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名為"TNT流產「的話題佔據知乎熱搜榜第一名,為了一探究竟,小編通過各種渠道,對這個話題進行了深入挖掘。起因要從鎚子科技的CEO羅永浩的微博說起:

近期眾多網友發現用微博搜索在羅永浩微博下搜索「TNT」關鍵詞,微博提示沒有相關信息。並且京東上有關堅果TNT的內容也搜索不到。不過,仔細翻閱羅永浩的微博,六七月期間,羅永浩並沒有過多的提到TNT這款產品。再翻閱羅永浩五月份的微博時,還是能看見有關TNT的微博。

打開鎚子官網,此前接受全款預定,8月31日發貨的購買界面變成了」到貨通知「,對此有網友爆料是因為預定的人數太少,導致TNT的代工廠惠科不願意接單。

消息一出,眾說紛紜,知乎、微博等平臺上引發了一場關於」TNT「的討論。其中,很多人不乏有」TNT要黃「」老羅又打臉了「之類比較激烈的觀點。那麼今天小編就來談談TNT吧。

TNT是什麼?

堅果TNT是鎚子科技在發布的工作站,採用了成熟的設計方案,主體是一塊27英寸IPS全貼合屏幕,4K超高清解析度,100% sRGB色域覆蓋,支持10指觸控。

2018年5月15日,堅果TNT正式發布。在TNT發布會上,老羅還曾信誓旦旦地宣稱:「5月15號之後,失去靈魂的蘋果會瘋狂地抄襲我們……」但是僅僅過了兩個月,從一開始的以高達9999的價格全面預售改為到貨通知,TNT為何會陷入這樣的局面?

TNT的技術含量有多少?

簡單來說,TNT的技術含量是有的,但沒有一家是鎚子的。

首先是操作系統。

TNT是安卓系統,華碩手機平板筆記本合一算這個思路的極致,曾經諾基亞、三星也有嘗試。但是,這些嘗試都失敗了。因為要辦公,就要考慮Windows的兼容,不兼容的沒法用,第三方應用和網站都是基於桌面X86的Windows設計。其他平臺和指令集不能100%兼容。

其次是語音識別。

TNT採用的是科大訊飛的輸入技術,但是在大量輸入文字的情況下,錯誤率有點高,普通話對話都有5%的錯誤,而且一旦出錯必須退回修改,流暢度很低。

是不是想起了發布會當天老羅的吶喊:安靜,吵到我用TNT了?這起碼說明瞭TNT在使用情境方面有著嚴格的要求,嘈雜的環境絕對不能用TNT;但另一個問題是,安靜的辦公室環境難道就能用TNT了?相信就算老闆答應,鄰桌同事的板磚也不答應吧。

再次,辦公軟體兼容問題。

現在設計公司的文員也要偶爾要有PS和AI cdr等,建築、服裝公司互相要交流cad,不知845+ARM上能使用多少呢,之前惠普出的835本子已經基本涼涼,鎚子的生態圈子的技術儲存有多少呢?要知道,辦公可不只是只有office這一種需求。

最後,TNT本身就不是什麼尖端科技。

有網友就TNT的炫酷功能在自己的電腦上進行了演示,結果發現Windows其實早已預裝了TNT的大部分功能:第一步插入麥克風,第二步開啟語音識別功能,跟著操作設置好麥克風,然後就可以開開心心的用語音辦公了。

TNT真的要涼涼了嗎?

雖然TNT確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們的辦公效率,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TNT不大現實。

首先,TNT價格過於高昂。

高達9999元的TNT使得很多喜歡嘗試新東西的用戶就此放棄,畢竟TNT並不是一臺簡單便捷的電腦,更多人願意花10000塊錢買一臺MAC而不是一臺本身存在著侷限性的TNT。

其次,TNT這個產品本身是不成熟的。

在演示TNT時,頻繁出現卡頓、語音輸入錯誤等問題,都可以說明TNT這個產品本身是存在問題的。而且TNT的賣點在於以語音為核心的交互方式。語音的抗幹擾性極差,對於使用環境的要求是很高的,這阻礙了大規模推廣使用TNT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隱私性問題,也就是辦公的機密性問題。同一個房間的人對著TNT把財務數據、合同文件吼出來?這是不可行的,語音不適合高頻交互。

所以,就TNT而言,要在價格和產品方面進一步改進,滿足用戶的需求。不管涼不涼,TNT的出發點都是好的,畢竟任何新產品的問世意味著無數次的失敗!

想知道更多相關信息嗎?請關注【quantcapital】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