讓人耳目一新,不單單是千店千面,更是千品千面,

上線的四個店有兩家在廣東,而廣東的80,90後大多都是從小看TVB,聽四大天王長大的。可以說這波宣傳的受衆是有情感觸點的,加上廣東天氣開始轉熱,推轉季的新飲品也很適合。

而另外的兩個城市,除了兵家必爭的首都北京外,還有上海,這個還蠻微妙的。

最近的上海咖啡展也是熱門,每年一次的大型咖啡圏網友見面會在月底舉行,在這時候推出的咖啡,也恰當地製造了咖啡圈的話題。

天時地利都佔了,剩下的就是人和了。

種子用戶帶來的熱啓動

除了喜茶公衆號的推文外,北上廣深的美食大V們也紛紛進行第一輪的評測報導。

幾個號都有5w+的閱讀量,再加上各種三四線美食達人爲了蹭熱點的打卡分享(十八線的我也是這麼想才寫的)。

這兩輪傳播後,喜茶咖啡的熱度慢慢水漲船高了。

跨圈層的傳播需要連接者

傳播的內容要想做到刷屏,僅在自己的圈層內傳播是不夠的。這時需要一些其它行業的媒體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報導。

跨越圈層,才能實現傳播範圍的最大化。

喜茶咖啡其實只能算用咖啡作爲配方材料之一的飲品,並不能和咖啡劃上等號。但是咖啡兩個字,卻引起了咖啡圏關注。很多愛好者和咖啡師去體驗發朋友圈,咖啡相關的公衆號也開始轉載。

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創業投資新消費,這幾個行業的媒體們也開始發推文來報導“喜茶”這個茶飲品牌,突然間要做咖啡這件事。

從自己的公衆號發佈,到種子用戶暖啓動,再到跨越不同的圈層。這個傳播的節奏像教科書一樣經典,仔細想想,前段時間星爸爸一杯難求的“貓爪杯”也是殊途同歸。

先是抖音上的各種小視頻,然後限量供應的飢餓營銷引起的熱搜,最後情感博主們紛紛po文,寫各種貓爪杯和女生之間的情感故事去打通不同的圈層,將氣氛烘托到最高點,貓爪杯走向杯具巔峯。

在喜茶排隊之餘,不得不感嘆品牌力+營銷到底多可怕。

瑞幸苦苦追趕的時候,星巴克周邊賣斷貨;茶飲市場不斷涌現新品牌的時候,喜茶用咖啡實現彎道超車…

唯一的問題,就是現場製作的咖啡,出品的速度比茶飲慢太多。不僅需要專人一直盯着咖啡機,而且咖啡波波冰還需要在攪拌機裏打冰沙。跟其它飲品相比,出品效率低太多了(但也不排除是剛上市,所以點的人多引起的排隊時間太長)。

除了等待時間更長這個槽點之外,還是挺不錯的。但是肯定是不能用咖啡的標準來評價的。

只能說,這杯“咖啡”很喜茶!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