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下滑的根本原因在於優質影片供應速度跟不上,而持續一年多的強監管帶來的行業壓力則是直接原因

記者 劉爽爽

連續多年上漲勢頭後,2019年上半年中國電影票房首次同比下滑。7月4日,市場研究機構藝恩發布《2019年上半年電影市場景氣洞察》報告,上半年國內電影票房為311.7億元,同比下滑2.7%,是自2011年以來首次半年度下滑。同期,北美票房為56.2億美元(約人民幣386.15億元),同比下滑9.4%。

上半年,中國觀影人次縮水超9000萬,減至8.08億。在票房與觀影人次下滑的背景下,影院的建設速度也開始放緩,上半年新增4585塊屏幕,同比減少207塊,但因此前影院連續多年的急速增長,2019年上半年放映場次仍同比上升了15%,至6082.6萬場,上座率及單座票房產出則持續下滑,上座率下滑2.8個百分點至10.6%,單日單座票房產出下滑3元至21元。

一位傳媒行業券商分析師向財新記者指出,票房下滑的根本原因在於優質影片供應速度跟不上。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2012年銀幕數為13118塊,2019年上半年銀幕數為64944塊,七年間銀幕數增長近五倍;2012年至2018年,國產影片數量則只增長了45%,2012年全年生產故事影片745部,2018年這一數字為1082部電影,能夠上映的影片更少,2018年全年在院線上映的影片為508部(包括進口片)。單銀幕產出也從2012年的130萬元降至2018年的101萬元,2019年上半年,這一數字則進一步降至48萬元,只有七年前的37%。

近一年強監管帶來的行業壓力則是直接原因。限制片酬、查稅、前兩年激進併購引發的高額商譽問題等因素衝擊全行業,許多影視項目因此擱淺。詳見《財新週刊》報道:

影視查稅風暴之後|特稿精選?

weekly.caixin.com
圖標

6月底的上海電影節上,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直言,「現在行業最大的問題是信心和士氣,整個行業從公司到演員受到的打擊仍然沒有扭轉,每個從業者好像都是違法者,面臨重塑形象的問題。「現在無論是電影局申請備案的影片數量還是各拍攝基地的開機數量都非常少,整個行業都在觀望。同時資本市場對這個行業基本處於放棄狀態。

影片方面,上半年票房前三名依次為《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4》、《瘋狂的外星人》,各自錄得票房46.6億元、42.4億元、22億元。國產片總體表現不及去年,尤其是2019年第二季度,票房前20部電影中,只有五部國產片,2018年同期有七部。從時間上看,主要是「五一檔」優質國產影片缺失。

從類型看,喜劇影片數量減少,動畫數量及單片票房均有所提升。上半年上映的喜劇影片從2018年的45部下降至28部,動畫電影則從23部增加至35部,單片票房也從0.8億元升至1.04億元。

從影片成本來看,中高、超高成本影片數量分別下滑了2.5和1.5個百分點,中小成本影片數量雖然增長了3.9個百分點,其單片平均票房卻從0.26億元下降至0.11億元。換言之,頭部影片缺數量,而中尾部影片缺質量。

至於今年下半年電影市場走勢,藝恩的報告認為,暑期檔格局難定,國慶檔則值得期待。目前已經定檔國慶期間的影片中,吳京主演的《攀登者》、博納出品的《中國機長》均關注度較高。

.....

本位為節選,閱讀原文請點擊鏈接:

2019年上半年電影票房312億元 近八年來首次下滑?

companies.caixin.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