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鱒是世界上廣泛分佈的重要冷水性魚。因成熟個體沿側線有一棕紅色縱紋,似彩虹,故名虹鱒。這種魚常年生長在冷水湖中,以微生物爲食。由於湖水清澈無污染,所以魚生長緩慢,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成爲衆多飛繩釣魚愛好者垂釣的夢幻魚種。

  虹鱒有些不同尋常的地方就是它有兩種不同的形態,甚至是在同一棲息地。溯河型(稱作“剛頭”)遷徙到海中生活,儘管它們需要回到淡水中產卵。陸封型的被稱作“虹鱒“, 基於它們體側的寬紅帶。剛頭和虹鱒確確實實是同一品種,不同的地方是遷徙習性,遷徙到海中以後,它們的顏色會發生變化,包括紅帶消失。在海中生活1~4年以後,回到淡水產卵。虹鱒的整個生命週期都停留在淡水中。

  淡水中的虹鱒更爲人熟知,它們有着各種各樣的食譜。它們是捕獵者,從出生開始就喫任何體型小於它們的魚類。昆蟲是食譜中的最大的組成部分,各種年齡階段的鱒魚都會喫掉任何它們能抓住的東西。正是這一特性,被釣魚人所利用,併發明出一種專門對付溪流中兇猛掠食魚的釣法——飛繩釣。

  釣魚人首先要拉出相當於釣竿長度兩倍的主線,手舉釣竿在空中前後揮舞,使釣線在水面展開,另一隻手從輪中扯出一段主線捏在手中,一邊有節奏地前後甩竿讓釣線在空中畫出有節奏的8字圈,但是速度不能太快。就像甩長鞭一樣讓釣線在空中飛蕩,逐漸加速待釣線在空中運動的慣性達到要求時,持竿手腕發力將釣竿向前拋甩,與此同時持線的另一隻手鬆開釣線,釣線會由於慣性衝出,主線的慣性拖帶着前導線和羽毛釣餌落入遠處的水面。

  長長的細細的釣繩在釣竿配合釣手的扯動下,讓羽毛鉤在溪流水面上輕輕跳躍,使其活像一隻溺水的昆蟲在垂死掙扎。鱒魚見了準把它們當成美味的小點心。這是柔軟與堅硬的邂逅,是優雅與鋒利的碰撞,堪稱完美!妙不可言!中鉤後,會進行強烈的掙扎,且一般來說鱒魚脫鉤的本領比其它的魚更強,水面上有魚在捕食所形成的浪花,收線的手也會有顫抖的感覺。置身溪水,繩,在空中飛舞,繩,在輪間歡唱,讓人覺得他的屬性不是運動而是藝術。

  如此漂亮的虹鱒魚在國內有嗎?答案是肯定的。在北京邊上,沿着懷柔的幾條山路進山,喫虹鱒的地方扎堆聚集,於是成了虹鱒魚溝。懷柔雁棲湖畔的虹鱒溝是最早成規模的虹鱒魚溝,不到10公里的路遍佈了數十家甚至上百家喫虹鱒魚的地兒。無論在馬路邊或村裏到處打着農家菜——虹鱒魚的招牌。家家的魚池中,從小巧活潑的虹鱒,到身姿曼妙的金鱒,矯健的鱘魚,鱗光鮮亮。有個大的釣魚池,可以使用路亞、飛釣兩種釣法釣虹鱒,所以吸引着不少釣手一探釣虹鱒的手感,也能品味到美味的虹鱒魚生。

  同時在新疆的賽裏木湖,青海的龍羊峽,貴州都勻市毛尖茶鎮都有虹鱒的蹤跡。每一次出遊都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有時大獲全勝,有時空軍而回,可是不管怎樣,我們用心去體會了這樣的生活,不論結果,這樣的過程我們一樣收穫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