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是最常用的化驗手段之一,抽取外周靜脈血,費用大概是二十幾塊錢,半個小時左右就能出結果。在教大家看血常規的結果之前,先教大家怎麼看化驗單。下面是一張血常規的化驗單,有五列,大家關注第一列和第三列,第一列是項目名稱,我們來看第一列第一行,白細胞計數,然後看第三列,可以得出,白細胞計數的結果爲6.9,然後跳到最後一列參考值,白細胞計數的正常值範圍爲4-10,6.9在這個範圍內,所以,白細胞計數是正常的。爲了方便大家快速的瀏覽,哪項化驗結果有異常,打印出來的化驗單都把有異常的數值用箭頭標出來了,箭頭向下,說明數值低於正常值,例如下面這張圖片裏面的紅細胞分佈寬度和紅細胞比積,旁邊都有一個向下的箭頭,說明這兩個數值是偏低的。

  教會大家怎麼看化驗單了,現在我們來看看血常規到底是查什麼的?血常規主要看三個指標,分別是血紅蛋白,白細胞和血小板。我們分別來說說這三個指標有什麼臨牀意義:

  (1)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的數值或者紅細胞數量代表有沒有貧血,血紅蛋白的參考值如下: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如果男性的值低於120,女性低於110,說明有貧血了,大於90爲輕度貧血,60-90之間爲中度貧血,30-60之間爲重度貧血,小於30爲極重度貧血。

  引起貧血的原因相當多,需要進一步查,貧血大致可以分爲三類,第一是骨髓造血功能異常,例如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徵;第二是血液丟失過多,例如溶血,開放性損傷,月經失血,痔瘡或者腸癌便血等等;第三類是造血原料缺乏,例如缺鐵性貧血,葉酸缺乏引起的貧血。如果診斷了貧血,要去血液科做一系列的檢查,明確貧血的病因,然後再根據病因,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2)白細胞

  白細胞是一大類細胞,包括了粒細胞,粒白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粒細胞有包括了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白細胞的作用是抵抗外來物質的侵害,消滅細菌、寄生蟲等感染微生物,消滅體內衰老的細胞,清除壞死組織。白細胞的正常值爲(4.0~10.0)x 109/L,如果白細胞的數值升高,特別是嗜中性粒細胞細胞數量增加,常見於細菌感染,身體應激反應,創傷等等。如果白細胞的數量下降,常見於病毒感染,放化療的副作用,骨髓造血功能異常。嗜酸性粒細胞增加,常見於過敏反應,寄生蟲感染。

  (3)血小板

  血小板參與身體的止血和凝血過程,血小板計數的正常值爲100~300×10^9/L,如果血小板數量下降,患者的凝血時間延長,刷牙、外傷等情況容易導致出血,而且不容易止血。血小板減少可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放化療後,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肝硬化,脾功能亢進等等。

  血小板增多常見於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脾臟切除術後等等。輕度的血小板增多,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如果血小板顯著增多,會導致血栓,甚至出血,需要儘早治療。

  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三個主要成分,通過血常規可以反映身體的一些疾病和生理狀況,我只是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血常規的意義,適合普通大衆,對於醫生來說,還需要掌握更多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