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區所處的渤海灣海域屬潮間帶地區,水淺、水渾、流急。除填海堤壩、港口碼頭、人工魚礁等,幾乎都是泥潭泥底。除鱸魚、小虎頭、極少量黑頭、黑鯛外幾乎很少見礁石性魚類。再加上冬季漫長,水溫又涼,從三月中下旬到六月底如果不釣梭魚(鯔魚)幾乎三個半月無魚可釣。

  鯔魚即廣府人叫的烏頭,身粗圓,背灰黑,體內血合肉(富含血紅蛋白素的肌肉)較多,故游泳能力強,力氣大,釣過這種魚的朋友都知道勁道超給力。它們來自大海,生長於鹹淡水,最肥美的時節乃冬至前後,鯔魚的魚卵做成的烏魚子也是相當有名。

  釣鯔魚的方法和其他魚大不相同,爲了把東遊西逛非常不穩當的鯔魚招來並留住魚羣,忌諱單打獨鬥,適宜多人在一起時斷時續地拍水誘魚,拋竿施釣。不要擔心製造動靜會把魚嚇跑,相反它會把魚招來。

  海中鯔魚用魚塊,蝦肉,沙蠶做釣餌都有不錯的效果,但是內河的鯔魚就不同了。釣法就是鯽魚底釣法,餌料:鯔魚喜歡喫香,白色餌,目前用的餌爲918、2#加速攻或屠龍刀,拉出的餌料比純918、2#鬆散,霧化效果好,以增強留魚效果。子線略長,15CM左右,要產生飄蕩感,誘騙鯔魚上鉤,鯔魚喜歡喫水中漂浮物。誘餌被水泡後掉渣形成霧化誘餌誘魚,鉤上的餌較大,魚會優先就餌。再然後就看你的溜魚技巧了。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打窩,我通常用菜籽餅加鬼米香精,加水發酵幾天過使用。也可以用白麪包片,把麪包放在桶或碗裏,然後加適量的水,就好像要做“海水面包湯”。把麪包捏碎,用水和好,把麪包皮也捏碎,零零散散的扔一點到水中,關鍵是把捏碎的麪包屑,不斷地,每次少量地拋撒出去,但又沒有什麼太多可喫進嘴裏的東西。只要誘到魚就會源源不斷地咬,成功率大大提高。

  釣法一般採用近底浮釣比較多,調3釣1,只要釣法對路,魚情好的話,基本浮標到位就咬。中魚後魚竿會被拉成大彎弓,魚線繃緊,上鉤的鯔魚拉的魚線在繞線輪上“嘎嘎”響。這並不是一條大魚,但是卻能使釣手在岸邊手舞足蹈。鯔魚集羣性強,一般同等大小聚集在一起,所以一般釣到體型都比較平均。

  值得稱道的是鯔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早在3000多年前,鯔魚已成爲王公貴族的高級食品之一。鯔魚還有鰣舅之稱,言其味若鰣魚。特別是冬至前的鯔魚,魚體最爲豐滿,腹背皆腴,特別肥美,常被作爲賓館酒樓的海鮮佳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