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江苏响水县的天嘉宜化工厂21日发生爆炸,至少有47人罹难,逾640人伤,当地政府被迅速推上风口浪尖。据悉,2007年就曾发生大爆炸,但面对媒体报导,政府竟采取了软禁、贿赂等方式,有记者称,有官员让他「选女子进房间」。此外,更有官员对民众喊出「宁愿被(化工厂)毒死,也不愿穷死」的口号。

▲▼江苏农药化工厂爆成「火蘑菇」震碎窗户...孩子吓呆「满脸都是血」。(图/我们视频)

▲民众被爆炸吓呆,有小妹妹受伤「满脸都是血」。(图/我们视频)

据《新京报》报导,这场造成死伤惨重的事故「炸」出当地政府很多「黑历史」。首先,涉事企业天嘉宜公司的就「前科」不少,它于2015年5月、2017年7月都曾被当地环保局通报;2018年2月则被当时的国家安监总局发出的督促整改函点名批评,并指出它存在13个安全隐患,包括搆成二级重大危险源的苯罐区、甲醇罐区未设置「罐根部紧急切断阀」;该公司董事长还曾因污染环境罪获刑。

报导称,响水陈家港2011年发生了举国震惊的「万人奔逃事件」,原因就是民众听闻「化工厂要爆炸」;此前还有当地官员号召居民「不要怕」,并喊出「宁愿被毒死,也不愿穷死」的口号。

▲江苏盐城化工厂爆炸空拍。(图/翻摄自新浪视频)

▲江苏盐城化工厂爆炸空拍。(图/翻摄自新浪视频)

但最令民众愤怒,是响水官员的「防记者经验」。报导称,在2007年也有一家化工企业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5人重伤,事故发生后,官员们在第一现场派驻人员日夜巡逻,严防死守,坚决劝阻记者私自采访,期间,有3批记者试图翻越围墙,结果被巡逻组发现,劝离现场。

报导指出,响水政府还软禁、监视、跟踪、贿赂来访记者,对线人威胁、利诱;当时有3名央视记者搭乘计程车前往当地采访,虽然强行要求驾驶关闭手机,但「驾驶乘他们不备之际,借用他人电话向公司总部报告,为成功劝阻这次采访活动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

▲江苏化工厂爆炸现场出现巨大坑洞。(图/翻摄自百度新闻)

▲爆炸现场出现巨大坑洞。(图/翻摄自百度新闻)

《中国青年报》记者李润文也曾发文表示,盐城市在事故后立即启动了一套禁止记者采访的应急预案,此外,他在2007年11月29日采访结束后,返回旅馆准备休息,就在此时,有几名浓妆艳抹的女子进入房间,响水县宣传部副部长极力怂恿让他「选一个」,到其他房间去做按摩,新华社刘姓记者也有同样遭遇,但最后都没有得逞。

《新京报》指出,媒体应对的「响水经验」,跟受法律与政策保障的舆论监督权相悖,也跟中央保障媒体采访权的明文要求不符,最终难免成为当地突发事件处置、舆情应对史上的「一大污点」。

▲消防人员抢救江苏化工厂爆炸。(图/翻摄自微博/江苏消防)

▲消防人员奋力抢救。(图/翻摄自微博/江苏消防)

对于此次响水被「翻旧账」,报导称,公众情绪随著黑料叠加而滚雪球式增加是无可避免的,这再度印证了那句被用烂了的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以往铸下的错,就将自己推上了休眠火山口,眼下的事件事故则是一次引爆。

报导最后提到,如今这起爆炸事故,原因也许更多指向了「要GDP不要生态」的偏颇政绩观、安全生产监管层面的纰漏,跟阻碍舆论监督之间未必有直接关联,换句话说,爆炸跟「严防记者」的逻辑联系可能隔了好几层;即便如此,这很难阻止网民的思维沿著「舆论监督有保障—问题会及时被揪出—事故也许能避免」的链条发散。

报导称,所以说,响水这次爆炸直指的生态之困、监管之漏,需要亡羊补牢,更需要刮骨疗毒,而由此次爆炸引出的排斥监督「遗留病症」,也值得反思和清理。

▼附近楼房的玻璃全部被震碎。(图/翻摄自微博/小凡好摄)

▲▼江苏化工厂爆炸轰出规模2.2地震! 玻璃雨射居民...孩子满脸是血。(图/翻摄自微博/小凡好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