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PA02.jpg   

我的第一本凱特‧亞金森是《歡樂的神祕謀殺案》,當時被前前上司發現在看這本書時,他露出會心的微笑:「很好看吧?」

沒錯。你能理解為什麼有人會想和這種人談一場戀愛。

......這當然只是一閃而過的念頭而已。和他偶爾閃現的人性一樣只是電光石火的一瞬間。我現在還是覺得當初應該把他毒打一頓之後瞄準某個時空的黑洞把他飛踢進去重回他媽的三十幾年前讓他好好重修一下關於身而為人最基礎的同理心這件事。

好了,就是這樣。

雖然中間又隔了好久,但再次翻開凱特‧亞金森的書,還是立刻就能想起當初喜歡她的原因,譬如這一段:

「他在梅利安購物中心救了一位腦筋不太清楚的老太太,某個蠢蛋保全正打算把她拖走。『妳還好嗎?』他問她,『妳需不需要幫忙?』傑克森祭出了他的私家法寶:『我以前是警察』,這句話似乎有安撫人心的作用。她看起來有點眼熟,但他認不出來。她戴的假髮已滑落到某個古怪到不幸的角度了。傑克森希望在自己還沒淪落到這步田地之前誰能先幫忙了結了他。他猜想最後他還是得自己動手了結自己。他計畫去冰天雪地走走(我可能要一會兒),帶著一瓶跟他一樣老的酒還是什麼的,躺下來,慢慢陷入大眠。他希望全球溫室效應不要毀了他的計畫。」

對世界和自己同樣毒舌,即便生活很爛也還是擁有可以自嘲的幽默感,是亞金森小說中人物的性格基調,也是其中的迷人之處,第四本傑克森‧布洛迪也延續了一貫的風格。

三十年前,一扇門後孤單無依的小孩成了包含崔西在內的幾個警察永遠忘不了的記憶,那一天的震撼在三十年後伸出手,讓崔西‧瓦特豪斯在購物中心外買了一個小孩。與此同時,傑克森接受委託,為一個自小被領養的少婦調查真正的身世。幾個消失和被消失的身分之謎都引起殺機,崔西和傑克森發現自己被不明人士追殺,他們開始思考事情到底是在哪一個環節出錯了......。

《我買了一個女孩》說的是孩童失蹤的故事,和丹尼斯‧勒翰的《再見寶貝,再見》一樣,消失的小孩都來自原生父母不適任的家庭,兩部小說本質上也都透過失蹤的謎題,對「父母」的資格、「家庭」的構成、社福系統的支持發出疑問。即使說的都是令人心碎的事件、都描繪了殘酷的社會現實,但在這兩個故事裡那些警察和偵探,沒有一個人冷漠地說:那不過就是一個小孩而已。他們為沒有拯救到的童年而悔恨,他們愧疚,甚至愧疚到用犯罪來彌補。

它們本質上是多麼善良的故事。

「從今以後,崔西會永遠回頭注意著後方,永遠等待著敲門聲響起。監視器四面八方追蹤著她們的動向,假如有人打算把她們找出來,是辦得到的。哈利‧雷諾茲就成功了。就算惡勢力逮不著她們,光明的一方說不定就有辦法。

從她買下小孩那一刻開始,她就跟惡魔訂了契約。她能擁有某個她愛的人,但代價是她會失去一切。她想到小美人魚,每踏出一步都是折磨,有如利劍穿刺的痛楚。只為了想當人類,為了想愛人。

小孩朝崔西的方向揚了揚魔杖。是在實現願望,還是在施展魔法?很難分辨得出來。寇特妮已經把自己織入崔西的靈魂裡了。假如有人硬是把她扯開來,會有什麼後果呢?

這就是愛,愛不是免費的,你付出痛苦做為代價,你自己的痛苦。但也沒有人說過愛是容易的事。唔,是有人說過,但他們是白癡。」

接下來想找時間把這系列剩下的兩集補完,期待這系列還會有新作啊啊啊。

新年快樂。

 

《我買了一個女孩》Started Early, Took My Dog

 

作者:凱特‧亞金森(Kate Atkinson)

 

譯者:徐

出版社:創意市集

出版日:2016/04/0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