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发现现今当产品名称之前加个高级,你并不会认为这产品是高级的这个现象吗?
近几个月来,注意到某网购品牌的广告对于“手工”这个词大肆放送之后,从这几年的设计、文创到现在的手工,似乎又准备重道覆辙“高级”的这个现象。
 
IMG_4402.jpg
 
就以产品制作来说,”手工“这个词,代表著的是制作者长年的经验及技术的累积,这些累积下来的经验,绝对代表著相当的价值。100% 与 30% 的手工程度的差异,总是容易被用简单的”手工“两个字带过忽略,相同类似的状况其实在各行各业中,也不停地再重演,但这其实是扼杀了创作者、制作及服务者的用心。

IMG_7486.jpg

 

看到这里,你以为我只是在平反”手工“就是要卖贵一点的意思的话,那实际上并没这么单纯。
当许多国家、地区、品牌甚至个人都努力著在打造著自己的价值时,反观在台湾的我们,好像都只是在不停的把每样有价值的人事物消费到极大化,让原先应该具有价值的一切,都变廉价了。
 
CIMG0194.jpg
 
就像瑞士,这个腕表制作的大国,每个品牌的共同目标都是努力的让能将”瑞士制机芯“成为象征价值的代表,而并非在不同水平基准上,不分青红皂白的将其成为平价的代名词,好像只要用低廉的费用就可以得到。

IMG_7510.jpg

 

反观台湾,从前几年的设计、文创甚至到精品、手工,这些词汇都应该代表著每个品牌、商品各自的定位,这些定位之间都有一条红线,其实是不应该跨越的。尤其当消费者对于这些词汇背后所代表的意义不是那么清楚时,滥用、消费这些具有高价值的词汇来达到销售目的,最后会出现的状况,一是劣币驱逐良币,二是同归于尽,因为这就是大家熟悉所谓的:削价竞争。
 
IMG_7711.jpg
 
削价竞争不好吗?总比接不到订单,做不到生意来的好吧!这些想法也许是许多人头上会冒出的对话框。
但在这样削价竞争的背后,其实代表著很恐怖的恶性循环,并且会与你我息息相关。现实是因为当资方有赚到钱的时候都不见得会分享利润到劳方的时候,你还能期待著因为削价竞争后,劳方获取的微薄利润会分享给我们每个人吗?
 
IMG_7517.jpg

logo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