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諸侯想想成為霸主,除了國家強大,做出很多戰績,獲得周王室的肯定也非常重要,而且是必須的最終的那一環。

公元前636年,秦國幫助流亡十九年姬重耳成功奪取晉國君主的位子,姬重耳就是晉文公。在此之前,秦穆公任用蹇碩、百里奚為相,東面採取和晉國和親政策,經營國內和西部。而晉文公登上大位,憑藉較為雄厚的基礎,以及十九年流亡的經驗和大量人才的幫助下,很快開創起稱霸中原的的偉業。

第一,平王子帶之亂。周襄王弟弟"盜嫂事件",晉文公抓住機會,幫助周襄王回到洛邑,然後殺死王子帶,政治意義很大。

第二,城濮大戰幾百強楚。晉國攻打衛國,楚國出兵攻打宋國,楚將子玉堅持於晉國一戰。經過多輪斡旋,楚國戰敗,子玉自殺。晉文公在踐土為周襄王建造了一座行宮。

踐土會盟:晉文公短暫幾年接連幫助周襄王回歸洛邑,大敗強楚,還把楚國戰俘獻給周王室,周襄王很高興。於是在踐土為晉文公舉行任命典禮,晉文公被任命為諸侯之首,晉文公正式稱霸。

至於秦穆公,在晉文公之前的幾代,一直和晉國有秦晉之好,沒有太大的圖霸中原的行動。後來晉文公死了,秦晉交惡,秦穆公試圖向東爭奪霸權,但是幾次戰爭都被晉國打敗,還損失幾員大將。後來轉向西面發展,兼并西戎二十國,拓地千里,史稱"稱霸西戎",周襄王遣使送來金鼓,表示祝賀。

秦穆公實際上有一次圖霸中原的機會,就是當年王子帶事件,只是秦穆公沒有抓住機會,而被晉文公搶走。


我是作家、歷史研究者煮酒君,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春秋時期,周天子勢微,群雄崛起,列國爭霸此起彼伏,好一番熱鬧景象。在這個亂世當中先後崛起了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史稱春秋五霸。

回到問題的本身,眾所周知晉文公早年因為晉國內亂而流亡他國,最後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國繼位。

為何秦穆公能夠幫助晉文公回國爭位,卻不能比晉文公早稱霸呢?

其實簡單的分析一下,原因大概有三點。

國力才是稱霸的核心要素

春秋時期稱霸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國家的綜合實力,秦穆公雖然幫助晉文公回國爭位,但是此時秦晉兩個均沒有稱霸中原的實力。

等到晉文公回國繼位後,兩國的差距就此拉開(不是秦國沒有進步,而是晉國進步神速)。

在政治上,晉文公整頓吏治,棄怨任賢,先後任用了狐毛、狐偃、趙衰、魏犨、先軫、胥臣等人。經過整頓,晉國吏治清明,君臣團結,人盡其用。經濟上獎勵墾殖,發展生產。

《國語·晉語四》記載:「棄債薄斂,施捨分寡,救乏振滯,匡困資無,輕關易道,通商寬農,懋穡勸分,省用足財,利器明德,以厚民性。」軍事上,改革兵制,擴展編製。晉文公改變了以往國君為全軍統帥的方式,改由中軍帥來擔任,並將軍事編製,由二軍擴充到三軍、五軍(這項政策也為後來三家分晉埋下伏筆,但是卻實實在在的壯大了晉國的軍事實力)。

反過來看秦穆公在位期間廣納賢士,大膽任用非本國的人才,如百里奚、由余、蹇叔、求邳豹、公孫支等人。秦國在秦穆公的帶領下也取得了「益國十二,開地千里」的成就。但是他遇到的是晉文公,一個強大的對手,一個阻礙了他東出稱霸的對手。

地處邊陲,爭霸之路艱難險阻

如果說國力事在人為的話,那麼位置卻是無法選擇的。晉國佔據三晉之地近水樓台先得月。晉文公在國力強盛的基礎上,擊敗楚國維護了周王室的利益,深得各國敬佩得以稱霸。而秦國地處邊陲遠離中原,秦穆公想要稱霸中原的話,必須跨過晉國這座大山。

本以為晉文公去世之後,稱霸的機會來了。

現實卻狠狠地打了秦穆公一巴掌,崤山之戰秦軍大敗,主將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被俘。三年後,孟明視請求出戰晉國,可惜又是一場失敗。秦國東出稱霸之路活生生被晉國堵死,無可奈何的秦穆公只能將戰火轉向了西戎。

在採用了由余的計策之後,秦穆公逐漸消滅了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國家20個,開闢國土千餘里(史稱「益國十二,開地千里」),最終稱霸西戎,成為一代霸主。但是秦穆公在位之時,始終沒有稱霸中原,所以他的稱霸並沒有得到其他諸侯國的認可。

一時瑜亮,成功往往給能力更高的人

其實秦穆公在晉文公稱霸之前,左右了晉國數任國君的倒台與繼位,本來是可以以此稱霸中原,享受霸主之位。

無奈晉文公擊敗楚國,維護周天子及其他諸侯利益,一時間威震中原得以稱霸。

秦穆公跟晉文公,可謂一時瑜亮,晉文公更夠比秦穆公早稱霸離不開自身的能力。

看完朋友,記得關注隨手煮酒君哦~每天都有精彩有趣的內容等著你~~~


謝邀,晉-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唐叔虞,封於唐,後改為晉。秦-嬴姓,伯爵。系顓頊之裔。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柏翳於秦。由此可見晉乃周王室宗族封地,而秦卻為功臣封地,晉比秦的爵位高出一個等級,當然周王朝更加側重於宗族發展。晉雖位於今山西一帶,較中原總體偏僻,但相比關中的蠻夷之地秦地理位置要明顯優越。晉東、南、北三面環山,進可攻取中原及東部沿海地區、進入北方游牧部落,退可穩守本土,而秦遠離中原及東部沿海地區,山巒重疊、道路崎嶇坎坷難行,如兵進中原,戰線必然拉的過長、後勤保障困難,加之中原及東部沿海地區強國雲集,稱霸中原談何容易,後來秦穆公並沒有真正入主中原,秦軍始終被阻崤山一帶,損兵折將。秦之目的並不急於入主中原(秦知自身實力難以實現),而是與晉聯姻,結秦晉之好,支持晉入主中原,以此促進自身發展,為以後可能進兵中原打下基礎。


春秋五霸到底是誰能稱得上霸主,自古以來就眾說紛紜。毫無疑問,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當之無愧,宋襄公名不副實,秦穆公雖然在騫叔、百里奚等幫助下國力強盛,但也是攻打一下西部的小國。他最大的功勞就是三定晉國,最終幫助晉文公登上了霸主的地位。晉文公死後,秦晉翻臉成仇,崤山之戰秦國大敗,三年後又大敗晉國,所以說秦穆公如果能稱得上春秋五霸,也是在晉文公死後。秦穆公從未主持過中原會盟,霸主之說實在勉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