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是十足的昏君,我可以舉幾個例子給大家評評:首先用人方面,楊廣只會重視奸臣,不會取眾人之長,忠臣的話他基本不會採納,開鑿運河時好幾個大臣都提出政論,因工程浩大要緩序進行,楊廣根本不聽,發動全國三百多萬勞力,造成農耕荒廢,餓死病死無數的慘痛劇,開發西域也是荒唐透頂,命令民工開鑿太行,整個皇宮及朝廷十多萬人浩浩蕩蕩奔向甘肅去顯擺,路上凍死餓死無數,到甘肅後,聚集西域各小國顯擺威風,說是促進通商,花了白銀無數,還通知各地開飯店的旅館的免費給西域人員吃住。民眾吃穿都成問題,命令用絲綢纏繞樹上,以示天朝國強民富,西域人問楊廣隨行人員說街上那麼多窮人都沒衣服穿,為何要把綢緞纏上樹上,而不給子民做衣服穿,隨行人員被問的無言以對非常尷尬。打突厥楊廣驕兵輕進中了埋伏被騎兵圍困差點被抓,後來李世明用計解救才脫險。打高句麗是楊廣最大敗績,發動隋軍113萬,民工200萬殺向東北,帶了那麼多部隊,楊廣哪是真正的帥才枓子,伐陳能取勝主要是靠韓擒虎楊素等將領的功勞,這些老將死的死,被楊廣殺的殺,隋軍這時根本就沒什麼著名將領了,楊廣指揮前軍後軍左軍右軍步調指揮失據,經常被高麗軍各個擊破,傷亡慘重。情報滯後,輕信敵軍詐降,使隋軍慘遭伏擊,以致過了遼河的62萬隋軍全軍覆沒,只有2700多人突圍回營,他還命令隋軍將領凡事都要向他彙報,可前後方相隔幾百公里,等楊廣回復了戰機早就廷誤戰機,這樣就只有挨打的份,10萬海軍從威海出發,遇到三萬高麗軍,楊廣不讓將領見機行事,有幾次戰機被楊廣廷誤,也被高麗軍殲滅近八萬。所以楊廣三次征東三次敗績。五,楊廣第二次征東時委任楊玄感負責糧草催繳運送任務,當隋軍在前方打的如火如荼時,楊玄感在後方舉兵造反,這時楊廣不得不把軍隊撤回平叛,當楊廣平叛勝利時,楊廣命令把當地十多萬接受楊玄感賑濟的災民全部殺害,你說楊廣不是昏君暴君嗎?六,楊廣戰敗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當時的雄心壯志都隨遼河水流走了,在江都過起花天酒地生活,儘管當時全國反兵四起,朝廷大政全都不理,政事全交宇文述負責,天天顧影自憐,好頭顱誰砍去的悲催場面,楊廣國內治理沒才能,打戰也沒帥才,一個強盛的國家,短短十四年被搞的支離破碎,反兵四起,全國人口從大業5年的890萬戶,到唐初只有不到300萬戶,也是說人口銳減三分之二,所以說他做的這些業績完全不值一提,代價慘重,與全國三千萬百姓死去的生命相比根本就微不足道。不過現在卻有很多人給他歌功頌德給他翻案,還有人說他是千古一帝,功勞堪比秦始皇,估計這些都是楊廣子孫,為祖先讚頌可以理解。我只能呵呵了


瘋狂的石頭楊廣,被超限的政治理想壓垮。

楊廣是個生不逢時的人,他的政治宏圖都是超越他所在的時代,楊廣的政治理想就是做一位空前絕後的萬年一帝,什麼秦皇漢武他都沒有看在自己眼裡。。秦皇漢武只有一個,那我楊廣還有第二個嗎、為了這個國家,為了這個時代,我楊廣情願做瘋狂年代裡的瘋狂石頭,把身家性命豁出去了娘的,老子擔當身前事,那幾身後平。擼起胳膊,挽起袖子,人生如白駒過隙,一萬年太久,立德,立功,立言。這三樣,我只做好立功好了。




說干就干,咱不來虛的,帝國的財力和民力可以支撐這幾項惠及民生的大工程,那還猶豫什麼,干吧,於是楊廣即位僅僅三個月,楊廣心目中刻化的政績工程就開工了楊廣徵招幾十萬民工在新都洛陽以北修建一條長達千里的防線阻止突厥騎兵對洛陽的襲擾緊接著又徵用幾百萬民工修建新都洛陽與此同時在隋朝帝國東部一條圖紙中勾畫的藍圖正在實施連接帝國南北的大運河正式開工,又是多達幾百萬的民工從全國各地徵調而來日夜兼程趕赴通濟渠,楊廣的舉動驚呆了所有文武大臣楊廣在他們眼裡熟悉而又陌生,,誰都無法理解楊廣的所作所為,帝國經得起這樣折騰嗎、國家的所有勞力都投入到政績工程中去了,那麼誰來種糧食養活這個龐大的帝國,民以食為天,如果沒有了糧食,那還不天下大亂嗎、



楊廣依然我行我素,虛心接受,堅決不改,你們沒有在我的位置上,不了解我的苦衷,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這個國家好,高處不勝寒,自古聖賢多寂寞,楊廣太寂寞了。楊廣之所以執意營建凍都洛陽是因為洛陽居天下之中,便於控制天下開鑿大運河更是一片苦心,南北對峙三百年,為了讓帝國的南方和北方從對抗走到攜手增進了解,互通有無,必須得有一個載體,那大運河就是指載體楊廣對帝國的勞力狀況還是了解的楊廣估摸著自己只是用了帝國勞力的三分之一而已。楊廣不知道的是修建洛陽,開鑿大運河,平簽了多少冤魂孤鬼,在富麗堂皇的宮殿外,有多少白骨葬於野外,大運河又流淌著多少民工的鮮血,
楊廣三征高麗,好大喜功,終於激起民變,自己也丟了性命。
楊廣是暴君,不是昏君,濫用民力,致使隋朝二世而亡,唉,




答題者柳隨風,歡迎關注交流。

謝邀。

楊廣本名楊英,陝西人,楊堅與獨孤伽羅的嫡次子,於仁壽四年即皇帝位,在位十四年。縱觀楊廣的一生,功與過都同樣讓後人側目,單純的評價楊廣是個昏君,有失公允,我們要以歷史的眼光理性的思維客觀看待。

如你所知隋煬帝楊廣是個大帥哥,後代史書多有記載,說的有鼻子有眼,看來是真的,妥妥的富二代,不僅有權有錢還有顏,關鍵人家還文武雙全,十八歲領兵統一了全國。劍橋中國隋唐史用了一個新鮮詞評價楊廣,說他是「政治美學家」,有「炫耀性的想像力」個人認為,這和他的生長環境以及個人經歷息息相關,在某些層面達到了一個高度,自負便產生了。

他登基時老爹給他留下了龐大的產業,後人說:隋之富,漢唐之盛,未之逮也。事實上也是如此,大業初年全國四千多萬人口,五千多萬頃地,倉廩充實,社會安定。我們從他的年號上大業上不難看出楊廣想干出一番事業,他的政治抱負是想當千古一帝。那麼他是怎麼把一手四個2帶兩王的牌打的細碎的呢?這還得歸咎於他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性格,他親自畫了個叫大業的圈,急躁而不計後果的強力推行。

計劃是美妙的,現在我們翻看史書很多政令都是利國利民的。如果他把這些計劃列個明細,分個主次,在他死的時候完成一半,他都將有很大可能實現自己千古一帝的偉大抱負。可惜,他等不得,一分鐘都不想等,他要做千古一帝,光耀千秋的事情不想由後代子孫來完成。他登基數月後,兩項浩大的工程同時開工:建造東都洛陽和開鑿運河,役使民夫數百萬人。十個月後,新都建成,半年後貫通中國南北的運河即告竣工。這簡直是基建狂魔啊,效率逆天,可代價卻是因民力無法勝任而喪失無數百姓的生命。如這樣的浩繁工程在他在位的十四年中紛紛上馬,範圍包括經濟、軍事、外交等等領域,他就像一匹脫了韁的野馬撒了歡的跑,慢慢的逐漸把國家被拖進了分崩離析的深淵。

他執拗的病態性格我們從三征高句麗一事就能看出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第一次御駕親征失利,大隋國內已有民怨,然後又是二征、三征花樣作死,背離民心,打散了的兵將有的就地落草,有的擁兵起義。如果此時楊廣能幡然醒悟,他手中還有牌可打,還有忠於大隋的將士,可惜他已經沉迷於自己營造的夢境中難以自拔。

是的,楊廣有他昏庸的一面,同時也有他非凡的一面。登基之初連續五六次調低減免全國各地的賦稅,讓百姓休養生息。開創完善科舉制度,通過考試選拔相應人才,使寒門學子能夠得到公平的待遇,政治上緩解了各大高門和關隴貴族把持仕途的局面。另外,重新統一度量衡,頒均田令,制定新的刑律,開通絲綢商路,肢解突厥等等,他的功與過我們應該一分為二的看,歷史對他理應有公允的評價。

所以,不能單純的說楊廣是個昏君。


本人專註歷史領域,+關注了解更多內容!

楊廣:一個大有作為的君王,可以說被黑的很慘!

楊廣於公元569生於大興(今西安),美姿儀,少聰慧。開元之後,封為晉王,官拜柱國,并州總管。在滅陳統一之戰中建有功勛;開皇十年,鎮守江南,政績突出,穩定了江南人心。

登基之後,為避免關隴貴族掣肘,營建東都,遷都洛陽。為打破貴族壟斷仕途,開創科舉制;大業五年,為開拓西域,親征吐谷渾,設置四郡,疆域追平西漢;在文學文化上,組織人編寫了《長洲玉鏡》四百卷和《區宇圖志》一千二百卷,對保存中國古代的典籍做出了重大貢獻,此外,還興辦學校尊崇儒家;在法制上,矯正了隋文帝末年刑法之酷。

楊廣亦是一位詩人,其詩文在中國文學、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以詩為證:

春江花月夜

其一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因此,總的來說:亡國之君,多被毀譽,煬帝楊廣,難免於此啊!

歡迎大家點贊留言,記得關注我哦!


謝謝題主邀請。

本人專註歷史領域,請喜歡歷史的朋友加關注,多多交流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個概念:什麼是昏君?

百度百科解釋:昏君,古代對無道的君主的貶稱,一般而言,他們昏聵不明、荒淫無道,對國家和民眾犯下了許多罪行。

按照這個框架的話我們來逐一分析一下

1.昏聵不明

這一條楊廣實在算不上,楊廣很聰明,史書有云:美姿儀,少聰慧。說明楊廣不僅長得帥,應該是鮮卑和漢族混血兒,外貌在皇帝里排名前三。另外,他還很聰慧,是一個文藝青年,我們可以從他留下的詩作中窺得一斑。

來看看這首恢弘大氣的《飲馬長城窟行》詩:

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

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

豈台小子智,先聖之所營。

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

詎敢憚焦思,高枕於上京。

北河秉武節,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沒,原野窮超忽。

摐金止行陣,鳴鼓興士卒。

千乘萬騎動,飲馬長城窟。

秋昏塞外雲,霧暗關山月。

緣岩驛馬上,乘空烽火發。

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

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高闕。

釋兵仍振旅,要荒事萬舉。

飲至告言旋,功歸清廟前。

整首詩恢弘磅礴,帝王之氣側漏,有魏武帝遺風。

再看他跟宮女調情留的小詩:

我夢江南好,征遼亦偶然。但存顏色在,離別只今年。

多麼騷柔的小調。一個皇帝給宮女的留情詩都這麼文藝,和後來大家所認為的千古一帝,連兄弟媳婦都上,還霸佔了楊廣的女兒,搶了人家爹的江山,再上人家女兒,吃像太難看。

2.荒淫無道

隋煬帝一共生了三子兩女,且除最小兒子外都是皇后蕭後所生,這與很多所謂的明君相比都是罕見的吧,而且隋煬帝除了寵愛蕭後外很少聽說他有什麼妃子,當然所謂的宣華夫人根本就是後世瞎扯,古代又沒有避孕觀念,所以,楊廣荒淫無度是假的,後世抹黑

3.對國家和民眾犯下了眾多罪行

這個確實如此,但是都是有原因的,而且是利在千秋的原因,並不是一己之私的原因

修建東都洛陽,耗費了大量的民力財力,短時間內造成一座首都。而且還在全國各地修建了行宮,供自己遊玩居住。修東都,主要是為了跳出關隴貴族的包圍圈,長安是關隴貴族的發源地,關隴貴族實力強大,如果想集中皇權,國際家長治久安,必須要削弱這些大老粗,手裡有兵的柱國們的權利,而遷都,讓這些貴族遷到不熟悉的地區,就是從跟本上削弱他們的套路。

就好比《都挺好》里的明玉,蒙總想削他的權就會讓他去休假,把你調離,然後一點一點收拾你

另外,他開鑿京杭大運河,勞民傷財,開通咯全世界最長的人工運河,簡直太會敗家了,唐朝皇帝說他開通運河是為了遊玩江南,所以修運河,這個理由簡直太爛了,完全是糊弄百姓,其實楊廣在揚州呆了十年,而且是當的江南總管,他把南方治理的安定平和,但是他深知南北方自從東漢末年分三國,就沒有真正統一過,已經分裂了幾百年了,所以迫切需要一條大動脈連接南北交流,使南方糧食北上,能夠滿足北方需求,其實有點像今天的青藏鐵路一樣,真正的意義在於連接統一,並不是玩樂,旅遊,京杭大運河直到今天還發揮著作用。真正的利在千秋

再次,就是三征高句麗,這一點頗耐人尋味,一向英明果斷的楊廣,少年時就統兵收付了陳朝,大仗小仗也幾百場了,但是到了高句麗卻打的稀爛,簡直就是沒有比這更爛的了。軍中設招降使,負責招降談判,但是高句麗人狡猾奸詐,總是在隋軍快要攻上城牆時他們頂不住的時候投降,這時按照隋煬帝的規定,就是要停止進攻,彰顯大國風範。這時所有士兵退回隋軍陣地,派招降使上前談判,一般這時高句麗人已經重新在陣地上安排好人手,重新組織好了防線,然後,重新開戰,再然後隋軍重新攻城,高句麗頂不住的時候又會重新投降,隋軍馬上就要撤回城下,不然會被按照抗旨處死。然後等招降使過來,然後高句麗重新組織防線,接著又一輪攻城……

就這樣

隋軍在第一次征戰高句麗時出征30萬30軍隊,僅2700人回來……

第二次征遼東楊玄感叛亂

第三次高句麗被打的沒辦法,請降,隋煬帝有點面子,才還朝,

三年的征戰打爛了幾十萬的隋朝士兵,使人民普遍對隋煬帝不滿,也為後來星星之火的叛亂起義揭開了序幕。

至於為何要這三次征遼,我比較同意《天下梟雄》作者高月的意見。隋煬帝要借征遼這件事打爛關隴貴族的根基,也就是關隴貴族的兵權。征高句麗這件事唐太宗也做過,最終平定了高句麗,消滅了東北的威脅。收拾關隴貴族,唐朝也在做,並最終在武則天時期消滅了關隴貴族的威脅,隋煬帝的想法是對的,但是他太著急了,他做的事情都是別的皇帝,王朝做幾代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隋煬帝年號定為:大業,的用意。他雄心壯志,想做一番大事業,自己也有這個本事,無奈太著急了,所有問題一起處理,就會短時間內爆發出所有的矛盾,這些矛盾會產生1+1大於2的效應,隋煬帝點火想燒死群狼,結果群狼狼群起而攻之。最終隋煬帝葬送在自己親手點燃的火海里。

話又回到最初了,我覺得隋煬帝不是昏君,至少昏君的條件他有兩個不符合。

他應該屬於暴君,他的做法確實給當時的社會人民造成了大量的損失和傷害。

他不是昏君,他是個暴君。


不是,他是一個有作為的暴君,做了很多對歷史有非常大貢獻的功績,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同時又忽視民眾的承受能力,使得老百姓苦不堪言,最終不得不揭竿而起,在關隴集團和農民起義的沉重打擊下,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所殺,隋朝最終覆滅,在這一點可以類似於泰國的鄭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